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婁”的今字。
2.
多次,常常。
1.出自《書·益稷》皋陶拜首稽首飏言曰:“……屢省乃成,欽哉。”
2.出自《五言詩》郢人審匠石,鐘子識伯牙;真人不屢存,高唱誰當和?
3.出自《平淮西碑》河北悍驕,河南附起,四圣不宥,屢興師征。
4.出自《東周列國志》郄氏與吾國子重,二人素相交善,屢有書信相通。
3.
急速。
1.出自《禮記·樂記》臨事而屢斷,勇也。
2.出自《柳賦》嘉甘棠之不伐,畏取累於此樹。茍遠跡而退之,豈駕遲而不屢。
4.
通“鏤”。
1.出自《詩·大雅·綿》捄之陑陑,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
2.出自《新方言·釋言》《大雅》“削屢馮馮”,傳曰:“削墻鎩屢之聲馮馮然。”蓋墻間穿網,有刻削雕鏤椎朾之功,是為鍛屢……今人謂以刀刳物中間使空為屢空,屢亦鏤也。
5.
通“婁”。收斂。參見“屢驕”。
1.出自《荀子·非相》《詩》曰:“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屢驕。”
2.出自《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詩南詔知非敵,西山亦屢驕。
1.方言。水位下落。
河流、湖泊、水庫和海洋的自由水面以及地下水表面,在某地某時刻高出基準面以上的高程。觀測水位常用水尺和水位計。水位的變化主要受水量變化或風浪、潮汐等的影響。
1.指食用的水產。
1.即水磨。
1.水的波紋。亦指如波紋的圖形。
2.自然界中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
地球物理學和自然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研究存在于大氣層中、地球表面和地殼內部各種形態水在水量和水質上的運動、變化、分布,以及與環境及人類活動之間相互的聯系和作用。
利用水文氣象情報統計資料及其他有關地理資料,對一個區域、一個水文站或一個水體的未來水文情況作出推測和預告。按內容分,有洪水預報、枯水預報、冰情預報、臺風暴潮預報、含沙量預報等。按時間分,有緊急預報、短期預報、中期預報和長期預報等。
指觀測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水文、氣象等要素資料的指定地點。觀測的內容有水位、流量、流速、含沙量,以及氣溫、降水、蒸發量、氣壓等。
1.水的波紋。
2.指水波狀的花紋。
1.一種盛水的陶器。腹部較大。
1.水中漩渦。
1.以酥酪和糖做成的糕點。
1.地位與聲望。
1.威勢,威風。
1.權勢地位。
1.猶權利。
2.猶事物。
1.模樣,樣子。
1.有權勢的寵臣。
權勢和氣焰勢焰可畏。
1.樣子;姿勢。
1.有權勢,居要職。亦指有權有勢的人。
2.大勢和關鍵。
1.猶勢望。
1.猶權位。
1.以勢利相交的朋友。
1.猶后盾。勢,也寫作"埶"。
1.佛教語。大勢至菩薩的省稱,為"西方三圣"(彌陀﹑觀音﹑勢至)之一,阿彌陀佛的右脅侍。
1.架勢,姿勢。
2.勢力。
3.勢頭;情勢。
4.猶架子。
5.圍棋術語。指占據棋心與四面"星"位的棋子。 6.現僅指"星"位四子。
有權勢的家族法禁屈撓于勢族。
1.照顧保育。
1.愛惜錢財如同愛惜生命。形容極為貪錢吝嗇。
1.古代詞臣奉旨修正詔諭一類公文,稱"視草"。
2.泛指代皇帝起草詔書。
1.古代學士院起草或修正詔諭的地方。
1.察看;審察。
2.巡視糾察。
3.考察;上級人員到下屬機構檢查工作。
攝影術語。指取景器看到的物像范圍位置與鏡頭攝入的物像范圍位置不一致的現象,系因取景器與鏡頭分處兩個視點所造成。校正的方法有兩種(1)使取景器軸線與鏡頭主軸成一定角度;(2)改變取景器高度。
1.臨朝聽政。
1.謂責其成功。
1.看紅色就像綠色。形容憂愁迷亂而致眼睛昏花。
1.目光端正。語本《國語.周語下》"視無還,端也。"后亦以"視端"為正直坦誠之相。
1.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1.古代人死,以玉含其口中◇因稱送終為"視含"。
1.看望問安。
2.察看。
1.照看護理。
1.指揮。視,通"指"。
1.侍奉或探望病人。
觀察物體時,從物體兩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線在人眼光心處所成的夾角。物體的尺寸越小,離觀察者越遠,則視角越小。正常眼能區分物體上的兩個點的最小視角約為1分。
1.古官名。掌望氣預言災祥之事。
1.用以觀察的小孔。
1.在一定距離內眼睛辨別物體形象的能力。
1.古官名。扶持瞽師,兼掌作樂。
1.親往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