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碼碯”。一種似玉而次于玉的寶石。
1.出自《拾遺記·高辛》碼碯,石類也,南方者為之勝。
2.出自《新唐書·西域傳下·拂菻》土多金、銀、夜光璧、明月珠、大貝、車渠、碼碯、木難、孔翠、虎魄。
3.出自《贈常州報恩長老》詩碧玉碗盛紅碼瑙,井花水養石菖蒲。
4.出自《七修類稿·奇謔三·異寶》嘗讀《春渚紀聞》:“有人蓄碼碯大硯,注水硯間,則水中有一小鯽游泳可愛,去水則無也。”
2.
表示數目的符號。如:暗碼;明碼;數碼;號碼;密碼;頁碼;價碼。
3.
表示數目的用具。如:砝碼;籌碼。
4.
擱置;冷落。
1.出自《兒女英雄傳》列公請聽,何小姐這段交代,照市井上外話說,這就叫把朋友碼在那兒了。
5.
方言。堆疊;壘起。
1.出自《暴風驟雨》劉德山是個能干的人,扶犁、點籽、夾障子、碼麥子,凡是莊稼地里事,都是利落手。
2.出自《王本巧》她跟前的兩股麻繩子上邊,碼好了十幾個土坯,她正仰著頭向遠處張望著。
6.
方言。按;依照。
1.出自《鐵旋風》他和民兵們碼著蹤跡,在深溝大壑里追出三十五里地,終于從一個蘆葦塘里揪出了那個手操一把板斧的逃犯。
7.
方言。取消。
1.出自《黃鶴樓》甲:你說把這點碼啦?乙:什么叫碼啦?原本就沒有“借東風”呀!
8.
見“碼頭”。船只停泊處。
1.出自《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卻說朱源舟至揚州,那接取大夫人的還未曾到,只得停泊碼頭等候。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連忙起來到外面一看,原來船已到了上海,泊了碼頭。
3.出自《大海浩歌》沒有碼頭,自己建;沒有菜地,自己開。
9.
見“碼頭”。指交通便利的商業城市。
1.出自昆曲《十五貫》你碼頭跑跑,我賭場混混,自家人,這一套江湖訣可用不著。
10.
見“碼頭”。舊時特指流氓活動、霸占的地盤。
1.出自《亂彈·水陸道場》三刀六洞,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所謂碼頭是打出來的。
2.出自《日出》你們要是橫不講理,這個碼頭不講理的祖宗在這兒呢!
11.
見“碼子”。計數的號碼。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大凡到藥鋪里抓藥,藥鋪里總在藥方上蓋個戳子,打個碼子的。
2.出自《花城》既然要過秤,你就在這里看著,也記個碼子,免得弄錯。
12.
見“碼子”。代現金的籌碼。
1.出自《歧路燈》到完場時,都照碼子過現銀子。
13.
見“碼子”。砝碼。
1.出自《什么是儒家》天秤上的碼子老是向重的一頭移動著。
14.
見“碼子”。尺碼。
1.出自《韋護》是一雙肉紅色的長統絲襪。麗嘉很喜歡,只是碼子大了,她穿外國襪子總難得合腳。
15.
見“碼子”。解放前銀錢業中人稱能調度的現款。
16.
見“碼子”。方言。猶人兒。
1.出自《少奶奶的扇子》請問世界上哪種人現在的社會最看得重呢!道學先生,壽頭碼子,無非是最無趣最可厭的人罷了。
2.出自《張閏生夫婦》他真不愧是個跑過大碼頭的開通的碼子。
17.
量詞。相當于“回”、“種”。用來指一件事或一類事。
1.出自《李大貴觀禮》呵,那是兩碼事,你快做飯吧,別再啰嗦了。
2.出自《創業史》甚至于中共渭原縣委派到這里的建社工作組,對過新年這碼事也胡里胡涂。
18.
方言。量詞。相當于“堆”或“垛”。
1.出自《暴風驟雨》風助火勢,不大一會,一碼柴火全都燒光了。
19.
英語yard的譯名。英制長度單位,1碼等于3英尺,合0.9144米。
1.見"響版"。
1.亦作"響板"。
2.樂器。以石制成,寺觀或家中設于殿前堂上作傳呼之用。
1.謂應報之速如回聲。
1.擊掌作聲以示熱烈響應。
1.舊時迷信,據說聽別人講話可卜吉兇,謂之"響卜"。一般在除夕夜進行。
1.元代發行紙幣,稱為鈔,故俗稱現銀和銅錢為"響鈔"。
1.成色高的銀子。
1.見"響徹云霄"。
1.見"響徹云霄"。
1.形容聲音響亮高昂,能穿透云層。
1.見"響珰珰"。
1.響應;應答。
1.如應聲和答﹑形影相隨。比喻兩者緊密相連。
1.亦作"響鐺鐺"。亦作"響當當"。
2.形容敲打的聲音響亮。
3.比喻有名氣或出色﹑過硬。
1.響聲振動。
2.動靜;聲響。
3.指奏樂。
1.名聲污濁。
人耳感覺到的聲音強弱的程度。樂音的特性之一。與聲強和頻率等有關。當聲強增大時響度也增大,反之亦然。
遏阻擋。響亮的聲音高入云霄,阻擋住飄流的云彩。形容歌聲響亮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1.回教信徒對傳說中唐時粵東伊斯蘭教教主墓的稱呼。
1.響應歸附。
1.響應奔赴。
1.用手打人腦瓜子作響聲。
1.猶震驚。
1.樂聲諧和。比喻相處和睦。
2.響應聚合。
1.應聲相和。
1.見"響答影隨"。
1.亦作"響葫蘆"。
2.玩具名。口吹時聲如"不登",故亦謂之"不鐙"。
1.見"響胡蘆"。
1.樂器名。
1.猶言財運亨通。
1.響應聚集。
1.即鳴鏑。古稱嚆矢。射時發出響聲的箭。
1.回聲和日影。比喻反應迅速。
1.即響馬。
1.即響屧廊。
1.猶響亮。
1.清代農民軍"捻子"(捻軍前身)首領的稱謂。
1.形容清脆的響聲。
1.聲音清晰洪亮。
2.形容詩文聲調朗暢。
3.大的響聲。
4.比喻名聲好,聲譽高。
1.大的聲響。
古指攔路搶劫的強盜。因搶劫前先放出響箭而得名這帶常有響馬出沒。
1.向往,仰慕。
1.清代農民軍"捻子"首領的稱謂。
1.鐃﹑鈸﹑鑼﹑鼓等打擊樂器的統稱。
1.猶言晴朗高爽。
1.古琴名。
1.形容沙沙的輕響聲。
1.聲音。
1.擊以發聲的石器。
2.巨石名。在今江西省南豐縣城東。
1.響拓。榻,用同"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