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跟地面平行的(跟“豎、直”相對)。
2.
形容詞
地理上指東西向的,跟“縱”相對。
3.
形容詞
空間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跟“豎、直、縱”相對)。
4.
形容詞
跟物體的長的一邊垂直的。
5.
動(dòng)詞
使物體成橫向。
6.
形容詞
雜亂;交錯(cuò)。
7.
形容詞
不講道理;兇惡;霸道。
8.
副詞
〈方〉橫是。
9.
名詞
漢字的筆畫,平著由左向右,形狀是“一”。
10.
副詞
〈方〉橫豎;反正。
11.
名詞
(Héng)姓。
1.
“橫”的新字形。
2.
橫的方向。地理上東西向的。與“縱”相對。
1.出自《禮記·坊記》藝麻如之何,橫縱其畝。
2.出自《小園賦》猶得欹側(cè)八九丈,縱橫數(shù)十步。
3.
橫置,使物體成橫向。
1.出自《周禮·考工記·廬人》凡試廬事……橫而搖之。
2.出自《韓非子·說林上》夫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
3.出自《滁州西澗》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4.出自《滿庭芳·漁舟》詞時(shí)時(shí),橫短笛,清風(fēng)皓月,相與忘形。
4.
指戰(zhàn)國時(shí)期的連橫。
1.出自《韓非子·忠孝》諸侯言從者曰“從成必霸”,而言橫者曰“橫成必王”。
2.出自《過秦論》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約從離橫,兼韓、魏、燕、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
3.出自《文心雕龍·史傳》及至從橫之世,史職猶存。
5.
側(cè),旁邊。亦特指坐席或房屋主位兩旁的。參見“橫頭”、“橫屋”。
1.出自《投吳端公崔院長》詩邀我上華筵,橫頭坐賓位。
2.出自《水滸傳》武松便讓兩個(gè)公人上面坐了,張青、武松在下面朝上坐了,孫二娘坐在橫頭。
3.出自《紅樓夢》這邊橫頭排插之后小炕上,也鋪了皮褥,讓邢夫人等坐下。
4.出自《色盲》何教官一面說,一面就坐在書桌橫頭的一個(gè)椅子里,隨手拿起一本雜志來亂翻。
5.出自《山鄉(xiāng)巨變》土改時(shí),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清瓦。
6.出自《堰溝邊》陶青山住家的地方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瓦房,但是,這院子的正屋、橫屋,早被佃富農(nóng)廖有義占據(jù)了,他自己一家四口只有大門邊上那一列敞屋。
6.
橫陳。
1.出自《招隱》詩杖策招隱士,荒涂橫古今。
2.出自《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詩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lán)關(guān)馬不前。
3.出自《春》一個(gè)小溪橫在面前,溪上架了一道木橋,通到對岸去。
7.
橫渡;橫越。
1.出自《楚辭·九歌·湘君》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yáng)靈。
2.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似閬風(fēng)之遐坂,橫西洫而絕金墉。
3.出自《我們工地的農(nóng)場》群雁排成挺秀的字形橫過青色的天空。
8.
橫斷。
1.出自《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9.
廣;寬廣。參見“橫行”、“橫廣”。
1.出自《法言序》遐言周于天地,贊于神明,幽弘橫廣,絕于邇言。撰《寡見》。
2.出自《荀子·修身》體恭敬而心忠信,術(shù)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
3.出自《捫虱新話·李杜韓柳優(yōu)劣》若其祖述墳典,憲章騷雅,上傳三古,下籠百氏,橫行闊視于綴述之場者,子厚一人而已矣。
4.出自《黃山詩》老松生空山,一物無可恃……勢不欲上天,橫行海云里。
10.
充滿;遮蓋。
1.出自《禮記·祭義》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
2.出自《漢書·禮樂志》揚(yáng)金光,橫泰河。
3.出自《古風(fēng)》白骨橫千霜,嵯峨蔽榛莽。
4.出自《明夷閣與梁鐵君飲酒話舊事竟夕》詩冷吟狂醉到天明,舞劍聞雞意氣橫。
11.
交錯(cuò);錯(cuò)雜。
1.出自《楚辭·九辯》葉煙邑而無色兮,枝煩拿而交橫。
2.出自《寄張氏女弟》詩知爾此悲還似我,欲為西望涕先橫。
3.出自《山中海路》那聳入藍(lán)天的積雪的頂峰,那勢如懸河的冰川的巖石,眼看著就要崩塌下來似的。再往下,綠的是高山草場,青的是原始森林,然后又是草場——一座山橫著幾個(gè)季節(jié)。
12.
睨視;瞪起。
1.出自《登快閣》詩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2.出自《劉知遠(yuǎn)諸宮調(diào)·知遠(yuǎn)走慕家莊沙佗村入舍》三娘眼橫秋水急,知遠(yuǎn)眉惹陣云濃。
3.出自《丁跛公》但在最近一次,當(dāng)大家有了幾分醉意時(shí),他卻突然橫了眼睛喝道:“我要毛臉了哇!”
13.
謂下決心不顧一切。參見“橫了心”。
1.出自《故事新編·理水》一位白須白發(fā)的大員,這時(shí)覺得天下興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橫,置死生于度外。
2.出自《家》他把心一橫,就跟著覺慧走了出來。
14.
漢字筆畫的一種。平著運(yùn)筆自左向右,狀如“一”字。
1.出自《掃盲志異》群眾教師莊重地指導(dǎo)學(xué)生們:“一撇,一橫,一橫,一直旁鉤。”
15.
方言。大概。揣測之詞。
1.出自《三千里江山》才幾分鐘?我的老天爺,橫有八百年了。
16.
方言。橫豎,反正。
1.出自如:我橫不那么辦。
17.
通“衡”。古代檢察官。
1.出自《管子·君臣上》下有五橫,以揆其官。
18.
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華牼御諸橫。
19.
姓。《荀子·成相》有橫革。
1.出自《廣韻?庚韻》橫,姓。
20.
門的欄木。
1.出自《說文·木部》橫,闌木也。
2.出自《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十五》摛門不安橫,無復(fù)相關(guān)意。
21.
橫的方向。指緯線。
1.出自《太玄·應(yīng)》一縱一橫,天網(wǎng)??。
22.
橫的方向。跟地面平行的。參見“橫梁”、“橫額”。
1.出自《宣州重建小廳記》橫梁虹亙,山節(jié)峰峙。
2.出自《吶喊·狂人日記》橫梁和椽子都在頭上發(fā)抖;抖了一會(huì),就大起來,堆在我身上。
3.出自《花月痕》看那寺院上橫額,是“呂仙閣”三字。
4.出自《呼嚎》在那家門口懸掛著“公斷處”三個(gè)字橫額的一園茶社里面,鄉(xiāng)民代表主席正在那里排難解紛,主張公道。
23.
橫的方向。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參見“橫排”。
1.出自《醫(yī)生》因?yàn)樗鋈挥浧鹚煜さ姆N種瘡癥,又立刻聯(lián)想到鈔票上那張蓄著一橫胡子的突顴骨丑臉。
2.出自如:橫寫。
24.
橫的方向。跟物體長的一邊垂直的。參見“橫斷面”。
1.出自如:橫切面;人行橫道。
1.稱染纈。絲織品的一種染色方法。先在織品上描成花紋,然后用縫﹑扎等方法加以絞結(jié),保留其底色,染后再解去縫線,即可出現(xiàn)種種花紋。我國東晉時(shí)已開始使用,唐代最為盛行。
1.費(fèi)盡心機(jī)。
1.見"絞架"。
長篇報(bào)告文學(xué)。捷克伏契克作于1942-1943年。作者從被捕的當(dāng)天寫起,一直寫到被法西斯殺害之前。記錄了作者在獄中遭到嚴(yán)刑拷打而英勇不屈,并組織領(lǐng)導(dǎo)難友進(jìn)行斗爭等可歌可泣的事跡,同時(shí)鞭撻了叛徒、懦夫的卑劣行徑。全書體現(xiàn)了一個(gè)共產(chǎn)黨人獻(xiàn)身于革命的崇高精神。
1.用繩子勒死。
2.引申為折磨。
1.急躁而率直。
1.食品名。餃子;餛飩。
1.明亮貌。
1.清明潔白。
1.明白貌。
1.猶白日。
1.明察。引申為苛求。
1.傳說月中有三足蟾﹐因以"皎蟾"為月的代稱。
1.清澈貌。
1.清澈貌。
(月亮等)明亮而潔白。
1.形容非常晶瑩潔白。
1.猶明鏡。亦喻水面。
2.明潔貌。
1.清高自持。
1.潔白光明。
1.明亮潔白貌。
2.高潔貌。
3.清晰貌;分明貌。
1.明亮的太陽。古多用于誓辭。
1.高潔豪爽。
1.光亮潔白。
1.駿馬名。色白如雪﹐故名。
1.猶明月。
1.高潔的品質(zhì)。
1.明顯而粗壯。
1.改革;變革。
1.強(qiáng)辯;狡辯。
1.反常。謂改變﹑掩飾常態(tài)。
1.詐稱。
1.見"矯飾"。
1.假托詔令。
1.托辭。
2.詭言,說假話。
3.指虛假之言。
1.詭詐虛妄。
1.謂假托君命以奪取。
2.強(qiáng)行奪取。
1.矯正錯(cuò)訛。
1.作假夸功。
1.改變法制。
1.拂逆,違背。
2.糾正。
1.矯正恢復(fù)。
1.矯正改變。
1.匡正國事,改革敝俗。
1.展翅。
1.展翅。
2.比喻施展才能。
1.撓亂;惑亂。
1.詭詐迷惑。
1.高卓的行跡。
2.猶高蹈。指隱逸。
1.猶詭激。奇異偏激,違逆常情。
2.指詩文風(fēng)格特異而激切。
3.激勵(lì)。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