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快樂;和樂。
1.
亦作“豈”。
2.
安樂。
1.出自《莊子·天道》中心物愷,兼愛無私。
3.
和順。
1.出自《左傳·文公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謂之八愷。
4.
明。
1.出自《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夫不勤勤則前人不當,不懇懇則覺德不愷。
5.
誠懇。參見“愷切”。
1.出自《明史·歸善王朱當冱傳》因勸帝法祖宗,重國本,裁不急之費,息土木之工,詞甚愷切。
2.出自《鏡花緣》凡鄉愚誤將子女送入空門的……向其父母愷切勸諭。
3.出自《中國文學之概觀》若陸宣公之文,亦屬詳明愷切。
6.
軍隊勝利后所奏之樂。亦指戰勝后奏軍樂。參見“愷歌”、“愷樂”。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振旅,愷以入于晉。
1.比喻重復他人之所為而無創新。
1.同"屋下架屋"。
1.亦作"屋檐"。
2.房檐。房頂伸出墻外的部分。
1.復姓。北魏有屋引叱賀真。見《魏書.高車傳》。
1.房屋。
1.房屋,住宅。
1.古代誅三族的一種重刑。一說誅于屋舍中;又一說如漢之下蠶室。屋,通"剭"。
1.房屋。
2.指房間。
1.水塘。
1.小水溝。
1.掘毀的宅第。
2.指掘毀宅第。
1.浮夸。
1.污穢,骯臟。
1.低洼濕地。
1.指荒蕪的田地。
1.高低。
2.指世事的盛衰或政治的興替。
1.沾污褻瀆。
1.淚流滿面。
1.污泥。
1.污泥。
1.污染,傳染。
1.恥辱;污辱。
1.低洼。
1.骯臟卑劣的品行。
1.沼澤。
2.鳥名。鵜鶘之別稱。
1.污濁,骯臟。
1.見"誣攀"。
1.誣蔑誹謗。
1.謂言不由衷和謬誤無知。
1.見"誣訴"。
1.欺騙蒙蔽。
1.誣告﹑進讒。
1.誣陷。
1.亦作"誣辭"。亦作"讖辭"。
2.虛假不實之詞﹔言過其實之詞。
3.特指誣陷之詞。
1.見"誣詞"。
1.欺騙。
1.陷人于罪并加以逮捕。
1.虛妄荒誕。
1.欺詐之道。
1.誣蔑詆毀。
1.捏造事實以敗壞他人名譽。
1.猶誣服。
1.謂無辜而服罪。
在我國,指捏造事實,偽造證據,作虛假告發,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處分的行為。誣告陷害同錯告或檢舉失實有原則區別。
1.見"誣構"。
1.見"誣構"。
1.虛妄怪異。
1.虛妄詭譎。
1.謂諸侯每年派大夫聘問于天子。
1.在今河南省孟津縣東北黃河上。東漢靈帝時于此設關﹐為河南八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