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笑;譏笑。
2.
動詞
歡笑,喜悅。
3.
同“咳”。
1.
嗤笑;譏笑。
1.出自《楚辭·九章·惜誦》行不群以巔越兮,又眾兆之所咍。
2.出自《相和歌辭·梁甫吟》吳楚弄兵無劇孟,亞夫咍爾為徒勞。
3.出自《八聲甘州·西湖有感》詞看盡人情物態,冷眼只堪咍。
4.出自《抒哀賦》挾腐鼠以咍鸞兮,畢四周其焉薄。
2.
歡樂;歡笑。
1.出自《感春》詩前隨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歡咍。
2.出自《晉書?束晰傳》束晰閑居,門人并侍。方下帷深譚,隱幾而咍。
3.出自《送夏進士序》相與語……論三千年史事,意見或合或否,輒咍然以歡。
3.
嘆詞。表示驚異、感嘆等。
1.出自《西廂記》咍!怎不肯回過臉兒來?
2.出自《金字經》曲賣了肩頭一擔柴,咍,酒錢懷內揣。
3.出自《聊齋志異·佟客》咍!返矣!一頂綠頭巾,或不能壓人死耳。
4.
助詞。元明戲曲中和聲用字,起加強樂曲節奏的作用。
1.出自《牡丹亭·冥判》猛見了蕩地驚天女俊才,咍也么咍,來俺里來。
1.猶停止。
1.休兵,停戰。
1.同"偃武修文"。
1.指偃波書。
1.書體名。即版書,狀如連文,故稱。為頒發詔命所用。
1.亦作"偃霸"。
2.指休戰。
1.猶壓迫。
2.覆育親近。
3.仰俯。
1.倒伏凋零。
1.低凹的石洞。
1.倒伏。
1.起伏搖動。
1.指地方長官安臥撫治之地。
2.指臥治,無為而治。
1.躺臥;伏臥。
2.指相處。
1.仰腹而臥。
1.車蓬或傘蓋。喻指圓形覆罩之物。
2.形容松樹枝葉橫垂,張大如傘蓋之狀。
1.松的別稱。
1.休兵。指太平。
2.伏兵;埋伏。
1.指停止戰爭。
1.停息武備,注重文教。
1.指停息武備,修治文教。
1.閉門。
1.謂聽從教化。
1.停息。
1.藏甲衣不用,謂停止戰爭。
2.指埋伏兵士。
1.倨傲簡慢。
①高聳瑤臺偃蹇。②傲慢坐蒲團,偃蹇不為禮。③困頓;窘迫敝衣履,狀殊偃蹇。
1.見"偃蹇"。
1.倒伏。
1.貼合矩度。
1.彎腰蹲著。
1.彎腰;曲身。
1.使倒伏。
1.俯仰。
1.即陰識。指古器物上凹入的文字。
1.仆倒。
1.伏臥曝日。
1.見"偃旗息鼓"。
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指隱秘軍事行動或停止戰斗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敵人聞聲早就偃旗息鼓,逃得無影無蹤。也比喻停止做某事面對紛紛的指責和抗議,他們只能偃旗息鼓。
1.驕傲。
1.安息貌。
2.驕傲自得貌。
3.倒臥狀。
4.猶巍然。
5.猶公然。 6.猶儼然。
1.禁閉。
1.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和卜商(字子夏)的并稱。
1.傲慢放縱。
1.服帖。
1.謂依托以安身。
1.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表示世道太平,無須警戒。
1.仰臥,睡臥。
1.停息武備。
1.停息武備,崇尚文教。
1.同"偃武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