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聚合在一起;到一塊兒。
1.出自《江賦》聿經始於洛沫,攏萬川乎巴梁。
2.出自《凰求鳳·阻兵》這等說起來,神仙也講不攏,勸你不要思量。
3.出自《秋》蕓看見覺民進來,連忙站起,攏手對他拜了拜。
2.
指船筏靠岸。
1.出自《江南曲》發向橫塘口,船開值急流。知郎舊時意,且請攏船頭。
2.出自《儒林外史》婁四老爺,請攏了船,家老爺在此。
3.出自《通俗編·雜字》今謂泊船曰攏。
4.出自《欺騙》那只竹筏在隔開不遠的溪邊攏住了。
3.
到達;靠近。
1.出自《西游記》他卻帥本洞妖兵二百余名持來助陣,故此先攏姐家問信。
2.出自《紅樓夢》黛玉便攏上來要抓他,口內笑說:“你越發瘋了!”
3.出自《一個女人的悲劇》然而又怕這一天走不攏家,又會在路上過夜,便決定走一陣路,又休息一陣。
4.
梳理;整理。
1.出自《信筆》詩睡髻休頻攏,春眉忍更長。
2.出自《詠浴》再整魚犀攏翠簪,解衣先覺冷森森。
3.出自《南鄉子》詞攏云髻,背犀梳,焦紅衫映綠羅裾。
4.出自《通俗編·雜事》小理發曰攏。
5.出自《在婦產院里》她呢,對著鏡子攏頭發。
5.
牽,拉。
1.出自《長安少年行》長攏出獵馬,數換打球衣。
2.出自《西游記》八戒挑著擔,沙僧攏著馬,徑投西路而去。
3.出自《兒女英雄傳》用兩手靠定了那石頭,只一撼,又往前推了一推,往后攏了一攏,只見那石頭根腳上周圍的土兒就拱起來了。
4.出自《人民文學》馬車把式就要跳下車來,攏住點轅馬。
6.
總計,總共。
1.出自《營造法式·小木作制度四·佛道帳》造佛道帳之制,自坐龜腳至鴟尾,共高二丈九尺,內外攏深一丈二尺五寸。
7.
籠絡,拉攏。
1.出自《新兒女英雄傳》﹝公公﹞只怕小梅再出去工作,有時候故意給小梅弄點兒好的吃,想攏住她。
8.
使柴、煤等燃燒。
1.出自《相隔一層紙》詩屋子里攏著爐火,老爺吩咐開窗買水果。
2.出自《踏察記事》大家這才笑著互相拉著站起來,忙去砍柴攏篝火。
9.
量詞。
1.出自《參觀奧斯威辛集中營》一列列的火車開進活人,一輛輛的汽車拉出尸灰,后面就是四攏通天的火柱,顯示燒人的煙囪冒出的火。
10.
彈奏弦樂器的一種指法。
1.出自《琵琶引》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后《綠腰》。
2.出自《張生煮海》表訴那弦中語,出落著指下功,勝檀槽慢掇輕攏。
3.出自《淞濱瑣話·煨芋夢》旋娟正欲展撥攏弦,復歌一曲,突有偉丈夫從空而下。
1.互相詆毀﹐互相掣肘。
1.毀壞﹔敗壞。
1.毀壞和僭越。
1.敗壞。
1.毀壞和失落。
1.怠惰﹔怠慢。隳﹐通"惰"。
1.毀傷﹐毀壞。
1.謂隱姓埋名。
1.傾坍﹔倒塌。
1.坍毀破敗。
1.毀損﹔喪失。
騷擾;沖突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阝(右)部
1.衰敗﹔毀敗。
2.消失﹔消沉。
1.滅亡。
1.敗壞紊亂。
1.懈怠。隳﹐通"惰"。
1.猶言灰心喪氣。
1.惡劣的品行。
1.毀傷身形。
1.毀敗﹔廢弛。
1.猶導引。
2.表示指引。
1.丟官。唐孟郊有《大隱坊崔從事鄖以直隳職》詩。
1.廢棄﹐敗壞。
1.強大有力的鯨魚。
1.猶回馬。
1.轉向;往回走。
1.回車,勒轡回行。
①報告(任務、使命等執行的情況)。②報答;酬報做好事不圖~。③報復你這樣惡意攻擊人家,總有一天會遭到~的。
1.猶環抱。
1.舊指陰陽先生用鎮物壓邪,使兇化吉﹑險化夷。
1.指帝王返駕回宮。
1.邪曲不正。
1.轉變。
1.亦作"回飆"。
2.旋轉的狂風。
1.同"回飆"。
1.猶回馬。鑣,用以鉗馬口,古稱勒,俗稱嚼子。
舊時指向上級或長輩報告~父母。
1.樂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回波爾時"四字起,故名◇亦為舞曲。
1.唐教坊曲名。又舞曲名,詞牌名。北魏尒朱榮曾與左右連手踏地歌唱《回波樂》,歌辭久佚。其曲調至唐入大曲。現存唐人詞皆為六言絕句體。起句例用"回波爾時"四字。單調二十四字,平韻或仄韻。
1.舞曲名。
1.即圍脖。
1.謂循環相迫變化無常。
2.盤旋回繞。
3.指迂回繞行。
1.即回疆。
修建巷道后進行采掘、裝運等,叫做回采。
1.舊時官府在營建后將剩馀物資變賣回繳國庫之稱。
回腸1小腸的一部分,上接空腸,下連盲腸,形狀彎曲。(圖見〖消化系統〗) 回腸2 [huícháng]〈書〉形容內心焦慮,好像腸子在旋轉~九轉。
1.形容內心焦慮不安,痛苦萬分,仿佛腸子被多次牽轉一樣。
1.見"回腸蕩氣"。
1.見"回腸"。
①已經曬干或烤干的東西又變濕連下幾天雨,曬好的糧食又~了。②比喻已經消失了的舊事物、舊習慣、舊思想等重新出現近幾年,一些地方的迷信活動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