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堅硬的鐵。一說,兵器名,即雄戟。許維遹集釋引于省吾曰:“鉅,兵器也。鉅應讀作鋸,鉅鋸雙聲疊韻字。”
1.出自《荀子·議兵》宛巨鐵釶,慘如蜂蠆。
2.出自《韓詩外傳》昔楚人蛟革犀兕以為甲,堅如金石,宛鉅鐵釶,慘若蜂蠆。
2.
鉤子。
1.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於是弛青鯤於網巨,解赪鯉於黏徽。
3.
大;巨大。
1.出自《禮記·三年問》創鉅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
2.出自《漢書·齊悼惠王劉肥傳》齊臨菑十萬戶,市租千金,人眾殷富,鉅於長安。
3.出自《靈物賦》有物於此,制之則留,縱之則去,卷之則小,舒之則鉅……吾不知其何物,聊志之於茲賦。
4.出自《書信集·致臺靜農》劉翰怡刻本,價鉅而難得,然實不佳。
4.
通“詎”。豈;怎么。一說通“遽”。急速。楊倞注:“鉅與遽同。
1.出自《荀子·正論》今俳優侏儒狎徒,詈侮而不斗者,是豈鉅知見侮之為不辱哉?
2.出自《戰國策·楚策一》今王以用之於越矣,而忘之於秦,臣以為王鉅速忘矣!
5.
通“距”。距離。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陣》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故必疏鉅閑,多其旌旗羽旄。
6.
通“拒”。參見“鉅黍”。
1.出自《荀子·性惡》繁弱、巨黍,古之良弓也。
7.
通“虡”。懸掛鐘磬的架子的兩側立柱。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鉅。
1.猶指揮。撝,通"麾"。
1.裁度調節。
1.寫信。
1.見"裁翦"。
1.亦作"裁剪"。
2.縫制衣服時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開。
3.引申為修剪。
4.比喻對事物的取舍安排。
5.特指寫作時對材料的取舍安排。 6.比喻割裂拼湊。
1.制止并規勸。
1.謂品評﹑鑒賞。
2.特指鑒識人才。
3.裁斷鑒別。
1.猶裁剪。
1.裁抑節制。
2.削減;節省。
1.切割成段。
2.切截整齊。
3.剪裁截取。
1.舊時包辦婚姻,幼年男女由雙方父母代為訂婚,裁下幼兒的衣襟各執一方,作為信物,稱"裁襟"。也稱割襟。
1.制裁糾正。
經考慮后作出決定;判決等待法院裁決。
1.裁減武裝人員和軍事裝備。
1.裁斷決定。
1.削減扣除。
1.鑒別,衡量。
2.裁度。
1.猶材料。用以比喻適宜做某種事情的人。
1.裁減罷免。
1.猶模擬。
1.安排;計算。
1.法官。
1.審判案件的場所。
根據裁判員的業務水平而授予相應等級稱號的制度。中國于1956年由國家體委頒布施行,幾經修改。現行制度于1981年頒布實施。共分四個等級國家級、一級、二級和三級裁判員。國際級裁判員則由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授予。
1.《隋書.食貨志》"大業已后,王綱弛紊,巨奸大猾,遂多私鑄,錢轉薄惡。初每千猶重二斤,后漸輕至一斤。或剪鐵鎒﹑裁皮糊紙以為錢,相雜用之。"后因以"裁皮"指粗制濫造的錢幣。
1.裁斷剖析。
2.切開。
1.猶酌取。謂裁度而取用之。
1.謂官吏免去原任官職,等候補缺。
1.裁減人員。
1.猶凌辱。
1.剪裁刪改。
1.裁決赦免。
1.作詩。
1.謂寫作詩文。
1.控制使用。
1.裁汰,削減。
1.猶裁減。
1.猶裁割。
1.裁減辭退。
1.制裁問罪。
1.猶刪改。
1.形容用盡心思,費盡口舌。
1.猶裁可。
1.裁剪衣料縫制衣服。
2.即裁縫。
1.指適宜于裁制衣服的黃道吉日。舊時迷信,以為兇日制衣則有禍,吉日制衣則有福。
1.寫信。
1.猶裁賜。
1.裁減人員。
1.裁剪行云。比喻裁剪技藝精妙新巧。
1.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詩文構思精妙新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