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導;訓誨。
1.出自《詩·小雅·綿蠻》飲之食之,教之誨之。
2.出自《讀張籍古樂府》詩讀君《學仙》詩,可諷放佚君;讀君《董公詩》,可誨貪暴臣。
3.出自《花月痕》昨宿墳山,老伯諄諄垂誨,促令進城。
2.
指教誨、勸諫的話。
1.出自《書·說命上》朝夕納誨,以輔臺德。
2.出自《典故紀聞》起居之職,非專事紀錄而已,要在輸忠納誨,致主於無過之地,而后為盡職也。
3.
引誘。參見“誨淫誨盜”。
1.出自《易·系辭上》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4.
通“悔”。悔改。
1.出自《管子·大匡》管仲曰:“吾君惕,其智多誨。”
1.高超貌。
2.迂遠貌;迂闊貌。
3.遠離貌。
1.灑脫不凡。
豪爽不拘風流倜儻|倜儻卓異。
1.豪爽灑脫而不受約束。
1.敬愛和順。
1.親信。
1.猶和睦。
1.敬愛和順。
1.謂兄弟姊妹間親密和睦。
1.落淚。
1.鼻涕和眼淚。亦專指眼淚。
2.涕淚俱下;哭泣。
1.淚流不斷貌。
1.見"涕零"。
1.亦作"涕泠"。
2.流淚;落淚。
1.涕泗滂沱。
1.噴嚏。
1.哭泣;流淚。
1.眼淚和鼻涕。
2.涕淚俱下,哭泣。
1.見"涕泗滂沱"。
1.眼淚和鼻涕。
2.涕淚俱下;哭泣。
1.淚流貌。
1.見"涕唾"。
1.亦作"涕涶"。
2.鼻涕和唾液。
3.擤鼻涕﹑吐口水。常用以表示鄙薄和輕視。
1.流淚嘆息。
1.見"涕淫淫"。
1.淚流不止貌。
1.曼聲。特指淫蕩之聲。
1.仰慕,仰望思慕。表示恭敬。
1.猶逖聞。常表示恭敬。
1.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
1.在遠處聽到。表示恭敬。
1.猶遙遠。
1.憂懼貌。
1.恐懼而伏于地。
1.惶恐而汗出。
1.驚恐呼號。
1.驚恐。
1.猶惕栗。
1.戒懼。
1.見"惕厲"。
1.見"惕栗"。
1.戒慎謀慮。
2.憂慮。
1.惶恐貌。
2.憂慮貌。
3.警覺省悟貌。
1.恐懼悲傷。
1.畏懼。
1.憂勞。
2.戒懼。
恐懼而不敢出聲息內心惕息。
1.憂思。
1.心有所懼。
1.遼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