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剔出;剜出。
2.
見“抉擇”。挑選,選擇。
1.
亦作“挗”。
2.
挑選。參見“抉搜”、“抉剔”。
1.出自《郢州孟亭記》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
3.
舉起,托起。
1.出自《左傳·襄公十年》縣門發(fā),鄹人紇抉之以出門者。
4.
戳;穿。
1.出自《左傳·襄公十七年》〔臧堅〕以??抉其傷而死。
2.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既不能挺長劍以抉九天之云,又不能持斗魁以回萬物之春。
5.
揭發(fā);發(fā)露。
1.出自《新唐書·李揆傳》揆懼復用,遣吏至??所,構抉過失,??密訴諸朝。
2.出自《與某生論韓文書》愈為此文,猶之抉盜發(fā)奸,未有左證,竟以己意為信讞。
6.
折取;折斷。
1.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終。”抉豫章以殺人而后死。
2.出自《順東西門行》出西門,眺云間,揮斤抉木墜虞泉。
3.出自《西游記》大圣奪過如意鉤來,折為兩段;總拿著又一抉,抉作四段。
7.
通“決”。即扳指。
1.出自《史記·蘇秦列傳》草抉?芮,無不畢具。
2.出自《周禮?夏官?繕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
3.出自《廣韻?屑韻》抉,縱弦??也。
8.
挑開;撥開。
1.出自《荀子·正論》若是,則有何尤抇人之墓、抉人之口而求利矣哉?
2.出自《興元請撫循李楚琳狀》陛下必欲精求素行,追抉宿疵,則是改過不足以補愆,自新不足以贖罪。
3.出自《夷堅甲志·法道變餓鬼》法師曰:“汝既知過,吾救汝。”即抉其口,灌咒水。
4.出自《紀夢》詩陣圖攢密雨,疑義抉重云。
1.危險的征兆。
1.僥幸的心理。
2.險惡的用心。
1.亦作"險舋"。
2.艱難禍患。
1.見"險釁"。
1.猶險惡。
1.險阻而遙遠。
1.聳人聽聞的話。
指地勢險峻而又扼要地勢險要|守險要以拒敵。
1.崎嶇難行的原野。
1.不正當?shù)恼埻小UZ出《詩.周南.卷耳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內(nèi)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诐私謁之心。"孔穎達疏﹕"無險诐不正私請用其親戚之心。"
1.猶言奇裝異服。
1.崎嶇與平坦。
2.艱難與順利。
1.吉兇。
2.險阻與平坦。
3.治亂。
4.偏指艱難困厄。
1.謂言論奇特透辟。
1.奸詐諂媚。
1.聳人聽聞的話。
1.謂道路險阻遙遠。
1.險僻難押的詩韻。
1.輕薄浮躁。
1.崎嶇而狹窄。
2.比喻艱難險阻。
3.陰險邪惡。
4.猶生澀﹐不常見。
1.陰險奸詐。
1.陰險狡詐。
1.險峻狹窄。
2.指作詩以僻字押韻。
1.險要之地的戰(zhàn)斗。
1.險峻的棧道。
1.險阻曲折。
1.危險的征兆。
1.危險的病癥。
1.陰險忌刻。
1.險峻。
1.陰險兇狠。
1.奇異的裝束。
1.艱難。
2.謂遭逢艱難者。
1.輕薄放縱。
①指路途險惡而有阻礙崎嶇險阻|山林險阻|逾越險阻。②比喻險惡困難的處境艱難險阻,備嘗之矣。
1.險峻狹窄。
1.陰險刻薄。
1.陰險狠毒。
1.險峻。
1.亦作"崄阸"。
2.險要;險阻。
1.見"崄厄"。
1.陰險狠毒。
1.險阻。
1.亦作"?絶"。
2.陡險。
1.險峻,山勢高而險。
2.指險峻的山嶺。
1.險阻而遙遠。
1.形容山崖險峻。
2.指險峻的崖壁。
1.同"崄阻"。
1.險要的地方。
1.見"崄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