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住處接近的人家。
2.
動詞
鄰近,接近,附近。
3.
形容詞
鄰接的;靠近的。
4.
名詞
古代五家為鄰。
1.
“厸”的今字。亦作“吅”。亦作“隣”。
2.
指鄰居;鄰國;鄰境。
1.出自《易·既濟》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2.出自《西征賦》貪誘賂以賣鄰,不及臘而就拘。
3.出自《平淮西碑》始命討之,遂連奸鄰,陰遣刺客,來賊相臣。
4.出自《蜃中樓·耳卜》劉阮去,分頭問津,定覓個天臺二女結(jié)仙鄰。
3.
古稱君主的近臣。
1.出自《書·益稷》欽四鄰。
4.
親密,親近。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
2.出自《左傳·昭公十二年》從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鄰者恥乎!
5.
靠近;連接。
1.出自《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若鄰于君,疆埸之患也。
2.出自《東都賦》殊方別區(qū),絕界而不鄰。
3.出自《和孟虔州閑齋即事》古郡鄰江嶺,公庭半薜蘿。
4.出自《金陵野史·總理陵園雜憶》﹝孫中山先生﹞并在紫金山中茅峰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地勢高峻之處休息。
6.
界畔。
1.出自《孔子家語·五儀解》睹者不識其鄰。
7.
近似;相仿。
1.出自《水經(jīng)注·湛水》湛水出軹縣南原湛溪,俗謂之椹水也。是蓋聲形盡鄰,故字讀俱變。
2.出自《謁曾魯公》詩老景已鄰周呂尚,慶門方似漢韋賢。
3.出自《明妃引》明妃絕色世無鄰,粉黛那數(shù)三千人。
4.出自《題畫記》像屈子則鄰于自暴自棄,像陶潛則鄰于自利自私。
8.
堅實,緊密。
1.出自《管子·水地》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
9.
見“鄰菌”。竹紋繚繞貌。
1.出自《文選·王褒〈洞蕭賦〉》鄰菌繚糾,羅鱗捷獵。
10.
通“燐”。燐火。
1.出自《列子·天瑞》馬血之為轉(zhuǎn)鄰也。
11.
通“磷”。
1.出自《莊子·天下》將薄知而后鄰傷之者也。
12.
姓。
1.出自《漢書·藝文志》《老子鄰氏經(jīng)傳》四篇。姓李,名耳,鄰氏傳其學。
13.
古代行政單位。五家為鄰。
1.出自《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上》五家為鄰,五鄰為里。
14.
古代行政單位。八家為鄰。
1.出自《尚書大傳》古者處師,八家為鄰,三鄰而為朋。
2.出自《韓詩外傳》八家為鄰,家得百畝。
3.出自《晉書·地理志上》昔在帝堯,葉和萬邦,制八家為鄰,三鄰為朋。
15.
古代行政單位。四家為鄰。
1.出自《近事會元·鄉(xiāng)里鄰保坊村》唐高祖武德七年令云,百戶為里,五里為鄉(xiāng),四家為鄰,五家為保。
2.出自《舊唐書·職官志二》四家為鄰,五鄰為保。
16.
指親近的人。
1.出自《詩·小雅·正月》洽比其鄰,昏姻孔云。
2.出自《朔風詩》豈無和樂,游非我鄰。
1.袒露解開。
2.毫無掩飾地敞開。
1.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種表示。
1.古喪禮,死者已小斂,吊喪者袒衣括發(fā)而吊。語出《禮記.檀弓上》"主人既小斂,袒﹑括發(fā)。"
露出身體袒露腹部,讓醫(yī)師檢查。
1.見"袒裼裸裎"。
1.袒衣免冠。古代喪禮凡五服以外的遠親,無喪服之制,唯脫上衣,露左臂,脫冠扎發(fā),用寬一寸布從頸下前部交于額上,又向后繞于髻,以示哀思。
1.指五服以外的遠親,如高祖的親兄弟﹑曾祖的堂兄弟﹑祖父的再從兄弟﹑父親的三從兄弟﹑自己的四從兄弟及三從侄﹑再從侄孫等。
1.謂在君之側(cè)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種違禮的不敬之舉。
1.謂脫去上衣,裸露肢體。古人謝罪或祭祀時的一種表示。
①露出內(nèi)衣不敢袒裼。②露出身體袒裼暴虎。
1.赤身露體。謂粗野無禮。
2.謂無拘無束。
1.謂脫襪赤足。古人致敬謝罪的一種禮節(jié)。
2.表示對神靈的虔誠。
3.袒胸赤足。
1.袒左與跳踴。古代喪禮儀節(jié)。
1.脫去右袖,露出右臂。古代罪人受刑的標志。
2.脫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時表示參加起事的標志。
3.漢呂后死,太尉周勃入北軍,"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皆左袒。"周勃遂率兵盡殺呂黨。事見《史記.呂太后本紀》◇遂以"袒右"表示對舊勢力的擁護。
1.謂頭包發(fā)巾而不戴冠。
1.露出皮肉挨打。
1.古行禮時,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禮事皆左袒。
1.用細毛織成的布。
1.毛毯。今亦泛稱以棉﹑毛或化學纖維織成者。
戲曲表演基本功。是翻、騰、撲、跌的功夫,如筋斗、踺子、虎跳、劈岔、旋子、搶背、吊毛等。因在毯子上進行訓練,故名。
1.心不安寧。
1.酒名,白酒。
1.周制百家為醓,五百家為鄙。泛指郊野之地。
1.帶汁的肉醬。
1.亦作"醓侯"。
2.漢蕭何的爵號∥在楚漢相爭中,佐高祖,守關(guān)中,轉(zhuǎn)漕給軍,兵不乏食,因以致勝。高祖即位,論功行賞,評為第一,封醓侯。
1.醓縣之臺。
1.脫衣露體﹑赤膊。
1.古代王后六服之一。白色。亦為世婦和卿大夫妻的禮服。
1.贊賞喜愛。
1.嘆息悲傷。
1.嗟嘆詫異。
2.驚嘆。
1.感嘆惆悵。
1.嘆息憂傷。
表示感嘆或呼喚應答聲的詞。嘆詞不與其他詞發(fā)生組合關(guān)系,有時單獨即可成為一個句子。如啊、哎、喂、呸。
1.見"嘆詞"。
1.嘆息哀悼。
1.驚嘆。
1.感嘆憤激。
1.謂生不逢時。典出《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1.謂佛教僧徒以偈文贊唱佛德。
1.嘆服。
1.贊嘆佩服。
1.驚奇。
1.見"嘆為觀止"。
1.贊嘆駭異。
1.嘆息遺憾。
1.嘆息抱恨。
1.《史記.李斯列傳》"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后因以"嘆黃犬"為悔恨貪富貴而取禍之典。
1.嗟嘆后悔。
1.贊許。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