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僟”。
2.
隱微。多指事物的跡象、先兆。
1.出自《易·系辭下》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2.出自《越絕書·外傳計倪》由此而言,進有退之義,存有亡之幾,得有喪之理。
3.出自《周易外傳·屯》陽方來而交陰,為天地之初幾,萬物之始兆,而屯紹乾坤以始建,信矣。
3.
時機;機會。
1.出自《史記·李斯列傳》胥人者,去其幾也;成大功者,在因瑕釁而遂忍之。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此天亡之時,不因其幾而遂取之,所謂養虎自遺患也。
3.出自《后漢書·王允傳》幾不可后,公其圖之。
4.出自《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二狀》今安危之幾,間不容發,日失一日,貴在及時。
4.
機要,政事。
1.出自《勉強行道大有功》不操其心,而從容乎聲色貨利之境,以泛應乎一日萬幾之繁,而責事之不效,亦可謂失其本矣。
2.出自《上清帝第五書》且俄日二主之事,頗有發明,皇上若俯采遠人,法此二國,誠令譯署進此書,幾余披閱。
5.
危險。
1.出自《書·顧命》疾大漸,惟幾,病日臻。
2.出自《荀子·堯問》女以魯國驕人,幾矣。
6.
將近;幾乎。
1.出自《國語·晉語四》時日及矣,公子幾矣。
2.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威王問》威王問九,田忌問七,幾知兵矣,而未達於道也。
3.出自《史記·劉敬孫叔通列傳》通曰:“公不知也,我幾不脫於虎口!”
4.出自《老學庵筆記》椎髻獠面,幾不類人。
5.出自《初刻拍案驚奇》你做了不老成的事,幾把我老人家急死。
7.
及;達到。
1.出自《日知錄·史記通鑒兵事》太史公胸中,固有一天下大勢,非后代書生所能幾也。
2.出自《陳西臺墓表》實非兩漢、唐、宋所能幾。
3.出自《盛世危言·技藝》夫工藝非細事也,西人之神明規矩亦斷非一蹴可幾也。
8.
通“刉”。宰殺。參見“刉珥。”
1.出自《周禮·秋官·犬人》凡幾珥,沈辜,用駹可也。
9.
通“譏”。呵察;查問。
1.出自《周禮·地官·司關》國兇札,則無關門之征,猶幾。
2.出自《管子·問》若夫城郭之厚薄,溝壑之淺深,門閭之尊卑,宜修而不修者,上必幾之。
10.
通“饑”。
1.出自《逸周書·商誓》幾、耿、肅、執,乃殷之舊。
11.
通“期”。日期。
1.出自《詩·小雅·楚茨》卜爾百福,如幾如式。
2.出自《左傳·定公元年》子家子不見叔孫,易幾而哭。
1.見"打諢"。
1.摜家具,發脾氣。
1.賀喜。
1.做細作。
1.攻克。
2.奠定。
1.謂一開頭就給對方以拷打或威脅,使之易于屈服。
1.比喻帶頭,沖在前面。
1.謂因無事可做而閑著。
1.開火。
2.引申指某項行動開始。
3.比喻事情初見成效。
1.亦作"打銷"。
2.消除,取消。
1.見"打消"。
1.謂不按組織原則向上級夸大或無中生有地反映別人的所謂缺點和錯誤。
1.俗謂吃點心。
1.比喻為個人或局部利益打算。
1.收藏。
1.明清之際一種替人充當保鏢﹑打手的行幫。
1.謂動物交媾。
1.旋轉;兜圈子。
2.謂設法周轉錢財。
1.古時小販賣焦?時招攬生意的一種方法。
1.盤旋。
2.圍繞著某物轉。引申指周旋獻殷勤;磨煩。
1.見"打旋"。
1.亦作"打漩子"。
2.兜圈子;轉來轉去。
1.用水洗滌。
1.打轉。走江湖,跑碼頭。
2.泛指走動﹐進出。
1.團雪成球而互相投擊為戲。
1.見"打鴨驚鴛鴦"。
1.比喻打此而驚彼。
1.說閑話。
2.斗口齒。
1.猶言打牙配嘴。
1.猶言打牙配嘴。
平日很清苦者,偶爾吃一頓較豐盛的飯菜星期天咱全家去館子打牙祭。
1.猶言打牙配嘴。
1.流行北京一帶民間的曲調名。
1.謂相互戲謔,閑扯說笑。
1.謂說話隱晦,使人一時不易明白。
1.在主力部隊的側面或后面跟敵人作戰,保護主力部隊完成任務或撤退。
2.比喻掩飾﹑遮蓋或包庇。
1.睜眼。
2.顯眼,容易引人注意。
3.鉆孔。
1.耀眼。
1.商店晩上關門停止營業。
2.引申為歇業。
江南方言。稱商店晚上關門停止營業。
1.身子朝后仰。形容害怕。
2.因害怕而退卻﹑反悔。
1.方言。買中藥。
2.瀉藥。亦指墮胎藥。
3.方言。指舊時走江湖的醫生賣的藥(多指醫治跌打損傷的膏藥)。譏人言語不著實際亦稱賣打藥。
1.見"打野"。
1.軍隊到野外演習。
1.方言。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
1.指盜賊用來賄賂差役的錢。
1.《舊唐書.敬宗紀》"帝好深夜自捕狐貍,宮中謂之'打夜狐'。"后民間稱跳鬼驅邪為"打野胡",本此。參見"打野胡"。
1.見"打野胡"。
1.方言。做夜工。
1.比喻做事﹑說話直捷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