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人或動物身上尖細的毛。
2.
名詞
指毛筆。
3.
名詞
桿秤或戥子上的提紐,分為頭毫、二毫和三毫。
4.
副詞
副詞,用在否定詞前,加強否定語氣,表示一點兒也沒有或一點兒也不。
5.
量詞
(某些計量單位的)千分之一。
6.
量詞
計量單位名稱。長度,10絲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質(zhì)量或重量,10絲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
7.
量詞
〈方〉貨幣單位,即角。
8.
名詞
(Háo)姓。
1.
長而銳的毛;長毛。
1.出自《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三危之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四角,其毫如披蓑。
2.出自《酉陽雜俎·忠志》﹝武則天﹞右手中指有黑毫,左旋如黑子,引之長尺余。
2.
特指長眉毛。參見“毫眉”。
1.出自《藝文類聚》毫散珠輝,唇開果色。
3.
極纖細的毛。參見“毫末”、“毫芒”。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4.
指毛筆頭;毛筆。
1.出自《文選·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2.出自《題中書壁》詩夜開密鑰詔辭臣,對御抽毫草帝綸。
3.出自《軍次實錄》詩龍?zhí)⒎鼩w毫底,魚躍鳶飛入興么。
5.
喻極細微;一點兒。
1.出自《宋書·律歷志下》元和所用,即與古歷相符也。逮至景初,而終無毫忒。
2.出自《文心雕龍·定勢》世之作者,或好煩文博采,深沈其旨者;或好離言辨白,分毫析厘者。
3.出自《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jīng)〉》我那時似乎倒并不怕,因為我覺得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
6.
量詞。長度單位。
1.出自《孫子算經(jīng)》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蠶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十厘為一分,十分為一寸。
2.出自《新書·六術(shù)》數(shù)度之始,始於微細,有形之物,莫細於毫,是故立一毫以為度始。
7.
量詞。重量單位。
1.出自《文獻通考·樂六》﹝宋秤制﹞一百毫為一分,以千毫定為一錢。
8.
量詞。面積單位。
1.出自《宛署雜記·地畝》駙馬梁邦瑞奏討壽陽公主護墳地伍拾肆畝肆分陸厘陸毫。
9.
量詞。加在某單位前,表示該單位的千分之一。參見“毫升”、“毫米”、“毫克”。
10.
秤或戥子上的提繩。宋景德間造秤有三毫,為初毫、中毫、末毫。今秤有頭毫、二毫。參閱《文獻通考·樂六》。
11.
姓。漢有毫康。見《續(xù)通志·氏族六》。
1.出自《續(xù)通志?氏族略六》漢毫康女弟為桓帝后,封安陽侯。
12.
量詞。方言。兩廣舊稱銀元角。參見“毫洋”、“毫子”。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咸水妹又在衣袋里隨意抓了十來個毫子給他。
1.見"水鑒"。
1.臨水的欄桿。
1.喻急流。
2.五箭之一。舊時堪輿家謂水勢不利,招兇致災(zāi)的惡地。
1.見"水劍"。
1.可以利用灌溉系統(tǒng)澆水的耕地。
1.煙火的一種。點燃后火焰如蓮形噴泉,故稱。
1.用水煮的餃子。
1.亦作"水腳"。
2.水路運輸費用。
3.水底。
4.水痕。
1.我國黃土高原缺水﹑苦水(水質(zhì)苦澀)地區(qū)存蓄雨水﹑雪水的一種水利設(shè)施。在田邊路旁水流匯集的地方,挖掘瓶狀土窖,內(nèi)壁及底部均有防滲設(shè)施,除供人畜飲用外,還可澆灌農(nóng)田,也起蓄水保土作用。也叫旱井。
1.超度水上亡魂的法會。
1.道教語。"尸解"方式之一。謂托寄于水而蛻形仙去。
2.化合物和水作用而分解。例如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1.水域。
1.謂水勢急。
2.水源緊張,水少。
3.方言。喻情況緊急。
1.喻利盡交絕。
2.比喻民窮財盡。
1.同"水窮山盡"。
1.見"水渰老鼠"。
1.有關(guān)河川方面的禁令。
北魏酈道元著。是一部記述河流水道的地理名著。全書以河川為綱,記述河流達一千二百五十二條,內(nèi)容涉及流域的地貌、植物、水文、水利、經(jīng)濟開發(fā)、城市、古跡、典故傳說、風(fēng)土人情、民族等。既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巨著,又是一部優(yōu)美的文學(xué)著作。
無色透明的石英晶體。產(chǎn)量較少,是貴重的礦石。可用作工藝品、壓電材料、光學(xué)材料和石英鐘表的元件,也曾用于磨制眼鏡片。
1.喻明察事理之人。
1.雪后檐頭滴水凝成的錐形的冰。也叫冰錐﹑冰溜﹑冰柱。
1851年英國首屆國際博覽會的展覽館。在倫敦海德公園內(nèi)。占地74萬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側(cè)面外形為一個五跨的中央高兩旁低的階梯形。鐵結(jié)構(gòu),外墻和屋面都為玻璃。因通體透明,內(nèi)部寬敞明亮而得名。博覽會結(jié)束后,曾拆遷重建。1936年毀于大火。
1.喻圓滑刁鉆的人。
1.亦作"水晶膾"。
2.將切細的魚﹑肉碎片配以佐料,經(jīng)烹煮﹑冷凍后而成的半透明塊狀食品。
1.見"水精簾"。
2.詞牌名。即《江城子》。參見"江城子"。
1.見"水精球"。
1.喻貌似聰明而心里糊涂的人。
1.宋歐陽修《浪淘沙》詞之三"五嶺麥秋殘,荔子初丹,絳紗囊里水晶丸。"后因以作為荔枝的品名。
1.水的精氣。
2.指辰星。
3.水晶。無色透明的結(jié)晶石英,是一種貴重礦石。
4.水中精怪。
1.亦作"水晶宮"。
2.以水晶裝飾的宮殿。
3.傳說中的月宮。
4.傳說中的水神或龍王宮殿。
5.蘇州﹑湖州一帶的美稱。
1.亦作"水晶盤"。
2.水晶制成的盤子。
3.喻指精美的盤子。
4.喻指晶瑩的圓月。
1.亦作"水晶鹽"。
2.一種晶瑩明澈如水晶的鹽。
1.由地面向地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
1.水上警察。
1.見"水盡鵝飛"。
1.清水和明鏡。兩者能清楚地反映物體。
2.喻指明鑒之人。
3.謂明鑒,明察。
4.猶明鏡。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稱。
5.在水底作業(yè)時戴的眼鏡。
味淡薄的酒,常謙稱待客用酒水酒一杯|聊備水酒。
1.居住于水鄉(xiāng)。
2.指水上住戶。
3.謂居于水中。
4.生活于水中。指鱗介類。
1.清代戰(zhàn)船的一種。
1.舊指妓院娼家。
1.舊時稱水上作戰(zhàn)的軍隊。
1.即魚伯∮神名。
1.即太湖石。通體多孔而玲瓏剔透,可用以裝治假山,點綴庭院。
1.船夫;漁夫。
2.舊指販運貨物的行商。
3.菱花的別稱。
1.積水的洼地。
1.有水的洞。
2.植物的葉尖或葉緣的排水孔。
1.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
2.水上的關(guān)口要寨。
3.衣袖。
閩江流域最大的水電站。在福建境內(nèi)閩江中游古田溪匯入處附近。裝機容量14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495億千瓦小時,1995年建成。
1.極言歷時長久。
為除害興利,攔蓄一定量河川徑流,并可調(diào)節(jié)流量的蓄水區(qū)域。通常指在河流上建閘或壩攔河抬水而成的人工湖〓、泊、池、淀等有攔蓄水量作用的,有時也稱天然水庫”。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