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帰”。
2.
古代謂女子出嫁。
1.出自《易·漸》女歸,吉。
2.出自《詩·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3.出自《祭十二兄文》歸女教男,反骨本原。
4.出自《嬌女賦》臣居左里,有女未歸。
5.出自《圣武記》遣使來乞盟締姻,以其女弟歸太祖,是為高皇后。
3.
返回。
1.出自《書·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歸,格于藝祖,用特。
2.出自《送李六協律歸荊南》詩早日羈游所,春風送客歸。
3.出自《水滸傳》從小在外,今日方歸。
4.出自《紅樓夢》探春聽說,便默然歸坐。
5.出自《卜算子·詠梅》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4.
特指出嫁女兒返回娘家。
1.出自《詩·邶風·燕燕》之子于歸,遠送于野。
2.出自《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銘》生七歲,喪其父,貧不能家,母夫人提以歸,教育于其外氏。
5.
歸還。
1.出自《春秋·定公十年》齊人來歸鄆、??、龜陰田。
2.出自《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3.出自《水經注·清水》共伯既歸帝政,逍遙于共山之上。
4.出自《春蠶》條件是蠶事完后本利歸清。
6.
趨向;歸附。
1.出自《易·序卦》與人同者,物必歸焉。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3.出自《南史·檀道濟傳》於是中原感悅,歸者甚眾。
4.出自《明史·唐勝宗傳》太祖起兵,勝宗年十八,來歸。
7.
會集;合并。
1.出自《金瓶梅詞話》那王六兒連忙歸到壺里,交錦兒炮熱了,傾在盞內,雙手篩與來保。
8.
引申為收拾整理。
1.出自《兒女英雄傳》這日清早起來便把那點薄薄家私歸了三個箱子。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有一個聽說火燭,連忙把些被褥布衣服之類,歸在一只箱子里,扛起來就跑。
3.出自《兒女英雄傳》﹝安老爺﹞便忙著商量分撥家人清船價,定車輛,歸箱籠,發行李。
9.
歸屬。
1.出自《荀子·王制》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也,不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庶人。
2.出自《后漢書·陳蕃傳》尺一選舉,委尚書三公,使褒責誅賞,各有所歸。
3.出自《文心雕龍·雜文》總括其名,并歸雜文之區;甄別其義,各入討論之域。
4.出自《吶喊·社戲》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
10.
結局;歸宿。
1.出自《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
2.出自《史記·李斯列傳》蓋聞圣人遷徙無常,就變而從時,見末而知本,觀指而睹歸。
3.出自《下書受禪》雖所由或殊,其歸一也。
4.出自《資治通鑒·后唐明宗長興四年》初,孫岳頗得豫內廷密謀,馮朱患從榮狼伉,岳嘗為之極言禍福之歸。
11.
終,最后。
1.出自《孟子·萬章上》圣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2.出自《后漢書·袁術傳論》雖假符僭稱,歸將安所容哉!
12.
歸納。
1.出自《兒女英雄傳》左歸右歸,總歸不出個道理來。
13.
本,宗旨。
1.出自《史記·李斯列傳》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
2.出自《永州軍事推官孫君墓志銘》於為文,以古為歸,不夸以浮。
3.出自《盛世危言·銀行下》可欲救其弊,亦必以西法為歸。
14.
稱許。
1.出自《論語·顏淵》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2.出自《祭薛中丞文》宗族稱其孝慈,友朋歸其信義。
3.出自《故龍圖閣直學士李常行狀》公曰:“大義滅親,況朋友乎?”自存益確,士論以此歸之。
15.
自首。
1.出自《史記·張丞相列傳》錯恐,夜入宮上謁,自歸景帝。
16.
珠算中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出自《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中》〔佛像〕皆以高之尺寸,照行七坐五涅盤三歸之。歸后以自乘。
17.
泛指計算,結算。
1.出自《儒林外史》到晚,牛浦回家,問著他,總歸不出一個清賬。
18.
用在相同的動詞之間,表示動作并未引起相應的結果。如:答應歸答應,辦不辦就難說了。
1.出自《長恨歌》但好看歸好看,青春卻是另一回事,怎么補也補不過來,到底是年輕占些便宜,有著許多留待享用的權利,不爭取也是歸她。
2.出自《烏龍大俠》俗麗歸俗麗,眼前太過虛幻不實的陳設卻予人一股說不出的曖昩感。
19.
姓。唐有歸崇敬。見《新唐書》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歸氏,姓也。未詳得姓之始。《左傳》胡子國,姓歸,為楚所滅。子孫或以國為氏,或以姓為氏。以姓為氏者世居吳郡。
1.窮困的民戶。
2.貧家的門戶。
1.在采出的礦石中,有用礦物含量比在礦體中的含量低,叫做"貧化"。是由于開采過程中礦石與廢石相混等原因造成的。
1.貧窮與禍患。
1.既窮且病的人。
2.既窮且病。
土地不肥沃開發貧瘠的山區。
1.窮人家。
2.謙稱自己的家。
3.使家貧窮。
1.《戰國策.齊策四》載戰國時,"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為孟嘗君客,曾先后三彈其劍而歌,一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三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孟嘗君一一滿足其要求,而馮諼亦終為孟嘗君成就大事◇因以"貧鋏"為典實。
1.小商人。
1.貧窮艱難。
1.貧窮困迫,生計艱難。
1.貧窮儉約。
1.謂貧窮而行動艱難。
1.貧苦微賤。
1.見"貧賤之交"。
1.《史記.魏世家》"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于朝歌,引車避,下謁。田子方不為禮。子擊因問曰'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貧賤者,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若脫躧然,柰何其同之哉!'子擊不懌而去。"后因以"貧賤驕人"指對富貴權勢持輕蔑鄙視態度。
1.指貧賤時一起過患難生活的妻子。語本《后漢書.宋弘傳》"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亦作"貧賤之知"。
2.貧賤時的知交好友。
1.見"貧賤之交"。
1.貧賤時交往的朋友。
1.貧窮而高潔。
1.貧苦的生員。衿,青衿,生員所服。
1.貧困的境地。
1.素樸而寧靜。
1.貧困窘迫。
1.謂窮居困處。
2.窮家;寒舍。
1.貧窮。
1.貧窮,困苦。
1.見"貧窶"。
1.亦作"貧寠"。
2.貧乏,貧窮。
3.指貧窮的人。
1.窮人;窮而客居者。
1.謂空無所有。
1.貧窮困苦。
1.謂窮無所有。
1.與一般品位的同類礦石(或礦體)相比,品位較低的礦石(或礦體)。這種礦石不能直接冶煉,須經選礦過程。
1.貧窮匱乏。
2.指貧窮的人。
1.貧苦窮困。
1.貧困勞苦。
1.謂安貧樂道。語出《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鄭玄注"樂謂志于道,不以貧為憂苦。"劉寶楠正義"鄭以樂即樂道,與古論同。"
1.貧窮瘦弱。
1.妾。
1.侍妾。
1.有莘氏之女,周文王妻太姒。
2.謂周和夏。
1.即周文王。
1.即《周易》。周,姬姓,故稱。
1.妾。
1.周朝。
1.即跂躥。粗鞋。
1.謂著履作游屐(登臨)。
1.履屐間。
1.指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