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隱諱;隱瞞。
1.出自《左傳·昭公十六年》十六年春王正月,公在晉,晉人止公。不書,諱之也。
2.出自《病鴟》詩勿諱泥坑辱,泥坑乃良規。
3.出自《動搖》如果確是為孫舞陽諱,方太太覺得她和方羅蘭中間似乎已經完了;一個男人而在自己夫人面前為一個成問題的女子諱,這用意還堪問么?
2.
回避;顧忌。
1.出自《墨子·非命上》福不可請,而禍不可諱。
2.出自《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詩物白諱受玷,行高無污真。
3.出自《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之馀》即此數條,已可見“賊”“虜”“犬羊”是諱的;說金人的淫掠是諱的;“夷狄”當然要諱,但也不許看見“中國”兩個字,因為這是和“夷狄”對立的字眼,很容易引起種族思想來的。
3.
引申為嫌惡。
1.出自《示四妹》詩孟光求婿得梁鴻,廡下相隨不諱窮。
4.
指需避忌隱諱的事物。
1.出自《禮記·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2.出自《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愿承閑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諱。
3.出自《送窮文》捩手覆羹,轉喉觸諱。
4.出自《人民文學》這“保保”二字犯了她曾參加“產業軍”的諱。
5.
指已故尊長者之名。
1.出自《周禮·春官·小史》若有事,則詔王之忌諱。
2.出自《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君諱適,姓王氏。
3.出自《陳馭虛墓志銘》君諱典,字馭虛,京師人。
6.
也用于敬稱生者的名字。
1.出自《儒林外史》捷報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
2.出自《兒女英雄傳》請問有位安太老爺,諱叫作學海的,同尊客可是一家?
7.
死的婉辭。
1.出自《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諸將備守各有境界,猶恐賊虜聞諱,恣睢寇竊。
2.出自《慰國哀表》大行皇帝功濟寰區,仁沾動植,奉諱之日,率土崩心。
3.出自《嫁女詞》序余初登第,旋奉先人諱,里居奉母,垂十有一年。
8.
畏懼。
1.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
2.出自《世說新語·排調》桓豹奴是王丹陽外生,形似其舅,桓甚諱之。
9.
通“韙”。是,對。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論》動則能破強興弱,轉則不失諱非之□。
〈方〉指欠債。
〈方〉沒有集市的日子每逢~,他就挑起貨擔送貨下鄉。
背部。
反剪他~雙手,來回走著。
土地的出產能力竭盡地力。
1.對農業生產有利的土地條件。
2.地理優勢。
1.即瀝青,俗稱臭油。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溶于松節油或石油,可以制造涂料﹑塑料﹑防水紙﹑絕緣材料等,又可以用來鋪路。
1.荸薺的別名。
1.泛指大地。埒謂四周的界限。
1.由于地殼變動而土地開裂。
2.土地的裂縫。
1.亦作"地鄰"。
2.鄰居;鄰里。
3.耕地鄰接的各方,彼此互為地鄰。
1.土地山川的靈秀之氣。
2.謂土地山川靈秀。
1.謂人物杰出,蓋因地之靈秀。
1.冰,冰凌。
1.地上的龍。
2.蚯蚓。
1.地下通道。
2.耕地時翻起的或在耕地上培起的成行土埂。
1.俗稱陰歷二月二十五日下雨為地漏,并謂為多雨之征。
1.大地。
1.亦作"地爐"。
2.《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后因以"地爐"為大地陶冶萬物的神爐。
3.就地挖砌的火爐。
4.火炕。又稱地炕。
1.道教謂地府的秘文秘錄。
1.地球。
1.佛教流派之一。從所奉《十地論》得名。《十地論》是《十地經》的釋論。本宗所習為世親之釋論。南北朝時此宗頗盛,到中唐華嚴宗興,此宗逐漸廢退。
1.猶地網。
1.猶地脈。土地的脈絡。亦指疆界。
1.見"地脈"。
地球內部地殼和地核之間的構造層。故舊稱中間層”●度約為2900千米,其質量約占地球的672%。一般將其分為上地嵬下地幔兩部分。
1.莎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莎草香附子》。
2.指地面上生長的莊稼﹑樹木等。
在地理學中也稱地形”。指地表起伏形態。由內力作用(地殼運動、火山活動、地震等)和外力作用(流水、冰川、風、波浪、洋流等)相互作用而成。按形態分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按成因分為構造地貌(高大的山脈、斷陷盆地、火山等)、侵蝕地貌(河流峽谷、曲流、冰川槽谷等)、堆積地貌(沖積扇、江心洲、火山錐等)等。
又稱地形學”。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變規律的科學。包括構造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氣候地貌學和應用地貌學等。對于礦產的普查和勘探、工程建設、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地形測量、地質調查、國土整治、國防建設和旅游開發等,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古人謂大地的門戶。亦泛稱大地。
1.地表面。
2.房屋等建筑物內部及周圍的地上用某種材料鋪筑的表層。
3.地區;地方。
4.當地;本地。
地面大面積下沉的現象。因地殼的構造運動和自然壓實等天然原因,或大量開采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氣等人為原因而產生。會引起構筑物的損壞、海水倒灌等桅,是許多大城市面臨的工程地質問題。采用地下水回灌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地面下沉。
指地面向天空以長波形式放射出的能量。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后,同時也晝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能量,這便是地面輻射。地面溫度愈高,地面輻射就愈強。
1.指地面與空氣交界處的溫度。詳"地溫"。
地理學分支之一。研究地名的由來、演變、語詞構成、分布規律、讀寫標準化和功能,以及地名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
1.地神。
1.田地。
1.地紀;地維。
1.煙火的一種。
1.舊時所用的羅盤。
2.舊時術數家稱地下十二辰方位為地盤。參見"六壬"。
3.建筑物的基地。
4.勢力范圍;活動范圍。
1.地的表面。
2.指土地。
3.比喻民財。與"卷"﹑"刮"等連用,比喻搜刮民財。
4.特指供建筑用的土地。
1.謂廣置田產的癖好。
1.謂水土得到治理。參見"地平天成"。
2.地面平坦。
3.地平面;地平線。
1.平地。
1.大地的水平面。天文學上指與地球半徑成直角的平面。即以站立的觀測者為中心的垂直平面。
1.比喻上下相稱,萬事妥帖。
在平坦空曠處遠望,天與地的交界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
天文坐標之一。以地平經度a和地平緯度h兩個坐標值表示天球上任一天體的球面位置。
1.平地;平坦的場地。
1.指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