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dòng)詞
水過滿而流出來。
2.
動(dòng)詞
淹沒。
3.
動(dòng)詞
到處都是;滿;遍。
4.
形容詞
長遠(yuǎn);廣闊。
5.
形容詞
不受約束;隨便。
6.
副詞
莫,不要。
1.
亦作“澷”。
2.
廣遠(yuǎn)貌。參見“漫漫”。
1.出自《羽獵賦》木仆山還,漫若天外。
2.出自《唐語林·補(bǔ)遺一》費(fèi)縣西漏澤者,漫數(shù)十里。
3.
長貌。
1.出自《荀子·正名》長夜漫兮,永思騫兮。
4.
平緩。參見“漫漫”。
1.出自《廣雅·釋訓(xùn)》漫漫,平也。
2.出自《早發(fā)定山》詩歸海流漫漫,出浦水濺濺。
3.出自《寄韓持國》詩淥繞宮城漫漫流,鵝黃小蝶弄春柔。
5.
水滿溢出,流溢。
1.出自《白日不照物》詩婦子夜號呼,西南漫為壑。
2.出自《黃河舟中》詩勢雄因近海,力大漫臨城。
3.出自《上海的早晨》雨水好像特別和這間草棚棚開玩笑,從屋頂上漏下來不算,水還從門口漫進(jìn)來。
6.
浸壞;淹沒。
1.出自《百官箴·大鴻臚箴》采寮荒耄,國政如漫。
2.出自《金史·河渠志》以其河水浸漫,堤岸陷潰,至十余里外乃能取土。
7.
漫漶;模糊。參見“漫滅”。
1.出自《云麓漫鈔》碑?dāng)⒐倬?,若永樂少府,悉漢代所有。字古隸與今文相錯(cuò),舊隸漫處,則以今文足之。
2.出自《〈演繁露續(xù)集〉跋》先君文簡公嘗著《演繁露》一書,泉南郡博士刊於泮宮,歲久字漫。
8.
遮掩;覆蓋。
1.出自《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石窗》苔染渾成綺,云漫便當(dāng)紗。
2.出自《進(jìn)〈字說〉》詩但可與人漫醬瓿,豈可令鬼哭黃昏。
3.出自《渡江》詩鼠竊狗偷何足憂,都將十指漫天日。
4.出自《黎明的河邊·濰河上的春天》她忽然想起了家。于是,眉頭皺了一下,陰云漫上了她的臉上。
9.
遍,周遍。
1.出自《公羊傳·定公十五年》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曷為不言其所食?漫也。
2.出自《七辯》重屋百層,連閣周漫。
3.出自《閬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詩青城漫污雜,吾舅意凄然。
4.出自《至揚(yáng)州》詩序揚(yáng)州城中打四更,一行人遂入近城西門,坐漫地上。
5.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葉紫作〈豐收〉序》《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嘗在羅貫中下,然而留學(xué)生漫天塞地以來,這部書就好像不永久,也不偉大了。
10.
多。
1.出自《文選·馬融〈長笛賦〉》僬眇睢維,涕洟流漫。
11.
放縱;散漫;不受約束。參見“漫羨”。
1.出自《朝野僉載》周郎中裴圭妾趙氏,有美色,曾就張璟藏卜年命。藏曰:“夫人目長而漫視。準(zhǔn)相書,豬視者淫。婦人目有四白,五夫守宅。夫人終以奸廢,宜慎之?!?/p>
2.出自《新唐書·元結(jié)傳》公漫久矣,可以漫為叟。
3.出自《再用前韻寄蔡天啟》或嗤元郎漫,或訾白翁囁。
4.出自《典故紀(jì)聞》敢有漫不知省,仍蹈前弊者,通治以重罪不宥。
5.出自《昆侖山頌》詩目極雪線連天際,望中牛馬漫逡巡。
12.
雜亂;散亂。
1.出自《晉書·王隱傳》其書次第可觀者,皆其父所撰;文體混漫,義不可解者,隱之作也。
2.出自《有感》詩楚天如夢水悠悠,花底殘紅漫不收。
13.
隨意;胡亂。
1.出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2.出自《明史·袁崇煥傳》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zé)效,奈何?
3.出自《〈扶風(fēng)傳信錄〉序》漫書數(shù)語,以引其端。
14.
污。
1.出自《莊子·讓王》異哉后之為人也,居于畎畝之中而游堯之門!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見之。
2.出自《呂氏春秋·誠廉》與其并乎周以漫吾身也,不若避之以潔吾行。
3.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恐足下羞庖人之獨(dú)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
4.出自《嬌女詩》脂膩漫白袖,煙薰染阿錫。
15.
同“墁”。涂抹。
1.出自《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
2.出自《暴風(fēng)驟雨》大田還沒有開鐮,人們都呆在家里打雜:漫墻扒炕,修補(bǔ)屋頂,打魚摸蝦。
16.
穿越;跨過。
1.出自《西游記》他兩個(gè)也不管有路無路,漫草而行,直至那家門首。
2.出自《儒林外史》還虧得苗子的腳底板厚,不怕嶄巖荊棘,就如驚猿脫兔,漫山越嶺的脫散了。
17.
鋪設(shè)。
1.出自《紅樓夢》一進(jìn)門,只見兩邊翠竹夾路,土地下蒼苔布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甬路。
2.出自《敵后武工隊(duì)》他說著,一頭躺在磚漫的地上,四肢用力地一伸展,真是舒服極了。
18.
古錢幣的背面。參見“漫面”。
1.出自《云麓漫鈔》今人目錢有文處為字,背為漫。按《漢書·大宛傳》錢文為王面,幕為夫人面。荀悅云:“幕音漫,無文也。”韋昭云:“幕,錢背也?!?/p>
2.出自《日知錄·錢面》凡器物之識,必書於其底,與此同義,沿襲既久,遂以漫處為背。近年乃有別鑄字於漫處者。
19.
慢。參見“漫漫”。
1.出自《賓退錄》蔡襄如少年女子,體態(tài)嬌嬈,行步緩漫,多飾繁華。
20.
騙;瞞。
1.出自《荀子·儒效》行不免於污漫,而冀人之以己為修也。
2.出自《游靈隱寺戲贈(zèng)開軒李居士》詩若教從此成千里,巧歷如今也被漫。
3.出自《圯橋進(jìn)履》謝尊師,承顧愛,教訓(xùn)咱,意無歹,漫天機(jī),我將做謎也似猜。
21.
沿;順。
1.出自《奉送從兄罷官之淮南》詩溪路漫岡轉(zhuǎn),夕陽歸鳥斜。
2.出自《西游記》行者聽說,又飛過那廳堂,徑來后面。但見一層門,關(guān)得甚緊,行者漫門縫兒鉆將進(jìn)去。
3.出自《西游記》眾賊得了手,走出寇家,順城腳做了軟梯,漫城墻一一系出,冒著雨連夜奔西而去。
22.
水盛大無際貌。
1.出自《藝文類聚》邈乎浩浩,漫乎洋洋。西合乎蒙汜,東苞乎扶桑。
2.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潰渱泮汗,滇?淼漫。
3.出自《酬綦毋校書夢耶溪見贈(zèng)之作》詩春看湖水漫,夜入回塘深。
4.出自《雜詩五首答鈍庵》憑樓望湘江,江波漫皓皓。
23.
為長久。
1.出自《登樓賦》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jì)以迄今。
24.
泛指物滿溢出。
1.出自《春潮急》他家里大囤滿小囤漫,去找他要吃吧!
25.
副詞。聊,姑且。
1.出自《高平九日》詩偶逢佳節(jié)牽詩興,漫把芳樽遣客愁。
2.出自《柳枝》詞醉里不知時(shí)節(jié)改,漫隨兒女打秋千。
3.出自《耆舊續(xù)聞》時(shí)公新婚,奩具甚厚,有銀盂在側(cè),持以予之曰:“漫為酒資?!?/p>
26.
副詞。空,徒然。
1.出自《春日京中有懷》詩上林苑里花徒發(fā),細(xì)柳營前葉漫新。
2.出自《滿江紅·示婦》詞笑杜陵,憔悴漫多情,須燕玉。
3.出自《三國演義》紹翻身大叫一聲,又吐血斗余而死。后有人詩曰:“……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p>
4.出自《長生殿·窺浴》擔(dān)閣青春,后宮怨女,漫跌腳搥胸,有誰知苦!
27.
副詞。休;莫。
1.出自《一百五日夜對月》詩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2.出自《桂林霜·告變》且漫悲啼,一同解救。
3.出自《金曇子》他們吃飯都要關(guān)門,仿佛怕人家來搶他的飯吃。漫說吃飯,平素就連一個(gè)小錢的人情也不肯花在孩子們身上!
28.
副詞。全。
1.出自《待月軒記》一夕舉酒延客,道隱者之語;客漫不喻。
2.出自《郎潛紀(jì)聞》言官奏山東鹽課請歸地丁。公議山東場灶半毗連淮境,一歸地丁,聽民自運(yùn)自銷,官私漫無稽核,必為兩淮引課之累。
1.用植物油做燃料的燈。
1.即油燈。因其多用盞狀器皿盛油燃點(diǎn),故名。
1.古代皇家用油布帳幕臨時(shí)張?jiān)O(shè)的殿堂。
1.古代用作烹人的刑具。
1.謂糾纏著格斗。
1.一種豆制食品。豆腐經(jīng)油炸而成。
1.一種舀油的器具。
1.榨植物油的作坊。
1.即油坊。
1.泛指化妝用品。
2.借指妓戶。
1.中醫(yī)學(xué)病癥名。即斑禿,俗稱鬼剃頭。患者頭發(fā)突然呈局部斑塊脫落。經(jīng)過一定時(shí)期,能自然痊愈。
1.指油漆彩繪的車蓋。
2.即油傘。
1.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1.見"油干燈草盡"。
1.形容罄盡。
1.簡稱"油欖"。亦稱"齊墩果"。亦稱"洋橄欖"。亦稱"阿列布"。
2.常綠喬木。原產(chǎn)地中海一帶,果實(shí)可榨油也可生食。為優(yōu)良的木本油料植物之一。
1.用米粉制成的油炸食品。
1.謂沾有含油的污垢。
1.專門運(yùn)輸石油的車輛,車身通常為圓形或扁圓形大鐵罐。
見液罐汽車”(582頁)。
1.油膩光亮;光亮滑潤。
1.形容非常光亮。
1.形容光滑潤澤。
2.形容人的圓滑﹑狡詐。
1.盛有沸油的鍋。常比喻險(xiǎn)境。
2.迷信所傳的陰間烹人刑具。
1.比喻使事態(tài)更加嚴(yán)重。
1.形容心里焦躁﹑坐立不安的樣子。
1.一種油氽的食品。
1.一種油炸的面食。
1.指特大油田。
1.方言。即蚜蟲。
1.皮膚分泌的油脂和汗液的混合物。
2.方言。即蚜蟲。
俗稱耗油率”。熱力設(shè)備每產(chǎn)生單位機(jī)械功所需消耗的燃油量。是衡量熱力設(shè)備運(yùn)行經(jīng)濟(jì)性的主要指標(biāo)之一。對于內(nèi)燃機(jī),通常以克(燃油)/(千瓦·小時(shí))”來表示;對于汽車,以升(燃油)/百千米”或升(燃油)/百噸千米”來表示。
1.黑里發(fā)光。
1.見"油葫蘆"。
1.亦作"油壺盧"。昆蟲名。形狀像蟋蟀而較大,黑褐色,有油光,觸角長,腹部肥大,有一對尾須,雌蟲另有一個(gè)赤褐色的產(chǎn)卵管,雄蟲的翅能互相摩擦發(fā)聲。晝伏夜出,吃豆類﹑谷類﹑瓜類等。
2.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為北曲散套中常用的正曲之一。
1.湯或帶湯食物表面上浮著的油滴。
2.油滑輕浮。
1.古代民俗,三月上巳節(jié),以油點(diǎn)水占卜,稱為"油花卜"。
1.狡黠;不誠懇,不老實(shí)。
又稱油畫色”。繪制油畫的著色劑。用耐光顏料與干性植物油混合研磨而成。色澤鮮明耐久。
1.亦作"油幌幌"。
2.形容油光閃亮。
1.涂油的帷幔。
1.見"油晃晃"。
1.油漆施工中填嵌縫隙﹑平整表面的膏狀材料。一般以熟桐油與石灰或石膏調(diào)拌而成。也常用于固定門窗玻璃等。
2.謂沾著油污和塵垢。
1.猶言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形容非常著急的情態(tài)。
1.指肉食品。
1.燈火。借指燈火費(fèi)。
1.方言。即螢火蟲。
1.油鍋。比喻險(xiǎn)境。
1.食品名。將雞用油和醬油等作料烹炙而成。
2.雞的一個(gè)品種,羽毛多為黃色或紅褐色,腳上有羽毛,身體較肥,卵較大。
1.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時(shí)前導(dǎo)的儀仗。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