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山菌子"。
1.見"剸繁決劇"。
1.刺割。
2.裁決,治理。
1.猶變節。
1.攔路搶劫。
1.猶剸繁。
1.專斷;決斷。
1.治理,裁處。
1.裁割。
1.漢王褒《圣主得賢臣頌》"及至巧冶鑄干將之璞,清水淬其鋒,越砥斂其鍔,水斷蛟龍,陸剸犀革。"后以"剸犀"喻治事的卓越才能。
1.獨斷專行。
1.專心一志。
1.裁處,治理。
1.專諸。春秋時吳國的刺客。
1.猶言一意追隨。
1.憂勞貌;憂思貌。
2.猶區區。小貌。
1.團聚,聚會。
1.露多貌。一說為露珠圓貌。
1.鐵鋤。泛指田器。
1.《易傳》之一。分《上彖》﹑《下彖》兩篇,內容為論斷六十四卦卦名﹑卦辭的意義。本自成篇,列于經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內"《彖》曰"即是。與《象》﹑《文言》﹑《系辭》﹑《說卦》﹑《序卦》﹑《雜卦》統稱為《易》之十翼。舊說為孔子撰述。今人考定謂非一人所作。參閱高亨《周易大傳今注》。
1.指《周易》中的卦辭。
2.指《周易》中的爻辭。
1.斷定。
1.《周易》中《彖傳》與《系辭》的并稱。
1.推宕拖延。
1.謂濫施其愛,溺愛。
2.因愛某人而兼及其有關的人。
1.推究審問。
1.考查推求。
2.推究審問。
3.推開幾案。
1.鹽。
1.見"推班"。
1.方言。亦作"推扳"。差,不好。
2.方言。亦作"推扳"。馬虎。
1.可以移動的隔板。
2.方言。同"推班"。差,不好。
3.方言。同"推班"。相差。
4.方言。同"推班"。馬虎,將就。
1.推卻不飲。
1.圖讖之書。《宋史.藝文志五》著錄有《推背圖》一卷,不著撰人。相傳為唐李淳風﹑袁天綱合作,每圖附詩一首,預言歷代興亡變亂之事,至六十圖,袁推李背止之,故名。其詩句多模棱兩可,便于附會。
1.探究;尋究根源。
溯逆著水流走,引申為追尋。比喻推求事物的根源、起因研究歷史需要做很多推本溯源、去偽存真的工作。
1.推卸逃避;躲避。
2.托故避開。
1.推移變化。
2.推究變異。
1.進軍。
比喻助長聲勢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1.侵削財物。
2.追問查究。
1.謂薦舉補缺官員。
1.推算天象歷法。古人謂日月轉運于天,猶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
2.猶推命。
1.依據已知的測度未知的。
1.亦作"推筴"。
2.以蓍草或竹籌推算歷數◇亦用于占卜吉兇。
1.見"推策"。
1.推求省察。
1.闡發。
1.申報;舉發。
2.推崇唱和。
去掉舊的,生出新的。指揚棄糟粕,保留精華,以創造新事物不斷推陳出新,才能發展進步。
1.排除陳舊的,生出新的來。指肌體內的新陳代謝。
2.泛指排除舊的,創出新的。
1.以誠心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