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逗趣的話。
1.出自《后山談叢》既而坐事貶官湖外,過黃而見蘇,寒溫外,問有新諢否?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盛說法,打匹似閑唵諢。
3.出自《與耿中丞叔臺書》如排場嗑瓜,無益音節(jié),大為發(fā)諢之資也。
4.出自《夕堂永日緒論外編》諢則必鄙倍可笑,類如此。此風一染筆性,浪子插科打諢,與優(yōu)人無別。
2.
指打諢逗趣的人。
1.出自《新唐書·逆臣傳上·史思明》思明愛優(yōu)諢,寢食常在側。
3.
戲謔;開玩笑。參見“諢語”。
1.出自《桃花扇·孤吟》文章假,功業(yè)諢,逢場只合酒沾唇。
2.出自《開國奇冤·專任》官訣善諢,偏偏太認真。
3.出自《蒿庵論詞》而褻諢之作,所失亦均。
4.
哄騙。
1.出自《銅墻鐵壁》諢咱們替騾馬背東西,好容易到榆林,又說要下鎮(zhèn)川堡。
1.方言。謂吸咂嘴唇的一種動作。
1.形容輕佻嘻笑不知羞恥的樣子。
1.形容嘻嘻哈哈的樣子。
2.形容輕薄嘻笑的樣子。
3.形容諂笑討好的樣子。
1.慨嘆。
1.形容大聲嘻笑。
1.歡笑貌;喜悅貌。
2.象聲詞。笑聲。
3.象聲詞。嘆氣聲。
4.象聲詞。鳥鳴聲。
1.嬉笑歡樂聲。
1.形容嬉笑歡樂的樣子。
2.嬉笑打鬧。
1.嬉笑歡樂的樣子。
1.嬉笑喧嘩。
1.歡樂得意的樣子。
1.嬉笑;嬉戲。
1.嘆詞。表示悲嘆。
1.強笑。
2.張口大笑。形容神態(tài)自若。
3.嗤笑。
4.歡笑。
1.指嬉戲﹑歡笑﹑憤怒﹑詈罵等不同的情緒表現(xiàn)。
2.謂不拘守規(guī)格,率情任意地發(fā)揮表現(xiàn)。
3.嘲弄辱罵。
1.象聲詞。表示嘆息。
1.嘴唇﹑鼻翼等一張一合地動。
1.迅疾貌。
1.謂汲取自然化育之力。
1.形容眾口附合。
1.飄忽飛起的樣子。
1.衣服擺動貌。
1.謂嘰咕詆毀。
1.見"嬉遨"。
1.亦作"嬉敖"。
2.猶嬉游。
1.游樂于春光之中。
1.嬉戲游樂。
1.戲樂應和,表示討好。
1.聚集玩樂。
1.游玩取樂。
1.玩樂奢侈。
1.嬉笑打鬧。
1.游戲;玩耍。
2.戲弄;玩弄。
1.西首;西邊。
2.天文有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故"西頭"為宦官的代稱。
1.古部族名。
1.指周部族所居的故地。大致在今陜西省。
2.指長安。
3.指蜀地。
4.指佛教發(fā)源地印度。古人以印度在中國之西﹐故稱。
5.泛指西方國家。
1.亦作"西雙"。
2.向西墜落。指夕陽西下。
1.水名。即渥洼。相傳神馬出此水中。
1.即大宛國『西域諸國之一。其地以產良馬聞名。
1.西王母的簡稱。
2.復姓。傳說上古有西王國。見《荀子.大略》。
中國神話中的女神。也稱金母”,俗稱王母娘娘”。在《山海經》中原是豹尾虎齒,職掌瘟疫、刑罰的怪神。在《穆天子傳》和《漢武帝內傳》中成為年約三十、容貌絕世的女神,曾賜漢武帝長生不死的蟠桃◇道教吸收她為神仙,稱她是西方金氣所生,與木公共同管理金、木二氣,養(yǎng)育天地,生成萬物◇世小說、戲曲多衍為王母設蟠桃盛會的故事。
1.指西洋文字。
1.古地名。
2.唐宋時湖州府的別稱。在今浙江湖州。明周祁《名義考》以蘇州為東吳﹐潤州為中吳;湖州在西﹐故稱西吳。
1.謂太陽西下而昏暮。
2.比喻年老。
1.英語cubiccentimeter縮寫c.c.的音譯。容量名。舊稱毫升。一西西合一立方厘米。
亞洲最大的平原。在俄羅斯亞洲部分的西部。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地勢開闊平坦,大部分地面海拔50~150米〓泊密集,沼澤連片。氣候寒冷,南北溫差極大。針葉林分布極廣。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有著名的秋明油田。
又稱秋明油田”。俄羅斯最大油田。油氣儲集區(qū)面積達170萬平方千米。油氣儲量集中,油層埋藏淺,多自噴井,單井日產高,油質好。年產原油3億噸左右。
地中海最大島,屬意大利。面積257萬平方千米。地形以高原為主。多地震。東北部有埃特納火山。盛產柑橘、葡萄、油橄欖等。西海岸漁業(yè)發(fā)達。旅游業(yè)興盛。
古時以坐西面東為尊位,故用以尊稱家塾教師或幕友禮請西┫|正要請一西席,教訓女兒。
朝代名。1038年,黨項族領袖元昊稱帝,國號大夏,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東南)。因在宋的西北,歷史上稱為西夏。與宋、遼、金多次發(fā)生戰(zhàn)爭。1227年為蒙古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