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洯”。
2.
清潔;干凈。
1.出自《左傳·定公三年》莊公卞急而好潔,故及是。
2.出自《藝文類聚》水不厭清,玉不厭潔。
3.
謂使清潔、干凈。
1.出自《薛君妻崔氏志》期月之日,潔服飾容而終。
2.出自《次柳氏舊聞》尚食置熟俎有羊臂臑,上顧使太子割。肅宗既割,余污漫在手,取餅潔之。
4.
潔凈的東西。
1.出自《夕牲歌》有牲在滌,有潔在俎。
2.出自《瓶賦》鉤深挹潔,淡泊是師。
3.出自《浚井》詩云何失舊穢,底處來新潔?
5.
潔白。
1.出自《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猶西施之潔不可為,而西施之服可為也。
2.出自《酒泉子》詞秋月嬋娟,皎潔碧紗窗外。
3.出自《梨花海棠》詩孤芳忌太潔,莫遣凡卉妒。
6.
謂清白不污。
1.出自《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
2.出自《野獲編·列朝二·代祀》刑部主事趙文華上言,切責而宥之……其辭嚴而確。使其末路稍修潔,固儼然一直臣矣。
7.
謂使純潔;保持清白。
1.出自《論語·微子》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2.出自《非國語下·董安于》功之受賞也,可傳繼之道也。君子雖不欲,亦必將受之。今乃遁逃以自潔也,則受賞者必恥。
3.出自《紅樓夢》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
8.
簡潔。
1.出自《文心雕龍·議對》文以辨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
2.出自《文心雕龍·體性》是以賈生俊發,故文潔而體清。
3.出自《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參之谷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
9.
“潔郎”的省稱。參見“潔郎”。
1.出自《西廂記》[凈扮潔上]老僧法本,在這普救寺內做長老。
10.
古代黃河下游九道水流之一。相傳為夏禹所疏導。
1.出自《爾雅·釋水》徒駭、太史、馬頰、覆鬴、胡蘇、簡、潔、鉤盤、鬲津九河。
2.出自《五雜組·地部一》禹九河故道,今傳其名,尚有存者……簡潔俱在南皮城外。
1.為驗尸搭的棚子。
1.檢驗單據﹑憑證。
1.檢驗完畢。
1.指舊時官府調驗平民不動產所有權的契據。
1.檢驗傷情。
1.猶驗看。
1.亦作"驗尸"。
2.檢驗人的尸體,追究死亡的原因和過程。
1.舊時官府中負責檢驗尸體的小吏。
1.檢查核實。
1.檢驗某一事物。
2.指靈驗之事。
1.檢驗察看。
1.檢查試驗。
1.按照一定標準進行檢驗而后收下。
1.查驗數目。
1.檢查運算的結果有無差錯。
1.檢驗查問。
1.檢驗查對。
1.驗問。
1.謂經過證驗與事實相符合。
1.經過檢驗得到證實。
1.查驗處治。
驗證資本”的簡稱。對企業的注冊資本進行驗證的活動。中國公司法規定,公司章程載明的注冊資本繳納足額后,應經法定的驗資機構驗資,并出具證明。公司向國家工商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時應報送驗資證明。
1.左驗,證據。
2.作證,證實。
1.華麗。
1.橫溢超群。
1.光芒照天。
1.豐盛貌。
1.鋪張辭藻。
1.浮夸。
2.鋪張。
流傳民間的通俗簡練而富有意義的固定語句。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1.即偃月陣。半月形的軍陣。
1.古代食品名。
1.強悍,剛猛。
1.壅水的土壩。用于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運或灌溉。
1.筑有堤堰的蓄水池。
1.截水的土堰。
1.見"焰慧地"。
1.亦作"焰段"。
2.金元院本﹑雜劇正劇前附加的一段小故事。
1.光焰;光華。
2.古印度對摩尼珠(即清凈如意寶珠)的別稱。
1.火紅。
1.亦作"焰幻"。
2.謂虛無變滅,如焰如幻。焰和幻是大乘關于"空"的十種譬喻的兩種。見《大日經》等。
1.物體燃燒后的馀燼。
1.佛教語。謂大乘菩薩十地修行中的第四地。在此階次中,菩薩精進道業,斷除思惑,慧性熾盛如焰。
即煙火⑤”(950頁)。
1.亦作"焰口"。
2.《救拔焰口餓鬼經》"﹝阿難﹞即于其夜三更已后,見一餓鬼,名曰焰口。其形丑陋,身體枯瘦,口中火然,咽如針鋒,頭發蓬亂,爪牙長利,甚可怖畏。"后因以"焰口"指稱餓鬼。佛事中有"放焰口"或省稱"焰口",即是施食于餓鬼的儀軌。
1.泛指向餓鬼施食時所誦的經文。有《焰口餓鬼經》﹑《焰口儀軌經》﹑《焰口施食儀》等。
1.正在燃燒的蠟燭。
1.亦作"焰摩"。
2.梵語yamar?j?的譯音。佛教謂主管地獄之王,通常稱為閻羅。
1.亦作"焰摩天"﹑"焰魔天"。梵語suy?ma的略譯?;蜃g為"夜摩天"﹑"炎摩天"。佛教謂欲界六天之三。此天為風輪所持,居三十三天之上。因用以喻遙遠的去處。
2.指閻羅。
1.見"焰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