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寵愛;受寵愛。
2.
名詞
〈書〉受寵愛的人。
1.
寵愛。
1.出自《國語·鄭語》褒人褒姁有獄,而以為入於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也,使至於為后,而生伯服。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生叔虎,美而有勇力,欒懷子嬖之。
3.出自《晉書·石季龍載記下》初,戎昭張豺之破上邽也,獲劉曜幼女,年十二,有殊色,季龍得而嬖之。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有書生嬖一孌童,相愛如夫婦。
2.
得寵。
1.出自《左傳·哀公二十四年》公子荊之母嬖,將以為夫人。
2.出自《宋書·袁??傳》新安王子鸞以母嬖有盛寵。
3.出自《新唐書·儒學傳中·郎馀慶》歡州司馬裴敬敷與余慶雅故,以事笞余慶婢父,婢方嬖,譖敬敷死獄中。
4.出自《淞濱瑣話·李延庚》六姊之母戚姬,位居其四,因生儂姊妹二人,在八人中尤嬖。
3.
被寵愛的人。
1.出自《左傳·成公二年》知?之父,成公之嬖也。
2.出自《后漢書·袁紹劉表傳贊》回皇冢嬖,身頹業喪。
3.出自《東周列國志》不如立公子樂,其母君之嬖也。
4.出自《秦政記》后宮之屬,椒房之嬖,未有一人得自遂者。
1.更改廢除。
1.更換衣服。
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我國走向富強的必由之路。
改變原來的樣子,出現新的面目這一帶防風林長起來,沙漠的面貌就要大大~。
改正過失或錯誤~自新 ㄧ勇于~。
1.謂毫無保留地改正過錯。
1.改正錯誤,決心向善。語本《易.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1.改正錯誤,重新做人。
改掉原來的,換成另外的~門庭 ㄧ~生活方式 ㄧ這句話不好懂,最好~一個說法。
1.改變門第出身,提高社會地位。
2.比喻另擇新主﹐另找依靠。
①改變門第出身,提高社會地位。②投靠新的主人或勢力,以圖維持、發展。
1.喻改變身份。
認識錯誤,加以改正不知~。
1.古代鉆木取火,四季換用不同木材,稱為"改火",又稱改木。亦用以比喻時節改易。
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使適合于新的需要(多指廠礦、建筑物等)。
舊時稱改嫁。
1.改變節操。
2.更換季節。
改變舊有情況,使有所進步~工作ㄧ操作方法有待~。
1.改變事物原來的狀態或面貌。
1.猶補救。
1.移動座位。
1.謂另行增加民眾。
1.謂枝葉凋敗。比喻人品蛻變。
①改變自己原來說話的內容或語氣他發覺自己說錯了,于是連忙~。②改變稱呼叫慣了姐姐,如今要~叫嫂子,真有點別扭。
1.重新轉動舌頭,改變原來的說法。
1.更改正朔。
1.見"改勵"。
1.亦作"改厲"。
2.改過自勉。
①去掉事物的個別缺點,使更適合要求~土壤 ㄧ~品種。②改善。
1.奉行改良主義的政治派別。
反對從根本上推翻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主張在原有社會制度的基礎上加以改善的思想。
1.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變事物的內容或事情的性質。
1.改變路徑。比喻變更方針和辦法。
1.改變法規。
2.改變音律。
1.改訂盟約。
1.涂改。
2.改變;變更。
1.猶言刮目相看。
1.改換年號。
法院更改原來所做的判決。
改變預定的日期會議~舉行。
改天~登門拜訪。
1.改建。
①改變原有的顏色秋末冬初,林木~。②改變神色面不~。
改變原有情況使好一些~生活ㄧ~兩國邦交。
1.指改變鹽官吏的考核辦法。
1.改嫁。適,嫁。
1.另行授予官職。
1.變換朔日。指經過一個月。朔,農歷初一。
2.更改正朔。借指改換朝代。
1.轉變習俗。
指從根本上改造大自然,也比喻巨大變革治山治水,~ㄧ這是一場~的政治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