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文〉瘦弱。
2.
形容詞
〈書〉疲勞。
3.
名詞
(Léi)姓。
1.
衰病;瘦弱;困憊。參見“羸北”。
1.出自《國語·魯語上》饑饉薦降,民羸幾卒。
2.出自《漢書·鄒陽傳》今夫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羸。
3.出自《戒庵老人漫筆·陶仲文傳》上體素羸,步履少艱,一日問仲文:“卿何術祈禱取驗?”
2.
指瘦弱困憊的人。
1.出自《淮南子·詮言訓》兩人相斗,一羸在側,助一人則勝,救一人則免。
2.出自《軍制論》汰其羸,登其銳。
3.
粗惡;破舊。參見“羸服”“羸弊”。亦謂低下。參見“羸劣”“羸鈍”。
1.出自《后漢書·朱俊傳》俊乃羸服閑行,輕赍數百金到京師。
2.出自《新唐書·張濬傳》不得志,乃羸服屏居金鳳山。
3.出自《唐才子傳·杜甫》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4.出自《新書·屬遠》行中道而衣,行勝已羸弊矣。
5.出自《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下》睹一婦人,姿容慘悴,服裝羸弊。
6.出自《抱樸子·擢才》往者之介潔,乃末葉之羸劣也。
7.出自《新論·通塞》騏驥伏于鹽車,玄猿束于籠圈,非無千里之??,萬仞之犍;然而不異羸鈍者,無所肆其巧也。
8.出自《續畫品·毛惠秀》太自矜持,番成羸鈍。
4.
通“纍”。束縛纏繞;系累。
1.出自《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
5.
通“累”。牽累。參見“羸驕”。
1.出自《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上》若由貧賤興道者,與富貴,吾恐其羸驕也。
6.
通“儡”。喪敗;損毀。
1.出自《易·井》羸其瓶,兇。
2.出自《淮南子·修務訓》今劍或絕側羸文、嚙缺卷銋,而稱以頃襄之劍,則貴人爭帶之。
7.
通“裸”。裸露。
1.出自《呂氏春秋·首時》秋霜既下,眾林皆羸。
8.
通“蠃”。
1.出自《晏子春秋·諫下十四》冠無觚羸之理。
2.出自《讀書雜志·淮南內篇六》羸字古亦讀若蠃,故與蠃通也。
9.
指瘦馬。
1.出自《河上》詩慘慘日將暮,驅羸獨到莊。
1.葵的別稱。以葵花常向太陽,故名。
1.忠誠恭謹。
1.忠貞誠懇。
1.忠誠。
1.忠誠。
1.盡忠的勞績。
2.忠誠勤勞。
1.忠誠與力量。
2.盡忠效力。
1.猶忠和。
1.誠心無私。
1.忠誠善良。
2.忠誠善良的人。
1.忠誠堅貞。
2.指忠誠堅貞的人。
1.猶忠信。
1.忠義壯烈。
2.指為正義而壯烈犧牲者。
3.忠誠剛正。
1.猶忠魂。
1.忠于君國的計慮。
1.謂忠于君國的謀略。
1.忠直的言論。
1.忠誠謹慎。
1.忠誠奮勉。
1.猶忠謀。
1.忠誠的謀劃。
1.忠心與才能。
2.忠誠能干。
3.指忠誠能干的人。
1.忠貞與奸佞。
1.忠直平允。
1.忠實的仆役。
1.見"忠樸"。
1.猶虔誠。
1.忠誠懇切。
1.亦作"忠懃"。
2.忠心勤勞。
1.見"忠勤"。
1.忠誠廉正。亦指忠誠廉正的人。
1.忠于君國的感情。
1.謂為忠心所驅使,為正義所感召。
1.《后漢書.耿恭傳》"匈奴復來攻恭,恭募先登數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擁絶澗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馬糞汁而飲之。恭仰嘆曰'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涌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有頃,水泉奔出,眾皆稱萬歲。"后因以"忠泉"頌揚將帥的盡忠守節。
1.忠誠樸實。
1.忠誠堅強。
1.忠誠的人。
1.忠誠善良。
1.忠臣之口。
1.忠誠謹慎。
1.指忠臣中品德最高的人。
①忠誠老實,十分可靠忠實厚道|忠實的信徒|忠實的朋友。②真實正確這本小說是他一生忠實的寫照。
1.忠義之士。
1.儒家的一種道德規范。忠,謂盡心為人;恕,謂推己及人。
1.忠實順從。
1.忠誠恭敬。
1.真心誠意。
1.忠義勇猛。
1.忠誠賢明。
2.忠誠賢明的人。
1.忠于君國,孝于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