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長途轉輾作戰。
1.亦作"洪筭"。
2.謂年歲長久;長壽。
1.大波浪。
1.巨大的桃樹。
1.巨匠。天生萬物,如陶匠制造器物,故用以比喻天。
1.相通。
1.貴族世系。
1.宏偉的計劃。
1.洶涌的急流。
1.強大的威力。
1.語助詞。用于句首。
明仁宗(朱高熾)年號(公元1425)。
1.大小。
2.音韻學名詞¢音和細音的合稱。
1.大小,巨細。
1.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自謀稱帝時定的年號。從1916年1月1日始至3月23日廢止,為時僅兩個多月。
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并廢除民國紀元,改1916年為洪憲元年,正式稱帝。全國人民堅決反對,各省紛紛獨立,云南組織護國軍,起兵討袁。在內外壓力下,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
1.猶洪福。
1.猶洪庇。
太平天國革命領袖。廣東花縣(今花都)人。曾為塾師。1843年與馮云山創立拜上帝會。寫成《原道救世歌》等文獻,號召人民推翻清朝。1851年1月在金田領導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并派兵北伐和西征。天京事變后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扭轉了戰局◇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進攻下,困守京城,不久病逝。
1.世代相傳的大業。多指帝業。
1.見"洪勛"。
1.見"洪崖"。
1.亦作"洪厓"﹑"洪涯"。傳說中的仙人名。黃帝臣子伶倫的仙號。
2.唐張氳號。相傳他隱居姑射山得仙。參閱《說郛》卷三十引宋張渂《云谷雜記.二洪崖先生》。
1.見"洪崖"。
1.謂才德高尚。
1.太平天國領導人洪秀全和楊秀清的并稱。
1.大業。古時多指帝王之業。
1.古代旌旗名。
1.謂意志遠大,剛強果斷。
1.音韻學術語。發音時口腔共鳴空隙較大的音。宋元等韻學家分韻母為開口﹑合口兩類,每類又分一﹑二﹑三﹑四四等,一﹑二等都沒有介音,發音時口腔共鳴空隙較大,故稱洪音。自明清等韻學家改開﹑合各四等為開﹑齊﹑合﹑撮四呼以后,也有人稱開口呼為開口洪音,齊齒呼為開口細音,合口呼為合口洪音,撮口呼為合口細音。
1.豪飲。
2.指酒量大。
1.王侯貴族的后代。
1.傳說為洪門始祖名,后為紀念他而泛稱洪門會員。
1.宏大的計劃。
1.謂云氣大量郁積。
1.道家指天地初開﹑混沌未分之時。
1.大水的源頭。比喻大業的開端。
2.特指黃河之源。
1.廣大遙遠。
1.大運;天命。
2.好運氣。
1.洪亮和諧的聲音。
洪水造成的災害。
1.指宏逸的詩文。
1.猶洪恩。
1.巨大恩惠。
2.大湖沼;大藪澤。
3.湖名。在江蘇省洪澤縣西部。古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始名洪澤湖。為我國第四大淡水湖。
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在江蘇省西部。水位隨季節變化大,平均水位(125米)時面積為1851萬平方千米。1194年黃河奪淮后,淮河水淹沒原有一連串小湖和洼地逐步擴展而成〓底高出湖東地面,為一懸湖”,全靠大堤屏障〓水主要出三河閘進入淮河入江水道。淮河的蓄水庫。魚蟹豐富,航運要道。
1.猶膨脹。
1.亦作"洪枝"。
2.指帝族的支派。
1.特別鄙薄。
重視某一方面,忽視或廢棄另一方面。今多指在應該兼顧的諸方面中忽視或廢棄某一(或某些)方面學生要德、智、體全面發展,不可偏廢任何一個方面。
1.一種發型。頭發分向兩邊,一邊多,一邊少。
1.病名。中風,半身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