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竹一枝。
1.出自《說文·竹部》箇,竹枚也,從竹,固聲。
2.出自《方言》箇,枚也。
2.
引申為量詞。
1.出自《禮記·少儀》其禮,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蠕折九箇,少牢則以羊左肩七箇,特豕則以豕左肩五箇。
2.出自《絕句》兩箇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3.出自《九世同居》老夫所生三箇孩兒,大的張悅,第二張珝,第三箇張英。
3.
指示代詞。這;那。
1.出自《自詠》咄哉箇丈夫,心性任墮頑?
2.出自《沁園春》詞閽啟上賓,儂觀諸老,箇主人公喜挽推。
3.出自《西游記》喜的箇唐太宗,忘了江山;愛的那文武官,失卻朝禮。
4.
助詞。用以估量某種光景。
1.出自《盆池》詩老翁真箇似童兒,汲水埋盆作小池。
2.出自《湘春夜月》詞這次第,算人間沒箇并刀,剪斷心上愁痕。
3.出自《新水令·尾》曲你明夜箇早些兒來,我專聽著紗窗外芭蕉葉兒上打。
4.出自《西游記》﹝猴王﹞剝下箇囫圇皮來。
1.古代祭祀宗廟所用之犬。
1.菜羹和肉羹。語出《楚辭·招魂》"露雞舋衟"漢王逸注"有菜曰羹,無菜曰舋。"泛指蔬菜或肉類做成的羹湯。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荏蓼》"研為羹舋,美于麻子遠矣。"宋陸游《歲暮》詩"羹舋芳鮮新弋雁,衣襦輕暖自繅絲。"一說,羹舋之別,在調味品和烹調■法不同,與有菜無菜無關。見唐顏師古《匡謬正俗》卷八。
1.不和五味之羹。喻質樸。
1.菜羹和粥。饘,粥之稠者。
1.菜羹和稀飯。
1.肉羹和大塊肉。《禮記.內則》"士不貳羹胾。"《墨子.節用中》"羹胾不重。"孫詒讓間詁"《說文.肉部》云'胾,大臠也。'……羹,大羹﹑钘羹也。"一說,胾,肉之細切者。
2.泛指菜肴。
1.形容發言不連續﹑不流暢,說話吞吞吐吐的樣子。
1.形容悲痛而聲氣堵塞貌。
1.謂憾恨郁積于心。
1.郁積難言。
1.謂泣不成聲,捶胸頓足。形容極其哀痛的樣子。
1.謂悲傷而慚愧。
哽②她才說了兩個字,話便~在嗓子眼兒里了。
1.猶悲痛。
哭時不能痛快地出聲。也作梗咽。
①食物堵住食管他嘴里像有什么東西~住,說不出話來。②哽咽。
1.見"哽噎"。
田地里稍稍高起的分界線,像狹窄的小路地~。
1.見"綆短汲深"。
吊桶的繩子很短,卻要打很深的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任務重大(多用做謙辭)。
1.猶言綆短汲深。
1.繩索。
2.喻雨水瀉注貌。
1.牲口的繩套。
1.繩索。
1.一種小而厚的柿餅。山東菏澤耿莊所產最有名,因稱耿餅。
1.悲傷﹐凄愴。
1.東漢初名臣耿弇和鄧禹的并稱。王莽篡漢﹐二人皆起而佐光武定天下。
①明亮~星河。②形容忠誠~丹心ㄧ忠心~。③形容有心事~不寐ㄧ~于懷。
1.見"耿耿于懷"。
1.同"耿耿于懷"。
1.光明;光輝;光榮。
1.直率的情懷。
1.東漢初名臣耿弇和賈復的并稱。
1.猶亮節。指堅貞而高潔的節操。
1.見"耿絜"。
1.謂凝聚心頭的郁結。
〈書〉正直,不同于流俗性情~ㄧ~之士。
1.形容物體明亮閃光的樣子。
1.指光明正直的節操。
1.正直剛烈;光明熾熱。
1.蛙之一種。
1.明命。多指天帝或帝王的命令。
1.特立不凡貌。
1.堅貞特立。
1.亦作"耿潔"。
2.謂清白貞潔。亦指清白貞潔的人。
1.照耀。
1.郁悶難安。
1.剛強正直。
(性格)正直;直爽他是個~人,一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作梗直、鯁直。
1.焦慮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