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暇;空閑。
1.出自《爾雅·釋言》偟,暇也。
2.出自《法言·君子》問也者,忠孝之問也。忠臣孝子,偟乎不偟?
2.
通“遑”。急迫。
1.出自《隸釋·漢冀州從事張表碑》恬靜湛泊,匪偟時榮。
3.
通“惶”。恐懼;不安。參見“偟偟”、“偟遽”。
1.出自《諫用刑書》于時朝廷偟偟,莫能自固。
2.出自《云笈七簽》天下偟偟迷惑,馳騁是非之境,失其天然之節。
3.出自《戒將歸文》龍夔夔以怒心,電偟偟以收風。
4.出自《楚辭·九章·悲回風》超惘惘而遂行
4.
見“仿偟”。因心神不安或猶豫不決而來回走動。
1.出自《國語·吳語》王親獨行,屏營仿偟於山林之中。
2.出自《后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帝感悟之,夜起仿偟,為思所納,卒多有所降宥。
3.出自《出塞》詩堅冰不可渡,駑馬停仿偟。
5.
見“仿偟”。指心神不安或猶豫不決。
1.出自《楚辭·九嘆·思古》旦徘徊於長坂兮,夕仿偟而獨宿。
2.出自《新唐書·藩鎮傳·朱滔》初,滔以劉怦忠力,使留守,及敗,疑圖己,仿偟不敢入。
3.出自《幻滅》在苦悶仿偟的時候,靜一定要去找她的“慧姊姊”,因為慧的剛毅有決斷,而且通達世情的話語,使她豁然超悟,生了勇氣。
6.
見“仿偟”。周游;流蕩。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觀乎成山,射乎之罘,浮勃澥,游孟諸……秋田乎青丘,仿偟乎海外。
2.出自《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初,太子之舍家也,仿偟山澤,棲息林泉,時凈飯王乃命五人隨瞻侍焉。
3.出自《生活的況味·自己所能做的》當初原是不敢,也就是那么逼成的,好像是“入道行成”里的太子,各處仿偟之后往往走到牛角里去。
1.開與關。
2.古稱立春﹑立夏為啟,立秋﹑立冬為閉。
3.泛指節氣。
1.即開關,水龍頭。
1.謂艱苦創業。蓽,通"篳"。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1.出殯。
1.稟告。
1.擢用人才。
1.指書函的草稿。
1.開拆。
1.啟稟;陳述。
起程;出發連夜啟程|隊伍一大早就啟程了。
1.謂開寵端而招致侮慢。
1.謂安居。
1.致詞。
1.開導;啟發指導。
2.開道,引路。
1.啟請禱告。
1.皇帝之靈柩啟遷前所行的奠禮。
1.見"啟碇"。
1.猶勞動,勞駕。
2.發動;開動。
①開導指點,使產生聯想并有所領悟啟發式教學|這番話對我很有啟發。②闡明;闡釋啟發篇章,校理秘文。
1.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他們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法。與"注入式"教學法相對而言。
1.開始征伐。
1.見"啟蕃"。
1.敬詞。猶煩勞,勞駕。
1.謂開拓使繁榮。
1.開拆封閉物。
2.特指將查封房屋﹑器物的封條拆去。
3.古代天子把土地分封給宗親或有功的大臣。
1.馬名。
1.回稟。
1.猶啟乞。
1.啟奏;告知。
1.謂開門。關,門閂。
2.打開關隘之門。
1.比喻喚醒糊涂與麻木不仁者。
1.開船。
1.開門。
2.指打開洞穴之口。
1.開化,變化。
1.古代祭禮程序之一。打開禮器的蓋子。
1.開導教誨。
1.開啟機兆。
1.啟發教導。語出《文選.張衡》"天啟其心,人惎之謀。"薛綜注"惎,教也。"
1.亦作"啟強"。
2.開拓疆域。
1.古代使臣出行,執節以示信◇因謂侍從引駕或高級官吏起程為"啟節"。
2.喻星宿的運轉和節令的更換。
1.謂開門。
1.跪和坐。均為古人家居生活行為,因泛指安居。
1.打開。
1.開口;張開嘴說話。
1.暴露;顯露。
1.開路;開道。
1.起駕。舊指皇帝登輿出行。鑾,鑾輿。
1.輪船起航。
1.[法kilogramme]即公斤。
1.[法kilomètre]即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