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駱馬。
1.出自《詩·魯頌·??》有驒有駱,有駵有雒。
2.出自《淮南子·時則訓》天子衣白衣,乘白駱。
3.出自《不能忘情吟》駱力猶壯,又無虺??。
4.出自《題郭元德所藏龔圣予瘦馬圖》詩思昔先朝十二閑,??骃騏駱充其間。
2.
見“駱駝”。哺乳動物。軀體高大,背有駝峰,或單或雙。蹄扁平,蹄底有肉質的墊。性溫順,能反芻,耐饑渴,可負重致遠,是沙漠地區的重要力畜。
1.出自《新語·道基》夫驢、騾、駱駝、犀、象、玳瑁、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擇地而居。
2.出自《后漢書·梁慬傳》慬等出戰……乘勝追擊,凡斬首萬余級,獲生口數千人,駱駝畜產數萬頭。
3.出自《石鼓歌》氈苞席裹可立致,十鼓祗載數駱駝。
4.出自《珍珠船》趙崇是輕薄圓頭,於鄂州坐上佯不識駱駝,呼為山驢。
5.出自《到青龍橋去》除了淺黃色一串的駱駝,從深黃色的山腳下,徐徐走過之外,一切都是單調的。
3.
見“駱駝”。蟲名。即灶馬。
1.出自《清稗類鈔·動物·灶馬》〔灶馬〕以其脊高腳長,故又有駱駝之稱。
4.
古種族名。即駱越。
1.出自《史記·南越列傳》陀因此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
5.
見“駱驛”。連續不斷。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下》莽乃博征天下工匠諸圖畫,以望法度算,及吏民以義入錢谷助作者,駱驛道路。
2.出自《魏書·賀拔岳傳》岳密於渭南傍水分置精騎,四十、五十為一所,隨地形便,駱驛置之。
3.出自《疇昔篇》潘陸辭鋒駱驛飛,張曹翰苑縱橫起。
4.出自《清史稿·禮志九》十月,抵白塔,駐南關,蒙古王以下貢獻駱驛。
6.
古縣名。漢置,治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境內。參閱《漢書·地理志下》。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下》定襄郡,縣一十二……駱,莽曰遮要。
7.
姓。三國吳有駱統。見晉陸機《辨亡論》。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駱氏,姜姓。齊太公之后有公子駱,子孫以名為氏。吳有駱統,東陽人,后居會稽,曾孫勍。又地駱拔氏改為駱氏。望出河南、會稽。
1.舊稱以卜卦算命為業的盲人。
1.毫無根據地亂說。
1.猶言胡言亂語。
1.見"瞎說八道"。
1.見"瞎說八道"。
1.胡言亂語。
1.方言。形容不辨方向,行動盲目。
1.沒頭沒腦。
1.比喻白費心力毫無功效的蠢事。
1.指沒有適當的人繼承﹑管理的財產。
1.猶言胡說八道。
1.亂抓。比喻無計劃無條理地做事。
1.猶言無把握地碰運氣。
2.獸名。黃鼠的一種。
1.失去視覺能力的人。
2.指卜卦算命或賣唱的盲人。
3.喻指不明事理的人。亦指文盲或文化水平低的人。
4.方言。指結得不飽滿的農作物子粒。
1.失明的人胡亂判定匾額上的字。指各說各的,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1.典出《大般涅盤經》卷三二。相傳幾個盲人摸大象的身軀,各人都以為自己所摸到的是大象的整個形象◇以"瞎子摸象"比喻觀察事物以偏概全。
1.比喻盲目行事,沒有明確的目標。
1.用魚蝦做成的菜肴。
2.方言。即海錯。一種海味。
1.海蜇的別名。
1.亦稱"鰕姑"。
2.管蝦的別名。又稱海蜈蚣。
1.小蝦,糠蝦。
1.見"鰕公"。
1.驚跳。
1.魚綱鰕虎魚科。淡水肉食性小型魚類。體側扁,少數呈鰻形。眼小,腹鰭愈合成一吸盤。
1.用蝦腌制的醬。
1.龍蝦的別名。
1.喻指制作精細的竹簾。
1.漁具。專門用作捕蝦的小型竹茍。
1.曬干的去頭尾去殼的蝦肉。
1.蝦干。
1.蝦和蚌蜆。泛指小魚鮮。
1.亦作"鰕?"。
2.海中大蝦觸須。長數尺,可為簾。
3.蝦須簾。
1.用海中大蝦的觸須制作的簾子。為古玩珍寶。
1.大鯢。
2.鰕虎魚。
1.海蜇的別名。
1.見"匣床"。
1.匣子和柜子。泛指盛物的器具。櫝,木匣;木柜。
1.匣子。
1.謂鹽務款項。
1.亦作"匣劍"。
2.匣中的寶劍。
3.喻指被埋沒的人才。(1)典出《晉書.張華傳》。前蜀韋莊《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十韻》"未知匣轎時躍,但恐鉛刀不再铦。"參見"豐城劍"。(2)典出晉王嘉《拾遺記.顓頊》。梁啟超《雷庵行》"先生匣劍時一鳴,龍嘯天空秋水薄。"參見"匣里龍吟"
4.把寶劍藏在匣里。亦指帶劍。
1.劍在匣中,燈在帷里,燈光劍氣若隱若現。詩文傳記中寫景﹑敘事﹑狀物有若隱若現之妙者,常以"匣劍帷燈"為評語。亦用以形容事情無法掩蓋或故露消息引人注意。語本《西京雜記》卷一"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采珠,九華玉以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于外,與挺劍不殊。"
1.匣和柜。亦泛稱同類型的藏物器具。
2.放在匣柜里。
1.晉王嘉《拾遺記.顓頊》"﹝顓頊﹞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克伐;未用之時,常于匣里,如龍虎之吟。"本指劍的神通,后常比喻人雖在野,而名聲遠聞于外。
1.相傳戰國時有人盜王子喬墓,發觀內中唯有一劍,欲取之,"劍作龍鳴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徑飛上天"。見《太平御覽》卷三四三引《世說》◇因以稱匣中的寶劍。
1.一種帶響的煙火。
1.即匣子槍。
1.清代兩淮鹽商把公帳放在匣里,推舉數人共同保管,叫公匣。因謂鹽務組織里為匣上。
1.匣子中供放置物品的扁平器物,中空無蓋,可拿出。
1.指官印。
1.小型的盛物器具。一般呈方形。
2.指駁殼槍。
3.特指薄而小的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