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舌的環。古用以佩璲。猶今皮帶上之套環,帶收緊后,以舌納帶孔而固束之。
1.出自《后漢書·輿服志下》紫綬以上,縌綬之閑得施玉環??云。
2.
箱子上安鎖的環狀物。借指鎖。
1.出自《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2.出自《新唐書·王玙傳》刺史左震晨至館請事,門??不啟。震怒,破??入,取巫斬廷下。
3.出自《玉壺清話》溫叟時為中丞,家貧,太宗致五百緡以贈之。拜貺訖,以一柜貯于御史府西楹,令來使緘??而去。
4.出自《圣武記》擇親信而任之,加外??而錮之,則內應塞矣。
3.
上鎖。
1.出自《思歸引》重重作閨清旦??,兩耳深聲長不徹。
2.出自《新唐書·柳公權傳》唯研、筆、圖籍,自??秘之。
3.出自《談藪·賴省干》后此女次當供祭,沐浴裝飾,寘空室中,??其戶而去。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一日,??戶出,歸失其鑰。
4.
戳傷。
1.出自《讀書雜志·漢書五》抱珥皆內向之名,背??皆外向之名。背或作倍;??字或作譎,又作僪?!秴问洗呵铩っ骼砥罚骸叭沼斜秲h,有暈珥?!备咦⒃唬骸敖匀张灾庖病T趦膳苑闯鰹楸叮谏戏闯鰹閮h,在上內向為冠,兩旁內向為珥。”《淮南·覽冥篇》曰:“君臣乖心,則背譎見于天?!比粍t背??同義,特有在旁在上之分耳。《莊子·天下篇》曰:“墨者誦《墨經》,而倍譎不同?!敝^其各守所見,分離乖異也。如以氣剌日為??,失之。
1.嗟嘆惋惜。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吳國的季札在魯國觀看各種樂舞,看到舞《韶d03d!肥保認為已經盡善盡美,便說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币庵^看到《韶d03d!芬丫足夠,不必再看其他樂舞了◇以嘆為觀止”贊美所見事物盡善盡美,無以復加。
1.嘆憤聲。
1.嗟嘆﹑惋惜。
1.贊嘆。
1.贊嘆羨慕。
1.嗟嘆懷念。
1.嗟嘆譏笑。
2.贊賞歡笑。
1.驚嘆。
1.贊揚。
1.贊嘆景仰。
1.驚嘆。
1.見"嘆悒"。
1.亦作"嘆邑"。
2.感嘆悲傷。
1.猶嘆伏。
1.吟詠。
1.嘆息。
1.贊嘆稱譽。
1.嘆息怨恨。
1.贊嘆﹐贊美。
1.亦作"嘆咤"。
2.由于憤激而慨嘆。
1.贊嘆敬重。
1.嘆息咨嗟。
1.用細木枝燒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筆。多供素描寫生之用。
1.炭熱而冰冷。喻不能相容。
1.宋代職掌儲備薪炭的官署。
1.道教傳說以炭幻化試人道心的美婦。
碳的一種。屬無定形碳。為疏松、極細的黑色粉末。由碳氫化合物(如甲烷)受熱分解而成。是橡膠工業的重要原料(可增加橡膠制品的耐磨性),也是制中國墨、顏料、油墨等的原料。
1.用炭質材料繪成的畫。分兩種一是炭粉畫,用紙筆或毛筆蘸炭精粉在紙上擦染,繪成一般人物肖像,故又稱擦筆畫;二是炭筆畫,用炭筆或炭條素描寫生。
1.燃燒的炭。
1.用炭末搗制成的圓柱狀燃料。制法似土墼,故名。
1.舊時稱購炭取暖的禮金。
1.各種炭制品的總稱。
2.方言。人造炭和石墨的總稱。
1.用炭和石墨制成的棒狀制品。用作弧光燈﹑電池等電器中的電極。
1.弧光燈。詳"弧光燈"。
1.一種涂有炭精供復寫的紙。亦稱炭紙。
1.舊時外官在冬季饋贈京官的銀錢。多作賄賂用。
1.急性傳染病。馬﹑牛﹑綿羊等家畜和人都能感染,病原體是炭疽桿菌。病畜的癥狀是發高熱,痙攣,口和肛門出血,胸部﹑頸部或腹部腫脹。人感染后,發生膿皰﹑水腫或癰,也能侵入肺或胃腸。家畜的炭疽病有的地區叫癀病。
1.土法生產的煤礦;煤窯。
1.猶高帽子。指奉承人家的話。
1.燒木炭的爐子。
1.燒木炭的火盆。
1.指燃燒著炭火的房子。
1.即煤田。地層中含有煤炭的地區。
1.柴炭。
1.即炭精紙。參見"炭精紙"。
1.撥火棍。
1.諜報;情報。
2.探聽報告。
1.探求根本。
1.軍中的偵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