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急,倉促。
2.
副詞
〈書〉就;立即。
3.
形容詞
驚慌。
4.
名詞
(Jù)姓。
1.
傳車;驛馬。
1.出自《國語·吳語》無姬姓之振也,徒遽來告。
2.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且使遽告於鄭。
3.出自《入內內侍省內東頭供奉官曹宗吉可內殿崇班》故以軒闥之臣,乘遽往來以察之。
4.出自《五雜組·地部一》然鄭子產乘遽而至,則似單馬騎矣。
2.
趕快,疾速。
1.出自《莊子·天地》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2.出自《史記·魏世家》於是秦昭王遽為發兵救魏。
3.出自《聽穎師彈琴》詩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4.出自《夜》她嚇得一跳,但隨即省悟這聲音極熟,一定是阿弟回來了,便遽地走去開門。
3.
倉猝;匆忙。
1.出自《左傳·昭公五年》越大夫常壽過帥師會楚子于瑣,聞吳師出,?啟強帥師從之,遽不設備,吳人敗諸鵲岸。
2.出自《說苑·雜言》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墮水中,船人救之。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
3.出自《與郭祥正太博書》某啟,近承屈顧,殊不得從容奉顏色,遽此為別,豈勝區區愧恨。
4.出自《聊齋志異·促織》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
5.出自《月下小景·慷慨的王子》國王愛象,如愛兒女,若遽送人,事理不合。
4.
急迫;窘迫。
1.出自《文選·宋玉〈神女賦〉》禮不遑迄,辭不及究。愿假須臾,神女稱遽。
2.出自《文選·揚雄〈羽獵賦〉》熊羆之拿攫,虎豹之凌遽。
3.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百禽?遽,骙瞿奔觸。
4.出自《世說新語·雅量》褚(褚裒)舉手答曰:“河南褚季野。”遠近久承公名。令(縣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
5.
惶恐;懼怕。
1.出自《楚辭·九章·惜誦》眾駭遽以離心兮,又何以為此伴也?
2.出自《世說新語·雅量》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并遽。
3.出自《泊宅編》靖康初,金人犯闕,黼正憂遽。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毛發直立,噤不敢語,雨稍止,即惶遽拜謝出,如脫虎口焉。
6.
發動;興起。
1.出自《楚辭·大招》春氣奮發,萬物遽只。
2.出自《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所以關洛動南望之懷,獯夷遽北歸之念。
7.
盡,完。參見“遽央”。
1.出自《廣雅·釋言》腒,央也
2.出自《魏都賦》其夜未遽,庭燎晰晰。
3.出自《隋書·音樂志中》緬追歲事,夜遽不寧。
8.
遂;就。
1.出自《墨子·公孟》雖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
2.出自《后漢書·劉玄傳》諸將識非更始聲,出皆怨曰:“成敗未可知,遽自縱放若此!”
3.出自《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元年》且河西天險,百年無虞,若悉境內精兵,右招西域,北引匈奴以拒之,何遽知其不捷也!
4.出自《聊齋志異·公孫九娘》以無回音,尚未致聘,何遽成禮?
9.
通“劇”。勞碌。
1.出自《孔子家語·五刑解》所謂禮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禮,故不責之以備禮也。
2.出自《淮南子·詮言》神勞於謀,智遽於事。
10.
通“詎”。豈。
1.出自《后漢書·方術傳下·左慈》后人逢慈於陽城山頭,因復逐之,遂入走羊群。操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不復相殺,本試君術耳。”忽有一老羝屈前兩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許?”
2.出自《夢溪筆談·異事》是時伯兄為京寺丞,衣綠無緣,遽有緋衣?
3.出自《答梅客生書》然尚不敢與有宋諸君子敵,遽敢望漢唐也?
11.
神話傳說中的獸名。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射游梟,櫟飛遽。
1.見"解構"。
1.詭詐之辭。
1.邂逅,偶然相遇。
1.亦作"解故"。
2.注釋。
1.猶尸解。解脫骸骨。謂登仙。
1.謂除去吝惜之心。
1.見"解詁"。
2.借故解說。
1.解免官職。
1.《后漢書.逸民傳.逢萌》"﹝逢萌﹞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于遼東。"后以"解冠"謂辭去官職。
1.舊時謂書塾停辦或塾師解聘。
2.指塾中休假。
1.狹小的高地。比喻中間高兩旁低的帽子。
2.狹隘。
1.如何解釋。西漢公牘中長官責問屬吏的習慣語。
1.解除和約。
2.講和;和解。
3.勸人和解。
1.謂脫去布衣,擔任官職。
消除心中的憤恨。
1.詞牌名◇晉和凝所創。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與《赤棗子》﹑《搗練子》﹑《桂殿秋》諸詞,字句悉同,惟平仄略異。
1.見"解逅"。
1.亦作"解后"。
2.不期而遇。
1.猶言進退兩難。
1.指仕途的升遷和降職,出仕和退隱。
1.前進后退都有障礙,謂進退兩難。語出《易.大壯》"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孔穎達疏"退謂退避,遂謂進往。"羝,公羊。藩,籬笆。
1.見"進退觸藩"。
1.前進,退卻,生存,死亡。泛指各種處境。
1.亦作"進退韻"。
2.律詩用韻的一種格式。一首詩采用兩個相近的韻部來押韻,隔句遞換用韻,一進一退,故名。
1.進退兩難,遲疑不決。
1.見"進退有度"。
1.謂進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1.進退兩難;陷于困境。
1.進退兩難,遲疑不決。
進退都不好,形容處境困難。
1.猶言進退無路。
1.見"進退中繩"。
1.謂仕途的遷升或降職,榮耀或恥辱。
1.見"進退無措"。
1.同"進退無據"。
1.同"進退無據"。
1.見"進退無所"。
1.前進或后退都有錯誤。謂指揮失策。
1.進退不定;猶豫不決。首鼠,躊躇。
1.見"進退兩難"。
1.增減變動。
1.同"進退無據"。
1.見"進退兩難"。
1.見"進退維谷"。
1.見"進退維谷"。
1.謂進退兩難而動輒得咎。
1.進退都處于危急境地。
1.見"進退維亟"。
1.謂進退兩難而無法應付。
1.謂前進后退均無所憑依,處境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