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魚類、爬行類和少數哺乳類動物密排于身體表層的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
1.出自《楚辭·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2.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于矢石之閑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3.出自《嶺表錄異》雞子魚,口有觜如雞,肉翅無鱗,尾尖而長。
4.出自《日用俗字·鱗介》鲇魚無鱗如黃鱔,蛤蚜身瘦類白鰷。
5.出自《金陵野史·春有刀鱭夏有鰣》鰣魚烹調時不能把魚鱗去掉,保存肉鱗同飪,使不損鱗下脂肪,增加鮮味。
2.
魚的代稱。
1.出自《后漢書·馬融傳》測潛鱗,踵介旅。
2.出自《麗人行》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3.出自《詠隱逸·王績》投劾乃徑歸,不作嬰網鱗。
3.
借指書信。
1.出自《吳騷·步步嬌·閨怨》南鱗北雁頻來往,自沒一紙書來,慰奴懷想。
4.
泛指有鱗甲的動物。
1.出自《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蟲鱗。
2.出自《望海賦》鱗匯萬殊,甲產無方。
3.出自《蠕范·物理》凡鱗者生于庶魚也。
5.
比喻形狀似鱗片之物。
1.出自《游道林寺四絕亭觀宋杜詩版》詩古石生寒仞,春松脫老鱗。
2.出自《從西安到蘭州》一路上兩旁的山大都作黃色,少樹木,墾成一鱗一鱗的梯田。
6.
姓。春秋宋有大夫鱗鱹,鱗朱。見《左傳·文公十六年》。
1.出自《左傳?文公十六年》鱗鱹〔矔〕為司徒。
1.謂以不正當手段列名其中。
1.逃命。
1.暗中謀劃。
1.猶騷擾。
1.逃竄隱藏。
1.逃奔。
1.隱匿;潛伏。
1.剽竊。
1.偷襲攻取。
1.逃掉。
1.謂股匪或小股敵軍的騷擾。
1.盤旋。
1.奔逃而遭難。
1.逃散。
2.走散。
1.藏身。
1.貶逐而死。
1.猶逃竄。
1.放逐。
1.奔竄沖撞。
1.逃亡;逃跑。
1.逃散。
2.流放;放逐。
1.猶刪改。
1.參與議論。
1.改動。
1.見"竄逸"。
1.改動和增益。
1.亦作"竄軼"。
2.逃奔;逃散。
1.逃竄;逃亡。
1.攙雜;混雜。
1.放逐處罰。
1.貶官放逐。
1.放逐;流放。
1.逃跑;潛逃。
2.奔走;亂跑。
1.謂篡奪君權之臣。
1.稱呼篡位的言辭。
1.篡位取代。
1.篡奪黨和國家的領導權。
1.篡權盜位。
奪取(貶義)篡奪領導權。
1.謂違時忤俗﹐逆乎民情之人。
2.謂篡位竊國者。
1.用作偽的手段對經典﹑理論﹑政策等進行改動或曲解。
1.指篡奪君位或政權。
1.謂劫奪解脫。
1.奪取占據。
1.篡奪君位而絕其后。
1.篡位自立。
1.謂篡權亂世。
1.篡奪叛逆。
1.篡叛殘虐。
1.謂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