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疲乏,過勞。
2.
動詞
使疲勞;使勞累。
3.
動詞
操勞,辛苦。
1.
(今讀lěi)連累;使受害。
1.出自《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2.出自《送劉師服》詩士生為名累,有似魚中鉤。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小童攢著眉頭道:“店中被這婦人累了三年了。”
4.出自《四世同堂》瑞宣大哥是那么有思想有本事,可是被家所累,沒法子逃出去!
2.
(今讀lěi)牽連;妨礙。
1.出自《戰國策·東周策》且臣為齊奴也,如累王之交於天下,不可。
2.出自《新唐書·潘好禮傳》坐小累,下除芮城令。
3.出自《茶香室叢鈔·不解南音》按南人不習北音,往往為仕途之累。
3.
(今讀léi)見“累贅”。拖累。
1.出自《西游記》豬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輕省,那里管別人累墜。”
2.出自《北京人》我從心里覺得對不起你!累贅你!
4.
煩勞;托付。
1.出自《莊子·秋水》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
2.出自《虞部員外郎張府君墓志銘》與孝權游者極眾,而獨以其死累余,其尚也已,是為銘。
3.出自《上海的早晨》來了很久吧,累你等了。
5.
勞累;操勞。
1.出自《管子·形勢》起居不時,飲食不節,寒暑不適,則形體累而壽命損。
2.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推得磨,搗得碓,受得辛苦吃得累。
3.出自《黎明的河邊·東去列車》上個月,這位老大娘上南京去看兒子,回來時,路上累病了。
6.
憂患。
1.出自《莊子·至樂》子之談者似辯士。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
2.出自《戰國策·秦策一》漢中南邊為楚利,此國累也。
3.出自《三國志·魏志·荀彧傳》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
7.
過失。
1.出自《鄧析子·無厚》君有三累,臣有四責,何謂三累?惟親所信,一累;以名取士,二累;近故親疏,三累。
2.出自《袁州刺史謝上表》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身微命賤,無階答謝,惟積慚惶。
8.
指家眷。
1.出自《晉書·藝術傳·戴洋》初,混欲迎其家累,洋曰:“此地當敗,得臘不得正,豈可移家於賊中乎!”混便止。
2.出自《宋書·二兇傳·元兇劭》凡舉大事者,不顧家口。且多是驅逼,今忽誅其余累,正足堅彼意耳。
3.出自《答王敏仲書》某凡百粗適,遷新居已浹日……賤累亦不久到矣。
9.
見“累贅”。多余;麻煩。亦指使人感到多余、麻煩的事物。
1.出自《聊齋志異·庫官》公慮多金累綴,約歸時盤驗。
2.出自《紅樓夢》但是這件事好累墜,若是今日不回,使不得!
3.出自《老殘游記》老殘道:“我也要進省去呢。一則要往中西大藥房等處去調查毒藥;二則也要把這個累墜安插一個地方,我脫開身子,好辦事。”
4.出自《明代民族英雄于謙》俘虜到皇帝,不但沒有用處,還得供養,成了累贅。
10.
見“累贅”。形容文字繁復或語言啰唆。
1.出自《賢博編》王充《論衡》,雖稱辨博,足為談助,其文法大類褚先生,酷似宋、元中一村學究,重復累贅,絕無兩漢氣味。
2.出自《紅樓夢》“居士”“主人”到底不雅,又累贅。
3.出自《火災·風潮》他的臉還是紅著,說話錯亂沒次序,敘述得又累贅又不明白,顯見他正在惶愧呢。
1.古墓中殉葬的銅器,為灌入棺內的水銀浸漬,內外皆呈銀白色者,稱為"水銀古"。
1.亦稱"水引?"。亦稱"水引面"。亦稱"水引馻饦"。
2.面條的別名。
1.見"水引"。
1.見"水引"。
1.見"水引"。
1.喝清水。形容生活儉樸。
2.指茶湯之類。
紙張在烘干前,經造紙機壓榨輥或帶特制凹凸花紋的修飾滾筒等壓印,干燥后經光透射顯現的圖文。用于需防偽的證券、紙幣、護照等的標記。
1.光線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顯著折射時,把遠處景物顯示在地面的幻景。遠觀如水,視地見景,故稱。
2.水中倒影。
1.水溝。
1.防洪墻。
1.古代守城備用的漏水器。
1.清政府于鴉片戰爭期間組成的水上民兵。
1.亦作"水游"。
2.謂乘船游于水上。
3.謂游戲于水中。
4.在水中游動。
1.盛水以供磨墨用的器皿。
1.傳說中的天神名。
1.古代官名。掌管川澤的政令。
典型的公害病之一。因最早在日本熊本縣水俁灣附近發現而得名。由含汞工業廢水污染水域,汞被底棲微生物轉化成甲基汞,經生物濃縮后為人類攝食而引起中毒。是以中樞神經細胞損傷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有急性、亞急性、慢性、潛在性等類型。至今無有效療法。
1.水晶的古稱。
2.玻璃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二.玻璃》。
3.中藥半夏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半夏》。
1.古時酷刑之一種。
1.指江﹑河﹑湖﹑海從水面到水底的一定范圍。
2.港灣和河道中供船舶航行﹑停靠或作業的水面。
1.即蜮。古代傳說能在水中含沙射人的毒蟲。比喻陰險狡詐﹑慣于誣陷他人者。
1.用糯米粉或其他黏性米粉搓成的球形食品,一般用清水煮食。
1.江河發源的地方。
2.指民用水﹑工業用水或灌溉用水的來源。
1.同"水遠山遙"。
2.謂山河遼闊。
1.謂路程遙遠。
1.水和月。
2.指明凈如水的月亮。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凈。
1.即汽燈。
1.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用以喻人物儀容清俊秀逸。
1.水中月,鏡中花。比喻虛幻景象。
1.水云鄉的住所。舊指隱者之居。
1.佛教語。指行腳僧。因其身如行云流水,居無定處,故稱。亦泛指來去自由﹑無所羈絆之身。
1.謂泛舟于水云之際。
1.荷花的別名。
1.用船﹑筏在江河湖海上運輸。
1.有光彩的絲帶子。
由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組合成的大型天文儀器。1086年由北宋天文學家蘇頌和韓公廉設計制成。整座儀器高12米,寬約7米。分三層,上層放置渾儀,中層放渾象,下層放報時裝置和動力設備。
1.指水面泛出的昏重的色澤。
2.指水面上細微的圓圏形的水紋。
1.亦作"水菑"。
2.因久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等原因而造成的災害。
1.見"水災"。
把死者的尸體投入江海的葬法依先人遺言進行水葬。
1.水生藻類植物名。又名馬藻。
2.泛指水生藻類植物。
1.立于水中測量水位高低的標尺。
1.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喻民可擁護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1.河湖沼澤。
1.水盜。
1.修建在堤壩中用以調節水位﹑控制流量的閘門。
1.設置于水中的柵欄。
1.筑于船上的小舍。
2.臨水的房舍。
1.見"水寨"。
1.亦作"水砦"。
2.水邊用于防衛的柵欄﹑營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