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相接,連續。
2.
副詞
連續;接續。
3.
介詞
表示包括在內;算上。
4.
名詞
軍隊的編制單位。在營之下,排之上。
5.
名詞
(Lián)姓。
6.
介詞
表示強調(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應),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
1.
古代一種人拉的車。
1.出自《管子·海王》行服連、軺、輦者,必有一斤一鋸一錐一鑿,若其事立。
2.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觸龍見趙太后章》〔太后〕曰:“老婦持連而瞏(還)。”
3.出自《周禮·地官·鄉師》與其輂輦
2.
聯合;連絡。
1.出自《孟子·離婁上》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
2.出自《上書吳王》淮南連山東之俠,死士盈朝,不能還厲王之西也。
3.出自《平淮西碑》始命討之,遂連奸鄰,陰遣刺客,來賊相臣。
3.
連接。
1.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
2.出自《題鄭駙馬林亭》詩東園連宅起,勝事與心期。
3.出自《兒女英雄傳》那公館本是大小兩所相連,內里通著,外邊各開大門。
4.出自《送瘟神》詩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4.
連續。
1.出自《莊子·讓王》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岐山之下。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下》上從晉陽連戰,乘勝逐北。
3.出自《宋書·良吏傳·陸徽》歷宰金山,家無寶鏤之飾;連組珠海,室靡珰珥之珍。
4.出自《屯田郎滎陽鄭公墓志》七月,獲山寇四十有二人,郡將高惠連奏,署為司理參軍。
5.出自《北京人》那個看相的也說我現在正交鼻運,要發財,連夸我的鼻子生得好,飽滿,藏財。
5.
連綴;串聯。
1.出自《列女傳·珠崖二義》珠崖多珠,繼母連大珠以為系臂。
6.
牽連;連累。
1.出自《韓非子·制分》禁尚有連於己者,理不得相窺,惟恐不得免。
2.出自《后漢書·陳蕃傳》〔朱震〕奏濟陰太守單匡臧罪,并連匡兄中常侍車騎將軍超。
3.出自《元史·崔敬傳》獄有李秀,以坐造偽鈔,連數十人。
4.出自《獄中雜記》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書吏、獄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連,必多方鉤致。
7.
姻親關系。
1.出自《史記·南越列傳》〔呂嘉〕男盡尚王女,女盡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蒼梧秦王有連。
2.出自《贈朱啟文還鄉省親序》吳府伴讀王驥與啟文有連,遂以首簡請予序。
8.
指牲畜交配。
1.出自《呂氏春秋·明理》馬牛乃言,犬彘乃連。
2.出自《積微居小學述林·釋豖》余友沈君兼士告余:“今俗謂人之構精為屬,獸之孳尾為連。”
9.
屬于。
1.出自《國語·楚語下》又有藪曰云,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
2.出自《列子·湯問》均,天下之至理也,連於形物亦然。
10.
連獲;兼得。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故蒲且子之連鳥於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騖魚於大淵之中,此皆得清凈之道,太浩之和也。
2.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弋白鵠,連駕鵝。
3.出自《結客少年場行》近發連雙兔,高彎落九烏。
4.出自《七述》仰貫雙鳧,俯連五豝。
11.
遍;滿。
1.出自《古從軍行》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2.出自《寄盧仝》詩國家丁口連四海,豈無農夫親耒耜。
3.出自《風涇舟中》詩烽火此時連海上,音書何日到山中?
12.
未煉之鉛。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江南出枏、梓、姜、桂、金、錫、連。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下》鑄作錢布皆用銅,淆以連錫。
3.出自《廣雅·釋器》鉛礦謂之鏈
13.
蠶種紙。
1.出自《農桑輯要》將連合于葉上,蛾自緣葉上,或多時不下連,及緣上連背翻過,又不下者,并連棄了,此殘病蛾也。
2.出自《農書》將母蛾于連上勻布,所生子環堆者皆不用,生子數足,更就連上令覆。
3.出自《本草綱目·蟲一·蠶》蠶初出曰?,蠶紙曰連也。
14.
軍隊的編制單位,由若干排組成。
1.出自《銅墻鐵壁》好一個英俊雄偉的連級干部,怪不得蘭英一看見以后,回來是那么高興!
2.出自《過封鎖線》他們曾經伏在公路旁邊的灌木叢中,看見大約兩連的敵人沿公路向西而去。
15.
古代行政區劃名。
1.出自《國語·齊語》管子於是制國: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有良人焉。
2.出自《管子·乘馬》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
3.出自《禮記·王制》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
4.出自《贈梁蓮澗先生序》自一族而一鄉,遠師管子之內政,邇規近人之團練,有連有伍,誰臂誰指,戢戢井井受法令,仰隸於先生,名之曰保良會。
5.出自《〈盛世危言〉序》籍民為兵,管子連鄉之制也。
16.
古州名。今四川省筠連縣一帶。參見“連州”。
1.出自《新唐書·地理志七下》連州,縣六:當為、都寧、邏游、羅龍、加平、清坎。
2.出自《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五·遵義府》筠連縣,本夜郎屬境,唐置羈縻筠連二州,屬戎州都督府。宋因之。元并為筠連州,屬永寧路。明初降州為縣。
17.
連翹的本名。
1.出自《爾雅·釋草》連,異翹。
2.出自《本草綱目·草五·連翹》按《爾雅》云:“連,異翹。”則是本名連,又名異翹,人因合稱為連翹矣。
18.
黃連的省稱。
1.出自《代上饋文》父食連,子食鮮,命之曰犍,女其食己之肺肝。
2.出自《中國歌謠資料·民歌選之三》五更想起雙淚流,六親無靠苦如連。
19.
介詞。表示包括;全部在內。
1.出自《太平廣記》余注此經以來,一千七百余年,凡傳三人,連子四矣。
2.出自《西游記》有三個徒弟,名喚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連馬五口,欲上西天拜佛取經。
3.出自《儒林外史》〔杜少卿〕就叫邵老丫拿鑰匙開了酒房門,帶了兩個小廝進去,從地下取了出來,連壇抬到書房里。
4.出自《長夜》把他們祖上遺留下來的住宅,連佃戶居住的房子一起燒光。
20.
量詞。
1.出自《遼史·太宗紀上》丁未,阻卜貢海東青鶻三十連。
2.出自《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坐東朝西,房一連,原名協恭堂。
3.出自《農政全書》接工,必有用具:細齒截鋸一連,厚脊利刃小刀一把。
4.出自《醒世姻緣傳》一百六十文錢買了兩個箢子,四十文錢買了副鐵勾擔仗,三十六文錢釘了一連盤秤。
5.出自《中國通史》雍正九年查禁鐵鍋出口上諭里說:“檢查案冊,見雍正八九年造報夷船出口冊內,每船所買鐵鍋,少者自一百連至二三百連不等,多者買至五百連,并有至一千連者。查鐵鍋一連,大者一個,小者四五六個不等。每連約重二十斤不等。”
21.
通“璉”。古代盛黍稷的祭器。
1.出自《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22.
通“槤”。橫木關柱。
1.出自《楚辭·招魂》網戶朱綴,刻方連些。
23.
通“漣”。流淚貌。
1.出自《戰國策·齊策四》管燕連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難用也!”
24.
通“蓮”。即荷。也稱芙蓉、芙蕖、菡萏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淺水中,地下莖肥大而長,有節。葉子圓形,花大,淡紅色或白色。地下莖叫藕,種子叫蓮子。藕可供食用或制藕粉,蓮子為滋補食品,藕節、蓮子、荷葉可供藥用。
1.出自《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愿生正見除邪見,來生早坐紫金連。
25.
通“憐”。憐憫。
1.出自《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可連富貴嬌奢地,望睹令人心悅暢。
2.出自《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喜覺都城動,悲連子女號。
26.
姓。春秋齊國有大夫連稱。見《左傳·莊公八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連氏,左傳齊大夫連稱之后。又是連氏改為連。望出上黨。
27.
指縫,縫補。
1.出自《天雨花》在賊家三月,緊身衣服都用針線縫連。
2.出自《山鄉巨變》我跟了他,沒有扯過一尺布,連過一件衣。
3.出自《紅花滿山·風雪夜》一針針縫呵一線線連,針要縫得牢呵線要連得嚴。
28.
介詞。表示強調,下文常有“多”“也”等與之呼應,含有甚至于之意。
1.出自《西游記》沒有老孫,你連水也不能彀哩!
2.出自《紅樓夢》探春聽說,一發動了氣,將頭一扭,說道:“連你也糊涂了!”
3.出自《四世同堂》曬菠菜嗎?連每天吃的菠菜都買不到呢,還買大批的曬起來?
29.
介詞。猶自,從。
1.出自《紅樓夢》連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凈。
30.
通“漣”。微波。參見“連漪”。
1.出自《奉和隨王殿下詩》連漪映余雪,嚴城限深霧。
2.出自《賦得方塘含白水詩》疊浪輕鳧影,連漪寫雁行。
31.
古州名。今廣東省連縣一帶。
1.出自《零陵郡復乳穴記》石鐘乳,餌之最良者也,楚越之山多產焉。于連于韶者,獨名於世。
1.筇竹杖。
1.筇竹杖。
1.竹名。因高節實中﹐常用以為手杖﹐為杖中珍品。
2.手杖。
1.用筇竹所制的手杖。
1.孤苦伶仃的人。
1.泛指孤苦無依的人。
1.孤獨。
2.指孤獨的人。
1.見"惸獨鰥寡"。
1.見"惸獨鰥寡"。
1.無兄弟與無丈夫的人。亦泛指孤苦無依的人。
1.憂思貌。
2.孤單無依貌。
1.孤獨無依貌。
1.孤獨無依的弱者。
1.謂孤獨;孤單。
1.孤獨。孤獨。
1.孤單無依。
1.亦作"瓊版"。
2.碑石的美稱。
3.指刻在石板上的道書。
1.見"瓊板"。
1.花苞的美稱。
2.喻雪花。
1.厚報。
1.玉制的酒杯。亦用以美稱酒杯。
2.比喻荷花。
1.玉璧。
1.美好的詩文篇什。
1.一種飾以瓊玉的皮弁。古時大夫所戴。
2.泛指官員的帽子,或借指官員。
1.美玉的光采。
2.比喻雪光。
3.比喻文采。
1.仙草,玉芝。
2.草的美稱。
1.古代博具。骰子。
1.指明月。
1.池的美稱。
2.仙池。
1.即玉尺。喻高才。
1.東漢郭況,家境豪富,時人稱為"瓊廚金穴"。
1.瓊華島的省稱。
2.傳說中的仙島,仙人的居所。
3.島的美稱。
4.稱海南島。
1.即瓊華島。明代北京八景之一。明蔣一葵《長安客話.積水潭》"海子東滸有瓊華島,亦永樂間賜名。島之陽為廣寒殿,喬松古檜,煙云繚繞。京師八景有'瓊島春云',謂此。"明王洪《北京八詠》有《瓊島春云》詩。亦謂北京十景之一。明李東陽《京都十景》詩之一有《瓊島春云》。參見"瓊華島"。
1.美目。
1.玉飾的宮殿。
1.京都。
2.指仙都。
1.美女。
1.猶言金枝玉葉。指皇親宗室。
2.玉制的花萼。為婦女首飾之一。
1.色澤如玉的香草。
2.猶玉漿。
3.指瓊花。宋以后多指聚八仙花。
4.比喻雪花。
1.美女;仙女。
2.喻雪花。
1.玉飾的門扉。
1.白色粉狀物的美稱。
2.比喻雪花。
1.石峰的美稱。
2.喻積雪的山峰。
1.喻佳句。
2.玉飾。
1.神話中的玉膏,出蓬萊山。
2.喻雪水。
1.玉砌的樓閣,指仙人的居所。有時形容華美的樓閣。
1.即瓊花。喻珍奇之物。
2.玉花,仙花。
1.美酒名。
1.亦作"瓀宮"。
2.玉飾之宮。多指天宮或道院。
3.指商紂王所建的瓊室。
4.泛指華美的宮室。
5.指覆雪的樓宇。
1.玉飾的車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