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騾、馬等因為害怕而狂奔起來不受控制。
2.
動詞
(人)因突然的刺激而產生緊張或恐懼的情緒。
3.
動詞
驚動;使人震動。
1.
馬受突然的刺激而行動失常。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慶氏之馬善驚。
2.出自《戲贈友》詩馬驚折左臂,骨折面如墨。
3.出自《兒女英雄傳》又把那到了黑風崗,騾夫怎生落下牲口,牲口怎的驚得飛跑,一直跑到一所大廟,才得站住的話說了一遍。
2.
驚慌;恐懼。
1.出自《莊子·達生》譬之若載鼷以車馬,樂??以鐘鼓也。彼又惡能無驚乎哉?
2.出自《恨賦》仆本恨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3.出自《西游記》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內……羅剎大驚失色。
4.出自《老狐談歷代麗人記》生驚,凝神傾聽。
5.出自《東方》郭樣、楊雪一驚,急忙回過頭來。
3.
使驚惶恐懼;震驚。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莊公寤生,驚姜氏。
2.出自《更漏子》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3.出自《乞修京城札子》銳則避之,困則擾之,夜則驚之,去則躡之,因其隙而圖焉。
4.出自《太行春感》詩百戰新師驚賊膽,三年苦斗獻吾身。
4.
驚訝;驚奇。
1.出自《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為??,??成,見者驚猶鬼神。
2.出自《蘇明允哀詞》於是三人之文章盛傳於世,得而讀之者,皆為之驚。
3.出自《屈原研究》簡直可以驚為神工。
5.
迅疾。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衛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鳥驚而不射也。
2.出自《運命論》風驚塵起,散而不止。
3.出自《元和圣德詩》眾樂驚作,轟豗融冶。
4.出自《岳陽樓記》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6.
紛亂貌。
1.出自《呂氏春秋·慎大》莫敢直言,其生若驚。
2.出自《宋孝武宣貴妃誄》庭樹驚兮中帷響,金??曖兮玉座寒。
3.出自《善歌如貫珠賦》度雕梁而暗繞,誤風綴之頻驚。
7.
迅猛涌出。
1.出自《宋書·朱修之傳》忽一旦乳汁驚出。
2.出自《南史·后妃傳上·齊宣孝陳皇后》后夢人以兩甌麻粥與之,覺而乳驚。
8.
病名。即小兒驚風癥。參見“驚風”。
1.出自《諸病源候論·風氣諸候》診其脈。動而弱者,驚悸也。動則為驚,弱則為悸。
9.
通“警”。警戒。
1.出自《詩·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
2.出自《墨子·雜守》即有驚,舉孔表。
簡稱古典經濟學”。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體系。17世紀下半葉產生于英、法兩國。主要代表為英國的配第、亞當·斯密和李嘉圖,法國的魁奈等。它反對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作了初步科學分析,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和階級間利益對立。但把資本主義看作永恒的生產方式,沒有認識其歷史的局限性。
簡稱民主革命”。有資產階級領導的和無產階級領導的兩種。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就是資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也稱新民主主義革命”。1905-1907年的俄國革命是第一次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在中國,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的革命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這種革命雖然在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但不是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為目的,而是以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政權為目的,并為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作好準備。
以社會主義為自我標榜,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思潮。產生于19世紀上半葉,以蒲魯東等為主要代表。反對工人進行政治斗爭,主張用一些不觸動資本主義基礎的點滴改良來消除資本主義制度帶來的弊病。
簡稱庸俗經濟學”。只描述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表面現象的資產階級經濟理論體系。18、19世紀之交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間階級斗爭的激化而產生。創始人是法國的薩伊和英國的馬爾薩斯。這種經濟學流派很多,其實質是將古典經濟學理論庸俗化,否定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
資產階級掌握的政權。在推翻地主階級專政的基礎上建立起來,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有一定的進步性。但它的基本任務是鎮壓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反抗,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在中國,特指20世紀70年代末期起出現的違反四項基本原則的社會思潮。其實質是要求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內擺脫社會主義的軌道,實行資產階級的所謂自由制度。其核心是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1.謂蓄納。
2.接受,繼承。
1.積蓄,貯備。
1.資歷的次第,年資等次。
2.依次。
1.陪嫁的錢財;嫁妝。
1.粗麻布。資,通"g"。
1.猶轉換。
1.供給需求。
1.借貸。
1.涵育德性。
2.明代官職名。為訓導太子讀書的官員。
1.謂資助敵人。
1.資歷和地位。
2.資質,天賦。
1.財賦。
1.舊時商店﹑企業的所有者。
1.度日的費用。
1.指私營工商業中的資本家一方。
1.費用。
1.糧食和草鞋。借指生活資料。語出《左傳.僖公四年》"若出于陳鄭之間,共其資糧屝屨,其可也。"
1.資給供養。
1.資歷和俸祿。
1.見"資斧"。
1.取福;求福。
①利斧。引申為殺戮,征伐資斧電斷|資斧所加。②財貨竭盡資斧|資斧已罄。③旅費赴京資斧。
1.猶資斧。
1.資助;幫助。
1.贍養和侍奉父親。語本《孝經.士》"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1.天資稟賦。
1.資質,才干。
①經歷、地位、身份等老資格|出身資格|資格尚淺。②應具備的條件、身份等具備資格|審查資格。③資質體格資格清秀。
1.天資聰敏,言語便捷。
2.資助,供給。
3.貨財富足。
4.資財給養。
1.供給。
1.富戶,有錢人家。
1.謀劃。
1.做官的經歷。
1.財貨。
1.錢財貨物。
1.資格和品級。
1.資格履歷。
1.祭獻。
1.猶借鑒。
1.憑借,借助。
1.憑借,依賴。
中國國民經濟中對財產物資貨幣表現的通稱。有財政資金、信貸資金、基本建設資金、企業生產經營資金等形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時同資本”一詞通用。參見資本②”。
1.指金銀貨幣。盡,通"贐"。
1.語出《孝經.士》"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謂用尊敬父親的態度尊敬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