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鴻雁,鳥名,即大雁。
2.
形容詞
大。
3.
名詞
〈書〉借指書信。
4.
名詞
(Hóng)姓。
1.
大雁。
1.出自《易·漸》鴻漸于干。
2.出自《詠懷》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
3.出自《偶題》詩信已憑鴻去,歸唯與燕期。
2.
鵠。即天鵝。
1.出自《詩·豳風·九罭》鴻飛遵渚。
2.出自《暮秋感思》詩優哉遵渚鴻,自得養身旨。
3.
《漢書·蘇武傳》載有大雁傳書之事,大雁即鴻雁,故用以指信使或書信。
1.出自《紙賦》鱗鴻附便,援筆飛書。
2.出自《祭建國公鄭羽長鴻逵文》千里片鴻,經年尺鯉。
3.出自《與楊松年書寄舞陽》便鴻致謝,可任佇切。
4.
洪水;大水。
1.出自《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鴻,辟除民害逐共工。
2.出自《楚辭·天問》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
3.出自《難蜀父老》夏后氏戚之,乃堙鴻決流疏河,漉沈贍菑,束歸之於海,而天下永寧。
5.
大。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陣》是故末必銳,刃必薄,本必鴻。
2.出自《論衡·自紀》蓋賢圣之材鴻,故其文語與俗不通。
3.出自《太清觀鐘銘》碧落朱宮兮郁其崇,金振玉叩兮殷而鴻。
6.
指大名。
1.出自《安州刺史杜公神道碑》宜乎正訓百代,垂鴻千古。
7.
謂張大。
1.出自《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生莫與榮,歿莫與令。刻文此碑,以鴻厥慶。
8.
強;盛。
1.出自《呂氏春秋·執一》彭祖以壽,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農以鴻。
2.出自《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陰日損而隨陽,陽日益而鴻,故為暖熱。
9.
通“紅(葒)”。水草名。即水葒。也稱馬蓼。
1.出自《淮南子·地形》海閶生屈龍
10.
通“蠪”。蝦蟆。
1.出自《詩·邶風·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2.出自《古典新義·詩經通義·新臺》鴻必非鴻鵠之鴻,以工聲字與龍聲字古每不分推之,鴻當為蠪之假,蠪即苦蠪。《廣雅·釋魚》曰:苦蠪,蝦蟆也。《名醫別錄》曰:蝦蟆,一名蟾蜍,一名苦蠪。《詩》鴻讀為蠪,蠪即蝦蟆,故得誤??於魚網之中,又得與魚對舉以分喻美丑……《易林·漸之睽》曰:“設罟捕魚,反得詹諸。”《詩》曰:“鴻則離之。”,《易林》曰:“反得詹諸。”,詹諸、蝦蟆,同物異名。
11.
通“傭”。均等。
1.出自《周禮·考工記·梓人》小首而長,摶身而鴻。
12.
姓。春秋有鴻駵魋,見《左傳·昭公二十年》。參閱《通志·氏族四》。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鴻氏,大鴻氏之后也。大鴻即黃帝,亦謂帝鴻氏。左傳衛有鴻聊魋,齊有直合將軍鴻選。
13.
見“鴻蒙”。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1.出自《莊子·在宥》云將東游,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
2.出自《淮南子·道應訓》西窮窅冥之黨,東開鴻蒙之先。
3.出自《秦并六國平話》鴻蒙肇判,風氣始開。
4.出自《寄小讀者》又試問鴻蒙初辟時,又哪里有貧富貴賤?
14.
見“鴻蒙”。迷漫廣大貌。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外則正南極海,邪界虞淵,鴻蒙沆茫,碣以崇山。
2.出自《壽櫟東齋午坐》詩屋角靜突兀,云氣低鴻蒙。
3.出自《紅樓夢》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
15.
見“鴻蒙”。東方之野,日出之處。
1.出自《淮南子·倜真訓》提挈天地而委萬物,以鴻蒙為景柱,而浮揚乎無畛崖之際。
16.
見“鴻蒙”。混沌;渾噩。
1.出自《嘲鼾睡》詩鴻蒙總合雜,詭譎騁戾狠。
2.出自《吳禮部詩話》半生墮落憂患界,萬事元在鴻蒙間。
3.出自《世上光陰好》詩靜原生智慧,愁亦破鴻蒙。
17.
見“鴻蒙”。指高空。
1.出自《通天臺賦》矗鴻蒙以建標兮,拖甘泉以為祛。
2.出自《山中之樂》江上山兮海上峰,藹青蒼兮杳巑叢。霞飛霧散兮,邈乎青空;天攙鬼削兮,壁立于鴻蒙。
中國從事社會福利事業的機構。1938年由宋慶齡在香港創立,原名保衛中國同盟。1941年遷至重慶。1945年遷至上海,改名為中國福利基金會。1950年改現名。在革命戰爭年代,曾創辦國際和平醫院、上海兒童福利站、兒童劇團等社會福利企事業。解放后,從事兒童文化教育和婦幼保健工作,出版《兒童時代》,開辦少年宮、幼兒園等。
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建于1959年。收藏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近代和現代革命文物和黨史文獻資料。
毛澤東1936年12月為總結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而寫。編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共五章。論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正確指導路線和一系列的戰略戰術原則,以及研究和指導戰爭的根本立場、觀點、方法和戰爭問題上的辯證法等,還闡明了有關政治策略和思想方法方面的許多問題。
中國工程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1994年6月成立于北京。主要任務接受政府委托,對重大工程技術規劃、計劃和方案等提供咨詢,研究、討論重大工程技術的發展問題并提出建議。實行院士制度。
簡稱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由中國工農革命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其他工農武裝于1928年5月25日后陸續改稱。曾組成第一、二、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粉碎國民黨軍多次圍剿”。1934年10月后陸續長征,并勝利到達陜北。抗日戰爭爆發后,改稱八路軍和新四軍。
中國工農紅軍主力之一。1930年7月始先后由紅軍第二、六軍團和第三十二軍組成∝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委。曾在湘鄂川黔蘇區粉碎國民黨軍多次圍剿”。1935年11月開始長征。次年10月到達陜甘蘇區。抗日戰爭爆發后改編為八路軍一二∈Α
周刊。1924年10月創刊于上海。羅章龍主編。1925年5月成為中國總工會機關報,同月停刊。1928年12月在上海秘密復刊,1931年停刊。
1.山藥的別名。
1.謂不善為官,仕途不順。多用以自謙。
1.笨拙糊涂。
1.猶拙宦。
1.笨拙的計謀。
1.笨拙呆板。
1.謙稱自己的見解。
2.猶短見。
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恰才與拙荊同去間壁岳廟。
1.即布谷鳥。
1.自然質樸的詩句。
1.猶拙嘴笨舌。
1.猶拙嘴笨舌。
粗惡;笨拙而低劣手段拙劣|拙劣的口才|他表演得太拙劣。
1.愚陋;淺陋。
1.絕路。指自殺。
1.粗率。
1.愚昧。
1.笨拙的計謀。
1.質樸。
1.眼光短淺的人。
1.亦作"拙吶"。
2.謂才疏口拙,不善應對。多用作謙詞。
1.見"拙訥"。
1.鳩的別名。即布谷鳥。
1.亦作"拙樸"。
2.質樸,真率。
1.粗淺,淺陋。
1.見"拙澀"。
1.拙于生計,不善謀生。
1.稱自己妻子的謙詞。
1.猶言笨手笨腳。
1.安于愚拙,不取巧。
1.亦作"拙痚"。
2.鈍拙粗疏。
1.粗俗。
1.謂用兵寧拙于機智而貴在神速。
1.見"拙疏"。
1.猶言不精此道。
1.《史記.五宗世家》"﹝長沙定王發﹞以其母微,無寵,故王卑濕貧國"裴髎集解引漢應劭曰"景帝后二年,諸王來朝,有詔更前稱壽歌舞。定王但張袖小舉手。左右笑其拙,上怪問之,對曰'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帝以武陵﹑零陵﹑桂陽屬焉。"后因以"拙袖"喻幅員狹小的邦國。
1.眼光短淺的人。
1.粗糙。
2.質樸。
1.粗陋膚淺。
1.嘉魚的別名。
1.拙于為政。亦用為謙詞。
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在江蘇省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明正德年間御史王獻臣所建。占地約4公頃。太平天國時曾為忠王府。全園以水池為中心,主要建筑物臨水而筑。分中、東、西三部分,有遠香堂、天泉亭、秫香館、鴛鴦廳等建筑,均有回廊相連。山石之上廣植花木,景色佳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愚直;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