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面頰,面部。
1.出自《妾薄命》詩玉貌歇紅臉,長顰串翠眉。
2.出自《珊瑚吟》毛羽黑如漆,兩臉凝璚脂。
3.出自《水滸傳》仰著臉四下里看時,不見動靜。
4.出自《黑白李》其實他倆的臉都很白,而且長得極相似。
2.
面子。
1.出自《水滸傳》婆惜也不曾睡著,聽得宋江罵時,紐過身回道:“你不羞這臉!”
2.出自《紅樓夢》挑剩下的才給你,你還充有臉呢!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那么說,這位候補道,想來也沒有臉再住在這里了?
4.出自《登記》娘家爹媽聽說閨女丟了丑,也沒有臉來看望。
3.
臉色。指表情。
1.出自《扶風傳信錄》誰知你轉背兒著他人也,又另是一樣臉。
2.出自《北京人》我真是從心里怕看見這些長輩們的臉哪。
3.出自《上海的早晨》他頓時把臉一沉,冷笑了一聲。
4.
指某些物體的前部。
1.出自《一本褪色的相冊》我們從北新橋一直走到西直門,在門臉搭上一輛敞篷騾車。
2.出自《中國歌謠資料·現代民謠》民國以來世道改,花錢沒眼,穿鞋沒臉,煙袋沒桿。
5.
肉羹。
1.出自《詩》去骨鮮魚膾,兼皮熟肉臉。
6.
用同“瞼”。眼瞼。
1.出自《代蘇屬國婦》詩帛上看未終,臉下淚如絲。
2.出自《吳宮辭》淡紅花帔淺檀蛾,睡臉初開似剪波。
3.出自《虞美人》詞粉融紅膩蓮房綻,臉動雙波慢。
1.形容聲音清越。
1.象聲詞。形容金石撞擊發(fā)出的洪亮清越的聲音。
2.象聲詞。特指詩文音節(jié)清越響亮。
3.象聲詞。樂聲。
4.象聲詞。鳥蟲鳴聲。
5.美好貌。 6.盛多貌。 7.高貌。 8.步伐整齊貌。
1.莊敬貌﹔敬慎貌。
1.恭敬謙和地行走。
1.形容金寶珠玉等聲音清脆。
2.形容書聲瑯瑯。
1.形容玉聲清脆。
1.雄辯杰出。
1.見"鏘洋"。
1.亦作"鏘羊"。
2.德音﹐美好的名聲。
3.金玉碰擊發(fā)聲。
4.泛指發(fā)出美好的樂聲。
5.喻指文辭華麗﹐韻律優(yōu)美。 6.廣大﹑盛多貌。
1.清越激揚。
1.大斧。鏘﹐通"斨"。
1.竹色蒼翠貌。
1.指竹。
1.指銀錠﹐錢財。
1.輸送財賦的道路。
1.強酸的俗稱。
1.舞動騰躍貌。
1.形容人步趨有節(jié)﹐多而整齊的樣子。
1.見"鎗鐆"。
1.髹漆工藝的一種。在器物上作嵌金的花紋。
1.茶葉嫩尖。
1.象聲詞。形容金屬撞擊等響亮﹑清脆之聲。
1.形容金屬器物等響亮﹑清脆的聲音。
1.舊指考試時冒名代考的人。
1.亦作"鎗摐"。
2.象聲詞。形容聲音清脆響亮。
1.金石聲。借指文章音韻和諧響亮。
1.間雜交錯。
1.金屬品散裂貌。
1.亦作"強伯"。亦作"強霸"。
2.強大的霸國。
3.稱雄;稱霸。
4.謂使之稱雄﹑使之稱霸。
5.兇橫強暴。 6.強行霸占。
過半;大半去者強半|浮生滿百今強半|民強半餓死。
強橫兇暴強暴勢力|強暴的日寇。也指強暴的勢力、行為反抗強暴|施行強暴|背故君而事強暴,可謂忠乎?
1.亦作"強本節(jié)用"。
2.謂加強農業(yè)生產,節(jié)約支出。
1.亦作"強本弱末"。
2.猶強干弱枝。
1.亦作"強本弱支"。
2.見"強本弱枝"。
1.強迫,逼迫。
1.亦作"強筆"。
2.擅長著述。
1.謂能言善辯。
1.能言善辯。
1.謂前來投依的強者位不能居主人之上。
1.亦作"強兵"。
2.使軍隊強大。
3.強大的軍隊。
1.使兵力強大,國家富足。
1.亦作"強伯"。
2.見"強霸"。
1.勉力步行。
1.明察,強干精明。
1.堅固的戰(zhàn)車。
1.亦作"強臣"。
2.擅權的大臣。
1.強盛,勢盛。
1.顯貴寵榮之臣。
1.百合的別名。
1.謂遇到可以不管的事而硬要出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