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籍;圖錄。
2.
名詞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
3.
動詞
登記。
4.
名詞
籍貫。
5.
名詞
(Jí)姓。
1.
書冊;書籍。
1.出自《史記·伯夷列傳》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
2.出自《文選·班固〈答賓戲〉》劉向司籍,辨章舊聞。
3.出自《詠史》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
4.出自《文心雕龍·事類》夫經典沈深,載籍浩瀚,實群言之奧區,而才思之神皋也。
5.出自《研北雜志》劉禹錫唐卿,嘗謂翻討書傳最為樂事,忽得一異書,如得奇貨。人知其如此,好求怪僻難知之籍,窮其學之淺深。
2.
人名簿。
1.出自《史記·蒙恬列傳》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
3.
籍貫。
1.出自《寄崔二十六立之》詩舊籍在東都,茅屋枳棘籬。
2.出自《老學庵筆記》按尹師魯作《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稱曾祖日休避廣明之難,徙籍會稽,依錢氏,官太常博士,贈禮部尚書。
4.
個人對國家或組織的隸屬關系。如國籍;黨籍。
1.出自《小城春秋》大田只好跑去找大雷,苦苦央求,要他退籍(指日本國籍)。
5.
猶法令。
1.出自《戰國策·趙策二》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
6.
記錄;登記。
1.出自《左傳·成公二年》非禮也,勿籍。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3.出自《錢氏表忠觀碑》籍其地之所入,以時修其祠宇,封殖其草木。
4.出自《續夷堅志·石公陰德》國初定州唐縣王八郎,姿容雄偉,膂力絕人。為相者所惑,謀作亂。因設詭計籍鄉人姓名,未及引誘,為人所告。
7.
古代各種捐稅的統稱。
1.出自《詩·大雅·韓奕》實墉實壑,實畝實籍。
2.出自《管子·國蓄》租籍者,所以強求也。租稅者,所慮而請也。
3.出自《乞出師札》古者命將出師,民不再役,糧不再籍,蓋慮周而用足也。
8.
謂登記家財,予以沒收。
1.出自《顏氏家訓·治家》鄴下有一領軍,貪積已甚……后坐事伏法,籍其家產,麻鞋一屋,弊衣數庫,其余財寶不可勝言。
2.出自《野獲編·婦女·三太宰壽母》又正德末,太宰陸水村被籍遠戍,其母葉氏逮治入獄。后死于京邸,則不如早歿為愈矣。
3.出自《揚鞭集及其它·嗚呼三月一十八》詩養官本是為衛國!誰知化作豺與蛇!高標廉價賣中華!甘拜異種作爹媽!愿梟其首籍其家!
9.
通“藉”。踐地。謂古代天子親自下田耕種。
1.出自《史記·周本紀》宣王不修籍於千畝,虢文公諫曰不可,王弗聽。”張守節正義:“瓚曰:‘籍,蹈籍也。’按:宣王不修親耕之禮也。
10.
通“藉”。踐踏;侮辱。
1.出自《風俗通·窮通·孔子》殺夫子者無罪,籍夫子者不禁。
2.出自《漢紀·武帝紀二》太后怒,不食,曰:“我在也,而人皆籍吾兄弟,令我百歲后皆為魚肉乎?”
11.
姓。漢代有籍福。
1.出自《史諱舉例·避諱之種類》籍氏避項羽諱,改為席氏。
12.
特指門籍。一種書有當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1.出自《漢書·元帝紀》令從官給事宮司馬門中者,得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13.
借指固定的職業。
1.出自《聊齋志異·胭脂》先是,巷中有毛大者,游手無籍。
14.
通“阼”。皇位。
1.出自《荀子·儒效》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