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律呂”。古代用竹管或金屬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的長短(各管的管徑相等)來確定音的不同高度。從低音管算起,成奇數的六個管叫作“律”,成偶數的六個管叫作“呂”。后來用“律呂”作為音律的統稱。
2.
名詞
(Lǚ)姓。
1.
“呂”的新字形。亦作“郘”。
2.
“膂”的古字。脊骨。
1.出自《急就篇》尻髖脊膂腰背呂。
2.出自《國語·周語下》氏曰有呂
3.
我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有六種,總稱六呂。
1.出自《淮南子·時則》孟夏之月……其音征,律中仲呂。
2.出自《漢書·律歷志上》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呂以旅陽宣氣,一曰林鐘,二曰南呂,三曰應鐘,四曰大呂,五曰夾鐘,六曰中呂。
3.出自《文心雕龍·聲律》吐納律呂,唇吻而已。
4.出自《憶昨行和張十一》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
4.
長。
1.出自《方言》矤、呂,長也。東齊曰矤,宋魯曰呂。
5.
見“呂鉅”。
1.出自《莊子·列御寇》如而夫者,一命而呂鉅,再命而於車上舞,三命而名諸父。
2.出自《代許方伯為高太恭人征詩啟》元昆娋孟,各自僢馳;余子公行,半皆呂巨。
3.出自《記印度事·印度人之觀日本》今視印度已亡,支那又為己戰勝,朝鮮乃不戰而就附庸陪屬之伍,驕矜自貴,始則呂巨,終則車上舞。
6.
以口相接。
1.出自《通俗編·婦女》《元池說林》:“狐之相接也,必先呂。呂者,以口相接。”按,此傳奇中猥褻廋語,乃亦有本。
7.
通“旅”。客舍。
1.出自《為吏之道》自今以來,假門逆呂,贅婿后父,勿令為戶,勿鼠田宇。
2.出自《說文解字注箋?口部》呂,古與旅通。
8.
古國名。周代姜姓之國。宣王時改為甫。后為楚所滅。在今河南南陽市西。
1.出自《國語·鄭語》當成周者,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
9.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呂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后也。虞夏之際,受封為諸侯。又晉有呂氏,出於魏氏。又后魏有比邱氏,改為呂氏。
1.猶對抗,敵對。
1.迭起;齊作。
1.帝王郊祭敬拜上帝神祇。
1.郊外的小城堡。保,同"堡"。
2.指守衛郊外小城堡的徒卒。
1.亦作"郊祡"。
2.焚柴祭天。為古代帝王祭祀的一種儀式。
1.見"郊柴"。
1.見"郊廛"。
1.古代祭祀天地之所。
1.古帝王在郊外祭天地神祇。
1.古代天子郊祭天地神祇的祝辭。
1.謂出居郊外。
1.至郊外迎導貴賓。
1.唐詩人孟郊﹑賈島的并稱。
1.都邑附近之地。
2.古帝王郊祭地祇。
1.城邑外百里及二百里之內。泛指郊畿。
2.泛指城外郊區。
1.皇帝因郊祀禮成之后,對皇室﹑臣民所加的恩澤。
1.郊外;城外。
1.天子祭天地的處所。
簡要的規則。
1.選擇。
1.用以書寫的竹簡木札。亦指功用與簡札相同的書寫用品。
2.指文書;書信。
3.書寫。
1.即簡狄。
1.謂征辟任用。
1.關注照顧。
1.猶嚴正。
副詞。①表示完全如此(語氣帶夸張 )屋子里熱得~呆不住ㄧ街上的汽車一輛跟著一輛,~沒個完。②〈方〉索性雨下得那么大,你~別回去了。
1.精練的意旨。
1.謂言語文辭簡練而周到。
1.指書籍。
2.書卷;書頁。
1.簡樸。
1.正大。
1.謂耕種疏略﹐收成微薄。
1.謂莊嚴持重。
1.大珠。
1.留心;關注。
1.鹽任用。
1.亦作"?子"。
2.簡帖。
3.說唱曲藝時用以伴奏的打擊樂器。由竹片或木板制成。
4.植物名。
1.藤類植物名。
1.簡化漢字。
2.簡體字。
3.指清末勞乃宣所制定的一種拼音字母。勞乃宣著有《簡字全譜》一書。
1.背纖用的絲質纖繩。
1.猶蛾眉。
1.亦作"謭薄"。
2.淺薄。
1.亦作"謭才"。
2.淺薄的才能。
1.亦作"謭材"。
2.淺薄的才能。亦指才能淺薄的人。
1.亦作"蠃"。
2.十分淺薄。亦用為自稱的謙詞。
1.淺薄猥瑣。
1.謂淺薄之極。
1.亦作"倭"。亦作"謭劣"。
2.淺薄低劣。
〈書〉淺陋學識~。
1.亦作"謭能"。
2.淺薄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