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兒)高等植物的營養器官,能夠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養分。分為直根和須根兩大類。
2.
名詞
比喻子孫后代。
3.
名詞
(~兒)物體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東西連著的地方。
4.
名詞
(~兒)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細。
5.
副詞
根本地;徹底。
6.
名詞
依據;作為根本。
7.
量詞
量詞,用于長條的東西。
8.
名詞
代數方程式中未知數的值。
9.
名詞
(Gēn)姓。
10.
名詞
(個)方根的簡稱。
11.
名詞
化學上指帶電的原子團。
1.
植物生長于土中或水中吸收營養的部分。
1.出自《管子·水地》﹝水﹞集於草木,根得其度,華得其數,實得其量。
2.出自《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出自《和侯協律詠筍》羅列暗連根,狂劇時穿壁。
4.出自《文子·符言》故再實之木,其根必傷。
5.出自《墳·文化偏至論》如流水之必有源泉,卉木之茁於根茇。
2.
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據。
1.出自《老子》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
2.出自《淮南子·原道》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
3.出自《李氏山房藏書記》后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4.出自《花邊文學·漢字和拉丁化》這困難的根,我以為就在漢字。
3.
植根。
1.出自《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
2.出自《漢書·敘傳上》故王氏之貴,傾擅朝廷,能竊號位,而不根於民。
3.出自《桯史·機心不自覺》蓋其機阱根於心,雖嵬瑣而弗自覺。
4.出自《水滸傳》久聞將軍替天行道,忠義根心。
4.
杜絕,根除。
1.出自《管子·君臣下》審知禍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違非索辯以根之。
2.出自《后漢書·西羌傳·湟中月氏胡》羌雖外患,實深內疾,若攻之不根,是養疾疴於心腹也。
5.
根究;追究。
1.出自《十原系述》窮大圣之始性,根古人之終義。
2.出自《詣匭疏》旬余日來,聞頗有言事者,其間豈無切中時???而絕不聞朝廷從而行之,是亦收虛言而不根實效也。
3.出自《元典章·刑部十一·評贓》直候根到贓物,然后令元告事主當官一同開封下驗。
6.
物體的下部、基部。
1.出自《贈崔立之評事》詩墻根菊花好沽酒,錢帛縱空衣可準。
2.出自《栗恭勤公傳》然埽能壓激水勢,俯嚙堤根。
3.出自《暴風驟雨》老初臉紅到耳根,腦蓋冒熱氣。
7.
謂延續后代的子孫。
1.出自《四世同堂》她自己只有這么個外孫,而程家又只有這么一條根,她絕對不能大撒手兒任著長順的意兒愛干什么就干什么。
8.
通“跟”。參見“根底”、“根前”。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少年做事,大抵多失心麄。手撩衣袂,大踏步走至根前。
2.出自《魔合羅》侄兒根前有個小廝。
3.出自《水滸傳》拿著一條樸刀,望楊志根前來。
4.出自《曲洧舊聞》官家根底剩有一兩人,則言陰盛,須待減去,只教渠輩取快活。
5.出自《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婦女在宋四公根底坐定。
9.
根本地,徹底。參見“根究”、“根治”、“根絶”。
1.出自《開河記》帝大怒,令根究本處人吏姓名。
2.出自《乞推究李昭亮》今來若舉察轄下官吏,未容根究,便行踈放。
3.出自《儒林外史》倘若審了,根究起來,如何了得!
10.
佛學名詞。佛家指能產生感覺、善惡觀念的機體或精神力量。如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
1.出自《祭佛陀波利文》大拯羸餓,以廢信根。
2.出自《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眾生有福無福,根利純不同,經之字句多寡不同,說之之延促不同。
11.
量詞。用于條形物。
1.出自《齊民要術·種槐柳楸梓梧柞》一畝,二千一百六十根,三十畝,六萬四千八百根。
2.出自《課伐木》詩人肩四根已,亭午下山麓。
3.出自《人生哲學的一課》只是每一條骨髓中,每一根血管里,每一顆細胞內,都燃燒著一個原始的單純的念頭:我要活下去。
12.
化學名詞。即帶電的基。
1.出自如:硫酸根、氨根。
13.
指物體的前邊、邊沿。
1.出自《明月山銘》風生山洞,云出山根。
2.出自《柳枝詞》西園高樹后庭根,處處尋芳有折痕。
3.出自《銅墻鐵壁》到沙家店南山根,已是三點過一刻鐘了。
14.
佛學名詞。生殖器。
1.出自《百喻經·拘驢乳喻》中捉驢根,謂呼是乳,即便構之,望得其乳。
2.出自《法苑珠林》四天下人,若行欲時,二根相到,流出不凈。一切諸龍、金翅鳥等,若行欲時,二根相到,但出風氣,即得暢通,無有不凈。
15.
數學名詞。方根的簡稱。
16.
數學名詞。代數方程中未知數的值,或稱代數方程式的解。
1.裝載并運輸。
1.謂用運輸工具裝人或物。
1.亦作"斵削"。
2.砍削。
3.喻修飾文辭。
4.摧傷損害。
1.亦作"斵琢"。
2.雕琢。喻謂耕治田地。
1.砍削木材﹐制作木器﹐梓﹐泛指木材。
1.拔取。
2.猶聳出﹐聳拔。
3.提拔。
1.提拔授官。
1.高聳貌。
1.猶擢升。
登第;及第冬曦進士擢第|君瑞擢第后,以才授翰林學士。
1.貯水器。
1.拔下頭發(計數)。極言其多。
語本《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魏國須賈曾陷害范雎,范雎改名逃到秦國,并做了秦國的丞相,而須賈出使秦國,得知秦相張祿就是范雎時,急忙謝罪。范雎問他汝罪有幾?”須賈答道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币馑际钦f拔完須賈的頭發也難以計數他的罪過◇因以擢發難數”形容罪惡之多,數也數不清。
1.謂樹干挺生﹑聳拔。
1.嬥歌。古代巴人相互牽手邊跳邊唱的一種民歌。
1.登第奪魁。
1.猶折桂。指科舉及第。
1.猶擢升。
1.猶駕御。
1.考取解元。
1.猶言抽筋剝皮。比喻剝削深重殘酷。
1.猶言擢筋剝膚。
1.提拔進用。
1.鹽薦舉。
1.登第。
1.鹽奇才。
1.提拔任用。
1.亦作"擢升"。亦作"擢升"。
2.提升;提拔。
1.謂超群出眾。
1.長頸。
1.提升。
1.謂多得難以計數。
1.聳立突出貌。
①形容草木發榮滋長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標。②形容人才出眾雄州擢秀,弱冠升朝。
1.見"擢敘"。
1.亦作"擢序"。
2.提拔敘用。
1.提拔。
1.猶抽穗。指穗狀花實。
2.猶抽穗。指谷穗。
3.猶言脫穎而出。
1.鹽任用。
1.挺拔貌。
1.鹽輔佐人才。
1.貝名。產于南海。
1.洗擦干凈。
1.洗滌。
2.比喻栽培﹐提拔。
1.盥洗。
1.洗滌;洗衣物。
1.洗滌。
1.江名。即錦江。岷江流經成都附近的一段。一說,成都市內之浣花溪。濯錦,錦彩鮮潤逾于常,故名。
1.漢代宮苑名。在洛陽西南角。
2.池名。
3.廄名。
1.見"濯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