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以火烘干。
2.
動詞
〈方〉用極少的油煎。
3.
動詞
〈方〉蒸。
4.
動詞
燃燒。
1.
干燥;干枯。
1.出自《易·說卦》撓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
2.出自《淮南子·天文訓》丙子干戊子,大旱,苽封熯。
3.出自《孫子·行軍》軍無百疾,是謂必勝
4.出自《帝京景物略·朝天宮》后天師府,旁近道房民屋,不熯不焦,罔所殃累。
2.
干旱。
1.出自《中元謁陵遇雨》詩此地經年赤,川原熯欲燒。
2.出自《水經注·?水》其水陽熯不耗,陰霖不濫。
3.
烘干;烘烤。
1.出自《淮南子·修務訓》若夫以火熯井,以淮灌山,此用已而背自然,故謂之有為。
2.出自《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取出四個餅子,廚房下熯得焦黃。
3.出自《古今譚概·妖異·鬼畏面具》面具經雨將壞,乃拾薪??火熯之。
4.出自《清稗類鈔·飲食·春餅》春餅,唐已有之。捶面使極薄,熯熟,即置炒肉絲於中,卷而食之。
5.出自《廣韻?翰韻》熯,火乾。
4.
曝曬。
1.出自《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夫農民之事田,自正月耕種,耘鋤條桑,耕熯種麥,獲刈筑場,十月乃畢。
2.出自《山海經圖贊·海外西經》十日并熯,女丑以斃。
3.出自《晉書·食貨志》徐揚二州土宜三麥,可督令熯地,投秋下種,至夏而熟,繼新故之交,於以周濟,所益甚大。
5.
焚燒;燃燒。
1.出自《商君書·兵守》發梁撤屋,給從,從之;不洽,而熯之,使客無得以助攻備。
2.出自《論衡·感虛》夫熯一炬火,爨一鑊水,終日不能熱也。
3.出自《西游記》燈籠火把熯天通紅,就如白日。
6.
方言。用極少的油煎。
7.
同“焊”。焊接。
1.出自《新方言·釋器》今人謂以火合金器為熯。金器受火則镕,已合而干,故謂之熯。
8.
用以比喻人被粘住似地離不開原地。
1.出自《黑籍冤魂》大家見勢頭不對,一聲吆喝,哄堂而去,把個老爺熯在堂上。
1.依從風俗,隨俗。
1.追述,追說。
2.對過去的犯罪行為,在法定期限內起訴和追究刑事責任的叫追訴。超過法定期限的,不再追訴。但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則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逆流向河流的源頭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本末追溯漢字源┝鰨追溯人類起源的歷史。也指逆著事物發展的順序回顧老人對這段歷史作了詳細的追溯。
1.見"追溯"。
1.猶追計。
1.跟隨。
1.追逼索取;催討。
2.猶追尋。
1.為死者加恩延譽。
1.謂追溯往事而感嘆。
1.追溯探求。
1.追趕討伐;追擊。
2.猶追尋,追索,催討。
1.謂收回成命,停止執行。
2.謂收回舊物,停止通行。
1.追趕挽留。
1.追趕逃亡者。
2.秦末,楚漢相爭,韓信棄楚歸漢,未被重用而逃,漢相蕭何賞識韓才,親自把韓追回來,并勸說劉邦重用韓信,拜為大將。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因以"追亡"為典。
3.追念死者。
1.追擊敗逃的敵人。
1.見"追亡逐北"。
1.謂給死者追加王號。
1.追念往事;追悼死者。
1.猶追慕。
1.亦作"追維"。
2.追憶;回想。
1.見"追惟"。
1.猶追尋;尾追。
1.追根究底地問;追查。
1.猶悔過。
1.后來領會;追想領悟。
1.追思往事而嘆惜。
1.追念仰慕。
1.猶追賜。
1.追趕襲擊。
1.亦作"追饗"。
2.祭名。
1.指名聲相當,比配。
1.見"追享"。
1.猶回想。
1.謂追究前愆而削奪官職。
1.追行孝道于前人。指敬重宗廟﹑祭祀等,以盡孝道。
1.追隨仿效。
1.追趕逼迫。
1.謂追加刑罰。
1.見"追修"。
1.謂逐寇捕盜。
2.謂追租的公差。
1.見"追敘"。
1.亦作"追?"。
2.謂補行撫恤。
1.追隨;跟隨。
2.跟蹤尋找。
3.指追求。
4.追憶,回想。
1.追查巡邏。
1.猶追問。
1.事后掩飾。
2.猶追擊。
1.追隨仰慕。
1.謂祭祀死者,繼盡孝養之道。
1.回憶;回想。
1.事后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