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物體表面光滑;滑溜(摩擦力小)。
2.
動詞
在物體表面滑行移動;滑動。
3.
形容詞
狡詐,不誠實。
4.
動詞
跟“過去”連用,表示用搪塞或瞞哄的方法混過去。
5.
名詞
(Huá)姓。
1.
古時指使菜肴柔滑的作料。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铏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
2.
光滑,滑溜。
1.出自《論衡·驗符》爵以為銅也,涉水取之,滑重不能舉。
2.出自《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
3.出自《朱藤謠》泥黏雪滑,足力不堪。
4.出自《春》對面天井里青苔很滑,不好走。
3.
流利;婉轉。
1.出自《琵琶行》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2.出自《夷堅丁志·英華詩詞》林梢日暖禽聲滑,苦動春心不忍聽。
4.
比喻事物在不經意中過去。
1.出自《準風月談·喝茶》拉來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覺的滑過去,像喝著粗茶一樣了。
2.出自《子夜》這書,這枯花,吳蓀甫今回是第三次看見了,但和上兩次一樣,今回又是萬事牽心,滑過了注意。
5.
狡詐;油滑。亦指狡滑的人。
1.出自《四愁詩》奸滑行巧劫,皆密知名。
2.出自《西游記》兄弟呀,這妖也弄得滑了。
3.出自《金瓶梅詞話》寫了文書,滑著些,立與他,三限才還他這銀子。
4.出自《秋》你看四弟嘴那樣滑,有什么好處?
6.
退走,溜走。
1.出自《遙遠的風沙》我們就只這幾個人……我們決定“滑”了。
7.
中醫脈象名。謂血脈往來流利,如珠走盤。
1.出自《素問·五藏生成篇》夫脈之大小滑澀浮沉,可以指別。
2.出自《傷寒論·辨脈法》流利如珠,謂之滑;進退艱難滯澀,謂之澀。此以脈之形狀而得名也。
8.
周代國名。姬姓。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
9.
即嚈噠。古代西域國名。
1.出自《梁書·諸夷傳·滑》滑國者,車師之別種也……元魏之居桑乾也,滑猶為小國,屬芮芮。后稍強大,征其旁國……開地千余里。
10.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睢縣西北。
1.出自《春秋·莊公三年》公次于滑。
11.
水名。在今安徽省巢湖市與無為市之間。下流注入長江。
1.出自《左傳·宣公八年》及滑涒,盟吳越而還。
12.
指使菜肴柔滑。參見“滑甘”。
1.出自《禮記·內則》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
13.
滑動。
1.出自《山鄉巨變》艄公掌著槳,讓劃子一顛一簸地、輕輕巧巧地滑過了岸。
2.出自又如:滑冰;滑雪。
1.猶試飛。
1.試奏樂器聽其音色﹑音響如何。
1.任用。
2.在正式使用之前﹐先試一個時期﹐看其效果。
1.初雨。
1.舊時科舉考試的考場。
1.猶試牘。
1.正式比賽前的試驗性比賽。
1.從政。
1.任職。
1.試行制作。
1.試用的沒有正式任命的官員。
1.考試中選。
1.即試兒。
1.考試貴族子弟。
1.試著新妝。
1.初飲。
1.謂試探著。
1.正式演奏之前﹐先試著演奏﹐以視其效果如何。
1.猶試兒。
1.試著去做。
2.試作的文章。
1.見"飾辯"。
1.亦作"飾辨"。
2.粉飾巧言,說虛浮不實的話。
1.亦作"餺表"。
2.修飾外表,裝飾表面。
1.陳列武器儀仗。
2.精美的武器。
1.見"飾裝"。
1.古代大夫乘的鞔革為飾的車子。
1.修飾虛名之臣。
1.整頓城垣守備。飾,通"飭"。
1.藻飾言辭,修辭。
2.指華美空洞的詞藻。
3.掩飾真相的話;托詞。
1.修飾言辭﹑文辭。
2.托辭掩飾。
3.指虛浮不實之辭。
1.整飭行動。飾,通"飭"。
1.亦作"餺法"。
2.整飭法度。飾,通"飭"。
1.粉飾掩蓋錯誤。
1.粉飾掩蓋錯誤,拒絕規勸。
1.粉飾錯誤,養成過失。
1.亦作"餺非文過"。
2.粉飾掩蓋過失﹑錯誤。
1.同"飾非文過"。
1.見"飾非遂過"。
1.謂刷拭祭祀所用的小羊使之清潔。
1.粉飾掩蓋污點和缺點。
1.謂故為怪異。
1.裝飾外表。
1.猶治官。飾,通"飭"。
1.古人按等級以不同織物裝飾覆蓋棺柩。
1.亦作"餺詭"。
2.故為詭詐。
1.粉飾過錯。
1.猶美化。
2.猶美好。
1.裝飾描畫。
1.作偽蒙混。
1.亦作"餺甲底兵"。
2.整理鎧甲,磨快武器。飾,通"飭";底,通"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