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蹲或坐。
2.
動詞
盤踞;占據。
3.
動詞
倚憑;倚靠。
1.
蹲。
1.出自《王孫賦》踡兔蹲而狗踞,聲歷鹿而喔咿。
2.出自《哀江南賦》昔之虎踞龍盤,加以黃旗紫氣,莫不隨狐兔而窟穴,與風塵而殄瘁。
2.
坐。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既免,復踞轉而鼓琴。
2.出自《論衡·實知》不知何一男子,自謂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床,顛倒我衣裳,至沙邱而亡。
3.出自《織婦怨》詩里胥踞門限,叫罵嗔納晚。
4.出自《北伐途次》擇生們還沒有吃早飯,不一會有人擔了一桶飯來,他們便踞在鐵軌路線上吃。
3.
引申為占據。
1.出自《與門人孫子京書》江東孫郎,久踞石頭城。
2.出自《儒林外史》我們若從大路去驚動了他,他踞了碉樓,以逸待勞,我們倒難以刻期取勝。
3.出自《籌洋芻議》俄羅斯踞我伊犁,索重賂。
4.
依靠;憑依。
1.出自《史記·留侯世家》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2.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於后則高陵平原,據渭踞涇。澶漫靡迤,作鎮於近。
3.出自《閱世編·居第二》截棕為亭,踞山臨水,曰翼然。
4.出自《大波》萬一趙季和與之勾結,使其乘我之瑕,蹈我之隙,則我四面皆敵,進退失踞。
5.
通“倨”。倨傲。參見“踞傲”。
1.出自《柳毅》錢塘因酒,作色,踞謂毅曰:“不聞猛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邪?愚有衷曲,欲一陳於公。如可,則俱在云霄;如不可,則皆夷糞壤。足下以為何如哉?”
6.
通“鋸”。鋸子。參見“踞牙”。
1.出自《派尾墟》詩其時秋八月,白晝響刀踞。
7.
盤踞;盤屈。
1.出自《夷堅丁志·京西田中蛇》聞屋側喀喀作聲,趨而視,則有蛇踞屋上。
1.熊掌。
1.即熊白。
1.《宋書.符瑞志上》"﹝文王﹞將畋,史徧卜之曰'將大獲,非熊非羆,天遺汝師以佐昌。'"《史記.齊太公世家》作"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文王卜此吉兆,后遇呂尚于渭之陽◇人訛"非"為"飛",因以"熊飛"謂隱士出山佐世之典。
1.蜂的一種。因全身披有長絨毛,行動緩慢如狗熊,故名。有黃橙色﹑黑色﹑花色諸種類。群居如蜜蜂,有雌蜂﹑雄蜂和職蜂的區別。
2.竹蜂的別名。一種體形較大的野蜂。全體鈍圓肥大≮色,密生柔軟的黑絨毛。翅紫藍色,閃現金色光輝。常鉆穴營巢于竹木的莖桿中。
戲劇教育家,劇作家。江西豐城人。燕京大學畢業后留學美國學習戲劇。回國后歷任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戲劇系主任、四川省立戲劇音樂實驗學校校長、中央青年劇社社長、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校長。建國后,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有劇作《一片愛國心》、《王三》、《上海灘的春天》,論著《佛西論劇》、《寫作原理》等。
1.古代豢養猛獸以供校獵之所『長楊宮有射熊館。
2.熊棲息之所。
1.古代飾以熊皮的箭靶。
1.熊與虎。
2.指熊與虎的圖案,古代旗幟上的徽識。因以借指旗幟。
3.比喻兇猛,勇猛。
4.借喻勇猛的將士。
1.喻勇猛之將。
1.喻勇武之人。
1.有熊飾刀環。
1.指生男或生女。語本《詩.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2.古代傳說中一種生于南方的九首怪蛇。
1.如熊攀樹而懸。形容人臨??謶种疇?。
2.古代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攀樹而懸。
1.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鴟之回顧。
1.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
1.見"熊經鳥申"。
1.同"熊經鳥申"。
1.同"熊經鳥申"。
日本電影導演。畢業于信州大學。1953年從影。執導的主要影片有《忍川》、《望鄉》、《日本列島》、《天平之甍》等。
1.比喻群雄割據的形勢。
1.遼代軍隊名。
1.蒸熟的熊肉。
通稱熊”。哺乳綱食肉目的一科。體軀粗壯、肥大,吻部較長,尾短小,體長15~2米,體重約100~400千克;四肢強有力,用足掌行走;臼齒發達,是食肉目中大型雜食性動物。廣布于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如黑熊、棕熊、白熊等。
1.熊肉干。
1.熊和狼。
2.比喻兇惡之徒。
1.春秋楚勇士熊宜僚的省稱。楚惠王時,白公勝欲作亂,命宜僚殺令尹子西。宜僚不為利啖,不為威惕,堅辭不從。
1.我國特有的珍貴動物。體肥胖,似熊而較小。毛密,有光澤。眼圈﹑耳朵﹑四肢和肩部黑色,馀皆白色。生活于高山竹叢中,喜食竹類植物,善爬樹。產于四川﹑甘肅﹑陜西部分地區。
1.指賢才得遇。
1.熊和羆。皆為猛獸。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
2.指生男之兆。語本《詩.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3.指帝王得賢輔。典出《史記.齊太公世家》"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于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載與俱歸,立為師。"西伯,指周文王。
4.比喻貪殘的人。
1.熊和貔。比喻勇猛的將士。
1.隋煬帝禁衛軍名。
1.即熊旗。
數學家。字迪之,云南彌勒人。巴黎大學博士。歷任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云南大學校長,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主要研究函數論,發表論著六十余種。先后創辦東南大學和清華大學數學系,培養了華羅庚等一批著名數學家,為中國數學教育作出重要貢獻。
1.古代宮廷衛隊名。
1.人名。古之善射者。
1.謂生男或生女。
牛市”的對稱。在一定時期內呈下跌勢頭的股市。由于熊的視線常態總似向下,故名。一般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回跌階段;第二階段為持續下跌階段;第三階段為低谷階段,此時將會出現熊市結束的訊號。
1.伏熊形的車前橫木。因以指代有熊軾的車。古時為顯宦所乘。
2.借指太守。
1.即熊車。本為公﹑列侯之乘車◇亦為對地方官員乘車的美稱。
1.見"熊軾辬"。
1.比喻高妙的用兵謀略。
1.以熊膽制成的藥丸。唐柳仲郢幼嗜學,其母曾和熊膽丸,使夜咀咽,以苦志提神。見《新唐書.柳仲郢傳》◇用為賢母教子的典故。
1.猶雄威。
1.熊虎。古代旗飾。唐人避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諱,改"虎"為"武"。
1.熊皮坐席。
1.古健身術名『末華佗所創五禽戲之一。因俯仰蹲踞,動作如熊,故名。
1.方言。指熊。
1.比喻大膽。
形容火光強烈或火勢旺盛火光熊熊|熊熊燃燒的火炬。
1.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