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磊落”?!磿刀喽e雜的樣子。
2.
見“磊落”。心地光明;胸懷坦蕩。
3.
見“磊磊”。〈文〉山石眾多的樣子。
1.
亦作“磥”。
2.
大貌。
1.出自《文選·木華〈海賦〉》磊匒匌而相豗。
2.出自《武林紀游呈錢伊庵居士》詩眾磊而小礫,小磝而大??,我不暇校量,蟻方以為岳。
3.
俊偉貌。參見“磊落”。
1.出自《庸庵筆記·史料一·江忠烈公殉難廬州》新寧江忠烈公生平忠孝大節,出於天性,猿臂長身,目炯炯有神,顧盼磊然。
4.
竹木多節貌。參見“磊砢”。
1.出自《壯士行》一斗之膽撐臟腑,如磥之筋礙臂骨。
2.出自《父麟先贈奉政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加贈中憲大夫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磥若多節,默表大廈之材;居然晚成,弗示良工之樸。
5.
比喻人有卓越才能。
1.出自《隸續·漢冀州從事郭君碑》世作磥,為臺衡。
6.
壘;堆砌。
1.出自《朝元樂》套曲粉妝成峻嶺深溪,銀磊就高臺短砌。
2.出自《紫釵記·劍合釵圓》磊心情幾粟明珠,點顏色片茸香翠。
3.出自《陶庵夢憶·奔云石》愿假此一室,以石磥門,坐臥其下,可十年不出也。
4.出自《揚州畫舫錄·岡東錄》是園輦巧石,磊奇峰,潴泉水。
5.出自《兩個家庭》右邊一個門開著,里面幾張書櫥,磊著滿滿的中西書籍。
7.
眾石委積貌。參見“磊磊”、“磊砢”。
1.出自《楚辭·九歌·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2.出自《天工開物·丹青》始見其苗,磊然白石,謂之朱砂床。
1.同"邊氏腹"。
1.邊地風俗。
2.邊地民眾。
1.猶邊糧。
1.守邊的謀劃。
1.邊境的烽燧。借指邊境地區的戰爭。
1.見"邊筍"。
1.邊境官吏情況的記錄。語本《漢書.丙吉傳》"吉善其言,召東曹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顏師古注引張晏曰"瑣,録也。欲科條其人老少及所經歷,知其本以文武進也。"
2.亦作"邊鎖"﹑"邊璮"。比喻邊境重鎮。
3.亦作"邊鎖"。指守邊的軍務。
1.見"邊瑣"。
1.見"邊瑣"。
1.居于邊側拉車的牲口的套子。
1.指邊地的農田。
1.猶邊地。
1.見"邊庭"。
1.邊地的亭。亭是秦漢時鄉以下的一種行政機構。
2.邊地的驛亭。
3.邊地的亭燧﹑亭障。
4.泛指邊疆。
1.亦作"邊廷"。亦作"邉庭"。
2.猶邊地。
3.邊地的官署。
1.邊疆;邊地。
2.旁邊。
3.方言。臨近某個時候。
1.邊境地圖。
1.猶邊地。
1.亦作"邉屯"。
2.指戍邊屯田。
3.指戍邊屯田的軍隊。
1.邊地軍營巡夜打更的梆子聲。
1.邊境之外的地方。
2.邊遠地區。
1.指邊疆的危急形勢。
1.邊隅,邊地。
1.猶邊任。
1.亦作"邉衛"。
2.明清邊境地區的衛所。
1.亦作"邊?"。
2.猶邊釁。
3.邊防的疏漏薄弱之處。
1.猶邊遠。
1.邊地少數民族與中原華夏族的并稱。
1.猶邊隙。
1.船的兩側的邊。
1.邊遠險要。
2.邊地的要隘。
1.靠近邊界的縣。
1.邊際。
1.邊地官員以賦稅盈馀的名義向朝廷所貢的財物。
1.邊地,邊境。
一旁;旁邊邊廂坐著一個年幼婦人|兩邊廂是廊廡。
1.亦作"邊餫"。亦作"邊銄"。
2.猶邊糧。
1.見"邊餉"。
1.見"邊效"。
1.籌邊之心。
2.邊人思鄉之情。
1.偏信。
2.邊地的書信。唐長孫佐輔有《答邊信》詩。
1.邊境上的爭端。
1.見"邊需"。
1.亦作"邊須"。
2.守衛邊疆所需要的物資和器材。
1.即邊糧。
1.見"邊涯"。
1.亦作"邊崖"。
2.邊際;邊緣。
1.邊境上的戒嚴措施。
邊緣①~地帶。
1.銷往邊地之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