

1.《左傳.閔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后以"軒中鶴"比喻無功無能而有祿位的人。
1.廣播電臺或電視臺播送別的電臺或電視臺的節目。
1.回旋停泊。薄,通"泊"。
1.遷官補缺。
1.抹布。
1.改變走向。
1.佛教語。轉動藏經的層龕,謂可以祈福。
1.轉運糧餉。古時陸運稱"轉",水運稱"漕"。
1.猶來去;輾轉遷移。
2.移換方位。
3.猶疑不定。
4.向側轉動;翻轉。
1.工廠改換產品項目。
1.轉換場地。轉換牧場。
2.轉換場地。軍事名詞〗空兵由一機場向另一機場的轉移。戰斗轉場主要是為了集中﹑分散或轉移兵力,以建立有利的戰斗部署;訓練轉場主要是為了鍛煉和提高部隊的機動能力。
1.間接抄錄。
1.運謀籌算。
1.婉轉的言辭。
1.把一方的話語轉告給另一方。
1.運糧的道路。
2.繞道經過。
1.走馬燈。
1.升遷。
1.傳送。
1.指唱曲時變換板眼。
2.轉折點。
1.填詞術語。即增損舊腔,轉入新調。
2.音樂術語。在某調樂曲的中途臨時轉入他調。轉調是音樂發展的重要手法之一,能豐富樂曲的表現力。也叫變調或移調。
1.轉遞書札。
1.傳統雜技節目。也叫耍花盤。演員雙手各用數根細竿,各頂一個碟子的底,借腕力使之飛快轉動,要求在表演各種難度很高的動作時碟子不得跌落。
也叫耍花盤”。雜技節目『代壁畫中已有這類表演,宋代稱為雜旋伎”。演員雙手各持一至數根細竿,每根細竿上各頂一只碟子,借腕力操縱細竿頂住碟子的底飛快轉動。現代轉碟技巧高者雙手可轉十二只碟子,并做各種高難度形體動作。
1.轉彎抹角地行進。
機械運動的一種形式。有定軸轉動和定點轉動。前者指物體繞一固定軸轉動,除轉動軸上各點外,物體上其他點都繞軸作圓周運動。如門、窗的啟閉;后者指物體繞一固定點的轉動。
機械運動的一種形式。有定軸轉動和定點轉動。前者指物體繞一固定軸轉動,除轉動軸上各點外,物體上其他點都繞軸作圓周運動。如門、窗的啟閉;后者指物體繞一固定點的轉動。
1.投放訴訟狀子的箱子。
1.謂長途轉輾作戰。
1.誦讀佛經。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經師傳論》"天竺方俗凡是歌詠法言,皆稱為唄。至于此土,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贊則號為梵唄。"又,僅讀每卷佛經中的初﹑中﹑后數行,也叫"轉讀"。
1.宋代臣僚每隔數日,輪流上殿指陳時政得失,謂之"轉對"。
1.亦作"轉柂"。亦作"轉柁"。
2.轉動船舵,以改變航向。
3.喻轉變方向。
1.轉移發放。
2.指文件的批轉發送。
1.比喻轉移話題。
1.輾轉販賣。
1.一種舊習俗。指女子例須嫁給亡夫的弟兄,或指子女在家族內過繼。
1.高利貸的一種形式。
1.婉轉勸告。
1.謂誦讀佛經。
1.山名。即之罘山。在今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島上。
1.把一方的話傳達給另一方。
1.載運貨物的車子。
2.飛轉的車輪。比喻行進迅速。
1.回過頭看。喻時間短促。
1.轉彎。
1.以轉動控制開合的機軸。
2.耍手段;玩計謀。
3.轉折的關鍵。
4.見"轉關六幺"。
1.能旋轉的坐具。
1.琵琶舊曲名。
1.見"轉關六幺"。
1.我國古代用人力絞盤轉動的守城吊橋。
1.黨派或團體的成員在調動時轉移組織關系。
1.升遷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