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倒覆;僵仆。
1.出自《左傳·隱公三年》庚戌,鄭伯之車僨于濟。
2.出自《漢書·晁錯傳》楊粵之地少陰多陽,其人疏理,鳥獸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於邊,輸者僨於道。
3.出自《吳都賦》形僨景僵者,累積而增益,雜襲錯繆。
4.出自《默觚下·治十》烏有木僨而瓠不窳,松僵而蘿不悴者乎?
2.
覆敗;滅亡。
1.出自《新書·春秋》人主之為人主也,舉錯而不僨者,杖賢也。
2.出自《衢州徐偃王廟碑》諸國既皆入秦,為臣屬,秦無所取利,上下相賊害,卒僨其國而沈其宗。
3.出自《癸巳類稿·緬甸東北兩路地形考》緬自蠻結趨木邦,木邦軍僨,參贊自剄死。
3.
毀壞;敗壞。
1.出自《傅子·鏡總敘附錄》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蟻孔僨河,溜沈瀨山。
2.出自《桃花扇·爭位》今日一動爭端,僨俺大事,豈不可憂!
4.
奮;起。參見“僨發”、“僨興”。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張脈僨興,外彊中干。
2.出自《莊子·在宥》僨驕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
3.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彊中干,進退不可,周旋不動。
4.出自《祭黃石公文》惟神導天之和,寬上之慮,救民之死,赦吏之罪,使膏澤下濟,土脈僨興,回枯為榮,變兇成稔。
5.出自《墳·摩羅詩力說》然烈火在下,出為地囪,一旦僨興,萬有同壞。
1.一種油煎小薄餅名。
1.暗藏的盜匪。
2.藏匿盜匪。
1.擋風﹐避風。
1.因計劃不周或調配不好﹐工作人員沒有工作或不能發揮作用。
1.獵人用以捕獸的伏弩。
1.方言。南瓜。
1.藏匿罪犯﹑贓物或違禁品的人或人家。
1.憋氣;氣惱。
1.把屈辱或惱怒強壓在心底﹐不敢或不能發泄。
1.吉林﹑黑龍江一帶的原始森林﹐當地稱為窩集。
1.即窩主。
1.暗中匯集。
1.見"窩魯朵"。
1.內訌;內部的爭斗。
1.謂內部相互爭斗。
1.藏匿收容。
1.亦作"窩里朵"。
2.蒙古語的譯音。意即行宮﹑行帳。
①懦怯無能都怪大哥太窩囊,這小子才敢這么放肆。②委屈煩悶受了窩囊氣|攤上這等倒霉事,真窩囊。
1.亦作"窩囊肺"。
2.方言。怯懦無能﹑甘受屈辱的人;廢物。
1.見"窩囊廢"。
1.憋在心里無處發泄的冤氣。
1.難看邋遢或怯懦無能的樣子。
1.怯懦無能的人。
1.即窩弓。
1.見"窩伴"。
1.簡陋的小屋。
1.見"窩鋪"。
1.憋氣。
1.擁抱歡好。
1.糖果名。又名繭糖。清陳維崧有《摸魚兒.詠窩絲糖》詞。自注﹕"糖出大內遺制﹐今西山一老中監尚能為之﹐后恐遂失傳矣。"清方以智《通雅.飲食》作"窠絲糖"。
1.窩藏逃犯。
1.挑撥教唆。
1.藏匿盜匪﹑贓物的人或人家。
1.見"窩窩頭"。
1.元時官府對人民進行高利貸剝削所放的一種銀兩。
1.地址;地點。
1.即窩窩頭。
2.小坎。
1.形容深曲隱蔽。
1.形容氣悶﹐別扭。
1.見"窩窩別別"。
1.干枯消瘦的樣子。
1.形容性子不爽快。
1.用玉米面﹑高粱面或別種雜糧面做的食物﹐略作圓錐形﹐底下有窩﹐故稱。
1.方言。暖鞋。即北方通稱的"毛窩"。
1.猶眼線。暗中偵察情況﹑必要時擔任向導的人。
1.方言。受到委屈﹑侮辱或誣蔑﹐不能表白而心中苦悶。
1.對準胸口踢去的一腳。
1.猶悶酒。
1.窩藏。
1.帽名。也稱倚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