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兒)小木樁。
1.
亦作“橜”。
2.
門中豎立以為限隔的短木。
1.出自《儀禮·士冠禮》布席于門中??西
3.
樹木或禾稈的殘根。
1.出自《詩·小雅·大田》既種既戒,既備乃事
2.出自《夷堅丁志·吳僧伽》寺后竹叢,一竿最巨……怒而伐之。既而紫芝徑尺生橛上。
3.出自《毛詩寫官記》是故農家書亦云:土滋冒橛,耕者急發。
4.
即馬嚼子。馬口中所銜的橫木。后亦用金屬制成。
1.出自《韓非子·奸劫弒臣》無捶策之威,銜橛之備,雖造父不能以服馬。
2.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后馳,猶時有銜橛之變。
5.
用同“倔”。倔強。
1.出自《跋倪文正公〈兒易〉》其自序曰:“漢儒說經,舌本強橛,似兒強解事者。”
2.出自《兒女英雄傳》兩個橛老頭子,你一言我一語,推個不了,卻都為主人的事。
6.
折斷。
1.出自《說苑·建本》樹本淺,根垓不深,未必橛也;飄風起,暴雨至,拔必先矣。
2.出自《觀懷素草書歌》乍如沙場大戰后。斷槍橛箭皆狼籍。
7.
禿。參見“橛筆”。
1.出自《尚書故實》王僧虔,右軍之孫也。齊高帝嘗問曰:“卿書與我書孰優?”對曰:“臣書人臣第一,陛下書帝王第一。”帝不悅。后嘗以橛筆書,恐為帝所忌故也。
8.
量詞。猶段,截。
1.出自《景德傳燈錄·石頭希遷大師》汝從南岳負一橛柴來,豈不是有力?
2.出自《論雅俗共賞》雅和俗究竟有共通的地方,不是不相理會的兩橛了。
3.出自《子夜》可是驀地從側面沖過一彪人來,像鋼剪似的把這女工隊伍剪成了兩橛。
9.
敲打。
1.出自《山海經·大荒東經》其上有獸,狀如牛……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10.
猶掘。
1.出自《農政全書》《農桑通訣》曰:插松……二年之后,三月中帶土移栽;先橛區,用糞土相合內區中,水調成稀泥,植栽于內。
11.
猶翹起,鼓起。
1.出自《彷徨·肥皂》伙計本來是勢利鬼,眼睛生在額角上的,早就橛著狗嘴的了。
12.
倒,顛仆。參見“橛痿”。
13.
木橛子;短木樁。
1.出自《隋書·酷吏傳·王文同》因令左右剡木為大橛,埋之於庭,出尺余,四角各埋小橛。
2.出自《邯鄲記·入夢》驢系這樁橛上,吃些草。
14.
喻指樁狀物。
1.出自《〈仁學〉自敘》佛法是干屎橛,無不可也。
1.《藝文類聚》卷八一引晉裴啟《語林》﹕"謝太傅問諸子侄曰﹕'子弟何預人事﹐而政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生于階庭耳。'"后遂用以"謝庭蘭玉"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
1.古代房屋蓋成后酬謝土神的一種祭祀形式。
1.見"謝女解圍"。
1.舊時受委任后謁見上司致謝。
1.亦作"謝仙"。
2.雷部中神名。主行火。
1.舊俗指孝子家中人向吊唁者行禮。亦指喪服滿后去拜謝曾來吊唁的親友。
1.猶遠去。
2.對別人表示感謝。
1.詞牌名。即《臨江仙》。南唐李煜有《謝新恩》詞六首。參見"臨江仙"。
即謝fe4d!薄
東晉大將。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侄。謝安為宰相后,任命他為廣陵(今江蘇揚州)相,組織北府兵抵御前秦。公元383年,在淝水大敗前秦苻堅軍,并乘勝北伐,率軍收復徐、兗、青、豫等州,并攻占洛陽、彭城等地。
1.東晉謝玄曾都督七州軍事﹐患疾后﹐上疏請求解職歸隱。見《晉書.謝玄傳》◇遂以"謝玄文"謂去職歸山。
1.見"謝家詠雪"。
1.謂感謝主人設筵款待。
1.消災避禍。
京劇劇目。1961年田漢據陜西地方戲碗碗腔《女巡按》改編。武則天時,女官謝瑤環巡撫江南,抑制豪強,嚴懲奸佞,為朝中權貴武三思等所不容,致被豪強酷吏迫害致死。
1.進見拜謝。
1.謝絕醫療。
1.謝禮﹐酬金。
1.報酬饋贈。
1.辭去差使。
1.感謝的心意。
1.感謝的心意。
1.橋名。
1.旱后喜雨﹐設祭謝神。
1.見"謝庭蘭玉"。
電影演員。北京市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后留校任教。因主演《孩子王》而成名◇相繼主演《棋王》和《大喘氣》,獲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
1.指東晉謝玄。玄曾任桓溫掾屬﹐故稱。
1.舊俗男方定婚﹐向女方送禮拜謝。
1.舊俗男方答謝女方同意訂婚所送的財禮。
1.祭祀灶君。
1.卸去責任。
1.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的宅院。常用以喻指貴族家園。
1.即謝表。
2.古人入學行敬師之禮。
1.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夢見族弟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佳句◇遂以"謝枕"作為夢中覓句賦詩的典故。
1.辭官退休。
1.辭職。
1.舊時吊唁者攜帶錫箔﹑紙錢之類往喪家吊唁﹐死者殯葬以后﹐喪家的孝子或長孫向吊唁者登門叩謝﹐稱"謝紙"。
1.謂任期滿而離職。
1.新娘家運來嫁妝時﹐新郎至新娘家答謝﹐謂之"謝妝"。
南朝宋文學家。字希逸,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能詩、賦,所作《月賦》為南朝詠物寫景小賦的代表作。明人輯有《謝光祿集》。
1.自謙愚笨而辭職。
1.唐女道士。
自己承認有罪過,請求寬恕原諒特來謝罪|登門謝罪。
1.《南齊書.謝f傳》﹕"f年七歲﹐王彧見而異之﹐言于宋孝武﹐孝武召見于稠人廣眾之中﹐f舉動閑詳﹐應對合旨﹐帝甚悅。"后因以"謝f"喻指少年才子。
一種礦物。
1.一端粗一端銳的小木楔,插進榫縫中使接榫固定。
1.短襖。
1.過甚之言,虛夸不切實際之言。《說文.口部》"噧,高氣多言也……《春秋傳》曰'噧言'。"今本《左傳.哀公二十四年》作"躛言"。杜預注"躛,過也。"陸德明釋文"躛,謂過謬之言。"章炳麟《訄書.儒墨》"詆其兼愛而謂之無父,則末流之噧言,有以取譏于君子,顧非其本也。"一說為《左傳.定公四年》"嘖有煩言"之"煩"的假借字。
1.近侍。
1.見"韰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