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方言。亦作"推扳"。差,不好。
2.方言。亦作"推扳"。馬虎。
1.揭露。
1.責罰。
1.揭露隱秘的壞事。
1.揭露舉發隱秘的奸人和壞事。
1.檢舉揭發。
1.亦作"擿觖"。
2.挑剔。
1.見"擿抉"。
1.猶割裂。
1.丟棄。
1.搜索。
1.詰問;責問。
1.猶核對。
1.密告。
1.見"擿埴索涂"。
1.亦作"擿植索涂"。亦作"擿埴索途"。
2.謂盲人以杖點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
1.見"擿埴索涂"。
1.見"擿埴索涂"。
1.繁細地列舉。
1.亦作"觮縷"。
2.猶言彎彎曲曲。
3.謂詳述。
4.指事情的原委。
1.說話嘮叨。
2.謂事情麻煩,繁瑣。
1.亦作"觮z"。
2.形容詳細陳述。
1.丘陵之中。亦指山灣里。
從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塔科特。因翻越喀喇昆侖山脈,又稱喀喇昆侖公路。全長1036千米,中國境內喀什至紅其拉甫達坂口岸長420千米。1979年建成通車。是聯系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國際公路干線。
1.猶中止。
1.半白。
1.指古印度龍樹所著的《中論》與提婆所著的《百論》。兩書為大乘空宗(即中觀學派)的經典,因借以指該宗的學說。
1.幼兒園里由五周歲至六周歲的兒童所編成的班級。
2.整天生產的廠礦,一般分早﹑中﹑晩三班,每班八小時,介于早﹑晩班之間者為中班。
1.亦作"中坂"。
2.半山坡。
1.見"中阪"。
1.對半。
1.中原;中國。
1.參加科舉考試中式。
原謂中間人得到好處,后指經手錢財時,以欺詐手段從中取利貪污中飽|中飽私囊。
1.居中作保之人。
2.謂居中作保。
1.古代朝廷的官報。
2.向朝廷呈報。
1.猶中懷。
1.明清盛行的八股文中間部分的一段。
指比例尺小于1∶10萬至大于1∶100萬的地圖。根據大比例尺地圖編繪而成。
1.中等的貨幣。
1.十一至二十歲的婢女。
1.《四十二章經》"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佛家因以"中邊"指中觀與邊見(包括空﹑假等)。天臺宗認為,"無空﹑假而不中,總中觀也。"見隋智顗《摩訶止觀》卷五。
2.內外,表里。
1.中等的變化。
2.中途變化。
1.指與祖父﹑父親的姐妹的子女的親戚關系,或與祖母﹑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親戚關系。
2.里和外。
3.立于中央的標志。
1.魏置中兵曹掌畿內之兵,后因稱京畿部隊為"中兵"。
1.擊中時弊。
指波長從100米到1000米(相應的頻率從3兆赫到300千赫)的無線電波段。中波通信主要依靠天波和地波傳播。一般用于導航、固定和移動通信業務及近距離廣播等。
1.古代地支記時法中的正申時。相當于下午四點鐘。
1.中等。
1.漢代貨幣"布貨十品"之一。長二寸,重二十銖,值六百錢。參閱《漢書.食貨志下》。
2.布名。
1.居中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