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腹中的寄生蟲。
1.出自《周禮·秋官·庶氏》庶氏掌除毒蠱。
2.
谷類中蛀蟲所化的蛾。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谷之飛,亦為蠱。
2.出自《論衡·商蟲》谷蟲曰蠱,蠱若蛾矣。粟米??熱生蠱。
3.
傳說一種人工培育的毒蟲。
1.出自《文選·鮑照〈苦熱行〉》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
2.出自《通志·六書三》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故從蟲皿也。
3.出自《送丘曙成侍講赴嶺南》詩將銀須試蠱,載薏蚤防冤。
4.
傷害人的熱毒惡氣。
1.出自《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2.出自《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蠱。
5.
指與詛咒、祈禱鬼神等迷信有關的事。參見“蠱氣”、“蠱菑”。
1.出自《漢書·江充傳》是時,上春秋高,疑左右皆為蠱祝詛……充既知上意,因言宮中有蠱氣,先治后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蠱于太子宮,得桐木人。
2.出自《史記·封禪書》秦德公作伏祠,磔狗邑四門,以御蠱菑。
6.
誘惑;迷亂。
1.出自《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為館於其宮側而振萬焉。
2.出自《禮樂論》內有好愛之容蠱其欲,外有便嬖之諛驕其志。
3.出自《玉合記·拒間》又聞得多進駱駝犬馬以蠱上心。
4.出自《憂庵記》五行之乖沴,入吾之膏肓;陰陽之顛倒,蠱吾之志慮。
5.出自《吶喊·阿Q正傳》假使小尼姑的臉上不滑膩,阿Q便不至于被蠱。
7.
事。
1.出自《易·蠱》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2.出自《累贈太子洗馬王府君墓志銘》所謂干國之蠱,兼人之才者也。
3.出自《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又以其祖文肅公錫爵於明神宗時以建儲事受惡名,欲干其蠱。
8.
病名。神經錯亂。參見“蠱疾”。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是謂近女色,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
9.
一種腹部臌脹的疾病。
1.出自《嶺表錄異》嶺表山川,盤郁結聚,不易疏泄,故多嵐霧作瘴,人感之多病,腹臚脹成蠱。
2.出自《漱華隨筆·蔣洪章》〔老夫人〕忽患病,醫以為蠱。
3.出自《寒秀草堂筆記》墨竹剛八錢,一匣,治蠱證肚腹不調。
10.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艮上。
1.出自《易·蠱》象曰: 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2.出自《搜神記》〔殷祐〕令璞作卦,遇《遁》之《蠱》。
3.出自《嚴先生祠堂記》在《蠱》之上九,眾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1.出行所穿的服裝。
2.指穿行衣的人。
1.從事醫業,做醫生。
1.拱手行禮。
1.舊時官署簽發的通知事項的文件。
2.簽發公文。
1.躬行仁義。
1.德行技藝。
1.舊指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出外跋涉。
2.泛稱行旅,出行。
1.孫中山的認識論命題,與古代流傳下來的"知易行難"學說相對。也稱知難行易。
1.走訪,拜謁。
1.品行,道義。
2.事跡;行為。
1.謂按著自己的意志行事。
2.猶行色。指出發前后的神態﹑情景或氣派。
3.離去的意向。
1.即行船。舊時船頭畫鹢鳥,以示善翔而不畏風。
1.行房。
1.亦作"行唫"。
2.邊走邊吟詠。
歐洲11-14世紀的一種詩人。最初出現于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稱為特魯巴杜爾。主要寫作抒情詩,包括情歌、感興詩、晨歌、暮歌、小夜曲等,多描寫愛情◇法國北方也出現行吟詩人,稱為特魯維爾。不僅寫抒情詩,還寫敘事詩。
1.見"行吟"。
1.出征時的軍營。亦指軍事長官的駐地辦事處。
2.移營,指行軍。
3.營求。
1.商行里收取的傭金。亦泛稱傭金。
1.猶行吟。
1.動用;使用。
1.亦作"行游"。
2.出行;出游。
1.謂做好正常工作以后,還有可用的精力。
1.結交,親附。
1.降雨。
2.《文選.宋玉》"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山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李善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3.神雨名。
4.陣雨。
1.謂器物粗劣不牢固。
1.旅途中的住所。
1.漢代官名。專事稽核冤獄。
1.古代防御戰具,用以布陣阻塞。
1.舊時高級官吏的行館,亦指在暫駐之地所設的辦事處所。
2.指行進中的車。
1.行長途,走遠路。
2.傳布廣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1.《書.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遠升高"比喻為學由淺入深,逐步提高。
1.走遠路必須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語出《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
金、元時代指妓女或優伶的住所。有時也指妓女或優伶。也叫漱省
①猶同行業,行幫護引行院,無一毫忌心。(護引幫助指引的意思。)②古時稱妓院、妓女不曾見行院|嫂嫂你是良人宅眷,不是小末行院。金、元時也稱指雜劇藝人或其居處你與我去叫大行院來,做些院本解悶。
1.佛教語。謂身心修養之境界。
2.指隨緣而生的心境。
1.同行業所訂的規約。
1.移動的月光。
2.明清軍隊和漕運兵丁的月餉稱月糧,執行任務開拔時加給的稱行糧。行糧和月糧合稱行月糧,省稱行月。
1.執行斷足的刑罰。
1.流動的云。
2.比喻女子頭發。
3.用巫山神女之典。語本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旦為朝云,暮為行雨。"謂神女。
4.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所愛悅的女子。
5.用巫山神女之典。指男女歡會。 6.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蹤不定。
1.謂懷胎。
1.流年運氣。
2.走運。
即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泛指皇帝所到之處行在僅聞信。
1.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2.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1.可以移動的爐灶。指燃薪照物的爐灶。
2.可以移動的爐灶。指燒水煮飯用的簡易爐灶。
1.流動的竹筏或木排。
1.做欺詐的壞事。
1.靜修的齋室。
2.猶游船,行進的船。宋時較大的船常以"齋"為名。
1.帝王或高官出行時所樹的大旗。
代人存放貨物并介紹買賣的行業。
1.見"行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