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使對方得到或遭受到。
1.出自《太平廣記》又問:“天曹判未?”對曰:“諸司并了,已給五年。”
2.出自《能改齋漫錄·事始二》俄而女仆請飯庫鑰匙,備夫人點心。傪詬曰“適已給了,何得又請”云云。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照你這樣給起來,除非真是發了財;只怕發了財,也供應他們不起呢!
4.出自《奇異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是啊,你就想想吧,無論如何,稅收是要錢——?。《鴧潜嗡哌^的每一個腳印卻是服務——給!
2.
被。表示被動。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倘給都老爺查著了,他不問三七二十一,當街就打。
2.出自《航線》軍隊給堵住了呀,通不過。
3.出自《山鄉巨變》自從他那一個寶貝自發社給我砍掉了,連我的話,他也不信了。
3.
為;替。引進動作的承受者。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行李鋪蓋也叫他們給你送出來。
2.出自《暴風驟雨》“你趕了多少年車了?”蕭隊長又問。“二十八年。可盡是給別人趕車?!?/p>
4.
跟;向。引進動作的對象。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吃過晚飯,仍到帳房里,給乙庚談天。
2.出自《銅墻鐵壁》金書記,我給你說幾句心里的話。
3.出自《洛陽橋上》我照實給他說了。
5.
讓;使;叫。表示容許或致使。
1.出自《儒林外史》鄒師父是從來不給人贏的,今日一般也輸了。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忽然一天,同了兩個人來,要看那玉佛、花瓶、如意。我們取出來給他看。
3.出自《朝花夕拾·〈狗·貓·鼠〉》看地上,躺著一匹隱鼠……取來給躺在一個紙盒子里,大半天,竟醒過來了。
6.
用于動詞前,表示加強被動或處置等語氣。
1.出自《探索集·再論說真話》哪怕是給鋪上千萬朵鮮花,謊言也不會變成真理。
2.出自《中國姑娘》興許正是這股不服輸的熾熱的火焰,把傷心的淚水給燒干了吧!
1.指古代學宮的門。因學宮東西南門前有池,故稱。
1.池塘上的水泡。
1.池邊。
1.謂園中水池。
1.亦作"池壍"。
2.護城河。
1.指深水池。
1.供眾人同時洗澡的浴池,區別于單人洗澡的盆湯。參見"池堂"。
1.浴池。形似池塘的混凝土建筑,供許多人同時洗澡用。區別于單人洗澡用的盆堂。
1.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
2.浴池的俗稱。
1.御苑中的田。
1.池邊的亭子;水池和亭臺。
1.池苑臺榭。
1.池水的中央。
1.從咸水湖采取的鹽,成分和海鹽相同。我國西北各地和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地出產很多。古時墾地為畦,引含鹽分的池水沃之,稱作種鹽,水耗則鹽成,即為池鹽。
1.見"池魚之殃"。
1.比喻無辜受禍。
1.謂擔憂無端受累遭災。
1.《太平廣記》卷四六六引漢應劭《風俗通》"城門失火,禍及池魚。舊說池仲魚,人姓字也,居宋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又云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并傷良謹也。"后以"池魚之殃"喻因牽連而無端遭到的災禍。
1.指有池水花木的風景園林。
1.指池沼湖澤。
1.有邊飾的毛氈。
池和沼。泛指池塘池沼足以漁釣。
1.比喻蟄居無為的人。
1.比喻蟄居無為的人。
1.池塘。
2.舊時指劇場正廳的前部。
3.指寺廟中燒香的香池。
4.指浴池。
5.指舞池。
1.指劇場環繞方形舞臺左﹑右﹑正中三面的樓下座位。舊時劇場,大都以樓上"官座"為優等座席,池座則為平民觀眾的座席◇來因池座距離舞臺較近,便于欣賞表演,清末民國初乃一變而為劇場優等座席,故而池座即指劇場正廳中的座位。
1.奔馳跋涉。
1.猶奔馳。
1.進獻玉馬皮帛。
1.謂縱橫雄辯。
1.迅速進軍。
1.謂水波奔騰。
2.指奔騰的水波。
3.指漏壺不停滴水。
1.追求儉約。
1.追逐捕捉。
1.快跑;奔走。
1.迅急敕令。
1.古代輕型的戰車。
2.驅車。
1.沖陣之軍。
1.向遠方的人表達誠意。
1.騎馬疾行。
①騎馬飛奔馳騁萬里|終日馳騁|縱橫馳騁。②田獵;馳射馳騁無度,戲樂笑語。③指在某一領域,縱橫自如,充分發揮才能在文壇上馳騁自如|馳騁商界。④形容得意以文章馳騁于一時|馳騁自喜。
1.猶驅使。
1.駕馭驛站車馬疾行。
2.古代驛站的一種馬車。駕四匹中等馬。
1.不受拘束地﹑盡情地用文辭來表述某種觀點或表達某種感情。
1.驅馳游蕩。
1.古代供君王行駛車馬的道路。泛指供車馬馳行的大道。
1.飛馳的電光。形容迅疾。
2.猶言打電報。
1.運行的規范。
1.散播芳香。
1.疾風。
2.傳播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