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
2.
動詞
用車運送。
3.
動詞
招攬;延攬。
4.
動詞
牽引樂器的弓子或風箱使樂器發出聲響。
5.
動詞
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
6.
動詞
排泄(糞便)。
7.
動詞
〈書〉摧折。
8.
動詞
拖長;使加大距離。
9.
動詞
拖欠。
10.
動詞
牽累,牽扯。
11.
動詞
閑談。
12.
動詞
幫助;撫養。
13.
動詞
籠絡;聯絡。
14.
動詞
組織(隊伍、團隊等)。
15.
助詞
用在某些動詞后,構成復合詞。
1.
亦作“摺”。
2.
擊,打。
1.出自《酉陽雜俎續集·金剛經鳩異》劉叱令拉坐杖三十。時新造赤棒,頭徑數寸,固以筋漆,拉之不仆,數五六當死矣。
2.出自《北里志·張住住》是何龐漢,打他賣馬街頭田小福?街頭唱:“舍下雄雞失一足,街頭小福拉三拳?!?/p>
3.
牽挽;牽引。
1.出自《花下醉中聯句》誰能拉花住,爭換得春回。
2.出自《兒女英雄傳》現拉的過水面,現蒸的大包子。
3.出自《吶喊·一件小事》一路幾乎遇不見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輛人力車,教他拉到S門去。
4.出自《秘密列車》機車的燈不敢使,拉汽笛不敢用長聲拉,一遇下坡就關汽。
4.
牽扯。
1.出自《紅樓夢》凡我說一句,你就拉上這些。
2.出自《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此后的小報,每當攻擊胡風時,便往往不免拉上我,或由我而涉及胡風。
5.
拉攏;聯絡。
1.出自《上海的早晨》他見馮永泰幫馬慕韓,他便拉江菊霞,說,“哪家愿意單獨接受這些小廠爛廠?”
2.出自《四世同堂》他是個沒有什么野心的人,向來不肯托人情,拉關系。
6.
拖長;延伸。
1.出自《二心集·答北斗雜志社問》寧可將可作小說的材料縮成Sketch,決不將Sketch材料拉成小說。
2.出自《春風》他們沒停步子,拉得很長的影子在赭色墻上掠著。
7.
拖欠。
1.出自《紅樓夢》外頭拉的帳不開發,使得么?
2.出自《創業史》為了少拉些帳債,這家人狠住心一年沒吃鹽沒點燈。
8.
趕不上;落在后面;遺漏。
1.出自《我走過的道路·學生時代》母親怕我拉下的功課太多,就自己教我,很快我就把《論語》讀完了。
2.出自《暴風驟雨》劉德山走到半道,慢慢拉下來,趁著沒有人瞅他,躲進道邊一個茅樓里。
3.出自《人民文學》聽了領導的報告,轉述時能一字不拉。
9.
招邀;邀約。
1.出自《李昭象云與二三同人見訪有寄》詩得君書后病顏開,云拉同人訪我來。
2.出自《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臨行之際,只見肩輿紛紛而至,乃謝月朗與徐素素拉眾姊妹來送行。
3.出自《柬王征君萱齡并約其偕訪歸安姚先生》詩亟拉征君識姚子,高山大壑長相逢。
4.出自《韋護》浮生還想拉他吃了飯再走時,也來不及了。
10.
帶領;組織。多用于隊伍。
1.出自《花城》我考慮還是把部隊拉出去,放下武器,解甲歸田。
2.出自《人民文學》拉起隊伍與敵人周旋。
11.
幫助。
1.出自《創作回憶錄》沒有能夠拉他一把,我感到遺憾。
12.
方言。撫養。
1.出自《三千里江山》班里人都知道高青云家有個母親,多年守寡把孩子拉大。
13.
排泄。多指大小便。
1.出自《兒女英雄傳》連你那拉青屎的根子都叫人家抖翻出來了,別的還有什么怕說的?
2.出自《歡迎會》我要瀉了,漲得什么似的,你不能叫我拉在褲子里。
3.出自《亂人坑》這種雜合面蒸成窩窩頭……不吃就沒的吃,吃了就燒心,拉不出屎尿來。
14.
象聲詞。風聲。
1.出自《文選·揚雄〈羽獵賦〉》??虎之陳,從橫膠??。猋拉雷厲,驞??駖磕。
15.
方言。談;閑談。
1.出自《楊老太爺》﹝他﹞顧不上像有些老人們那樣多拉閑話,簡簡短短問候了一下。
2.出自京劇《沙家浜》那一天同志們把話拉,在一起議論你沙媽媽。
3.出自《人民日報》一些多年未見的朋友……要上二兩老燒,兩盤小菜,邊拉邊喝,又親切,又愜意。
16.
摧折;折斷。
1.出自《漢書·鄒陽傳》范雎拉脅折齒於魏,卒為應侯。
2.出自《北齊書·趙郡王睿傳》﹝高叡﹞出至永巷,遇兵被執,送華林園,於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而殺之。
3.出自《韓持國從富并州辟》詩推賢為時輔,勢若朽易拉。
17.
指折辱。
1.出自《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其始至也,將欲排巢父,拉許由,傲百氏,蔑王侯。
18.
謂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
1.出自如:拉胡琴;拉手風琴。
興辦學校集資~。
1.置辦行裝。
1.備辦和制造。
1.謂治政有方。
2.指事情辦成﹐辦好。
置辦。
1.置辦行裝。
1.猶付梓。
1.猶治罪。
分別用在意義相反的兩個詞或詞素前面,表示相對的兩種性質或狀態同時存在~文~白ㄧ~真~假ㄧ~信~疑ㄧ~推~就。
略同‘半…半…’(多含厭惡意)~明~暗ㄧ~新~舊ㄧ~生~熟ㄧ~死~活。
1.一半白。
2.謂須發斑白。
五十(多指歲數)年過~。
不完全;沒有全部完成的工作做了個~就扔下了。
1.事物進行的過程中間。
1.大半天,老半天。
1.典出《晉書.殷仲文傳》"仲文善屬文,為世所重,謝靈運嘗云'若殷仲文讀書半袁豹,則文才不減班固。'言其文多而見書少也。"一說這是傅亮的話。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袁豹字士蔚,好學博聞,多覽典籍◇以"半豹"謂讀書不多。
指中年以前或中年以后的生活時間前(或上)~ㄧ后(或下)~。
〈書〉半邊,特指半壁江山江南~。
1.同"半壁江山"。
指保存下來的或喪失掉的部分國土。
1.同"半壁江山"。
1.旁邊,一邊。
1.短袖或無袖上衣。
1.宋代宋祁的故事。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五"﹝宋祁﹞多內寵,后庭曳羅綺者甚眾,嘗宴于錦江,偶微寒,命入臂,諸婢各送一枚,凡十余枚皆至,子京(宋祁)視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歸。"
1.即璜。半圓形的玉器。
2.指弦月。
①(~兒)指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身子ㄧ這塊地的東~兒種玉米,西~兒種棉花ㄧ這個蘋果~兒紅,~兒綠。②〈方〉旁邊。
1.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藥,可以治毒蛇咬傷和疔瘡等。
〈方〉指寡婦。
①天空的一部分晚霞映紅了~。②比喻新社會婦女的巨大力量能頂半邊天,也用來指新社會的婦女。
〈方〉不通事理,行事魯莽的人。
1.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見宋羅太經《鶴林玉露》卷七。舊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典出于此。
1.大指與二指伸張開時的距離。
1.半月。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稱月。
1.流產。通稱小產或小月。
加工制造過程未全部完成的產品。也叫半制品。
1.鳥名。即沙雞?;蛑赶笊畴u的一種鳥。
1.半個籌碼。表示數量很少。
1.隋代內官衣服名。
2.半階。
1.見"半床"。
1.指州郡長官下屬的官吏,如長史﹑別駕﹑通判等。
2.針灸五刺之一。刺入較淺,故稱半刺。
1.半處。表示很小的地方。
形體介乎大小之間的~小子ㄧ~桌子。
指人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兒童的年齡。
1.謂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間。
導電能力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質,如鍺、硅、硒和很多氧化物、硫化物等。這種物質具有單向導電等特性。
又稱晶體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性的二端器件。按材料分有鍺、硅或砷化鎵;按結構分有點接觸、pn結、pin、肖特基勢壘、異質結;按原理分有隧道、變容、雪崩和階躍恢復等。主要用于檢波、混頻、參量放大、開關、穩壓、整流等。光通信發展后,出現發光、光電、雪崩光電、pin光電、半導體激光等二極管。
利用半導體的光電效應(或熱電效應)制成的器件。半導體光電器件如光導管、光電池、光電二極管、光電晶體管等;半導體熱電器件如熱敏電阻、溫差發電器和溫差電致冷器等。
研究半導體材料的合成、分析、性能與結構間關系等的一門學科。廣泛應用于化學、物理學以及工農業生產中。
又稱晶體三極管”或晶體管”。具有三個電極,能起放大、振蕩或開關等作用的半導體電子器件。在半導體鍺或硅的單晶上制備兩個能相互影響的pn結,組成一個pnp(或npn)結構。中間的n區(或p區)叫基區,兩邊的區域叫發射區和集電區,這三部分各有一條電極引線,分別叫基極b、發射極e和集電極c。
用硒、氧化亞銅、鍺、硅等半導體材料制成的整流器。氧化亞銅整流器常用于電流很小的場合,如測量儀表中;硒、鍺、硅整流器用于電流較大的場合;大電流的場合則用可控硅整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