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細末兒。
2.
名詞
特指化妝用的粉末。
3.
名詞
用淀粉制成的食品。
4.
名詞
特指粉條、粉絲或米粉。
5.
動詞
(北京話)變成粉末。
6.
動詞
(北京話)粉刷。
7.
形容詞
帶著白粉的;白色的。
8.
形容詞
粉紅。
9.
名詞
特指面粉。
10.
名詞
(Fěn)姓。
1.
米細末。亦指谷類、豆類作物子實的細末。
1.出自《周禮·天官·籩人》羞籩之實,糗餌,粉糍。
2.出自《東京夢華錄·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彩小旗。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獅蠻”。
2.
妝飾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紅色者。
1.出自《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2.出自《急就篇》芬薰脂粉膏澤筒。
3.出自《紅樓夢》平兒倒在掌上看時,果見輕白紅香,四樣俱美,攤在面上也容易勻凈,且能潤澤肌膚,不似別的粉青重澀滯。
3.
涂飾用的白色或有色粉末。
1.出自《喜義興權明府自君山至集陸處士羽青塘別業》詩已見縣名花,會逢闈是粉。
2.出自《紅樓夢》那門欄窗槅,皆是細雕新鮮花樣,并無朱粉涂飾。
4.
研成細末;粉碎。
1.出自《周禮·天官·籩人》糗餌,粉糍
2.出自《南史·梁紀下·敬帝》衣冠斃鋒鏑之下,老幼粉戎馬之足。
3.出自《侍從途中口號應制》常愿粉肌骨,特答造化功。
5.
涂飾;粉飾。
1.出自《孽海花》面不粉而白,唇不朱而紅。
6.
白色的;帶白色的;粉紅色的。
1.出自《隋煬帝海山記》南留進五色櫻桃:粉櫻桃、蠟櫻桃、紫櫻桃、朱櫻桃、大小木櫻桃。
2.出自《玉蝴蝶》詞粉翅兩悠飏,翩翩過短墻。
3.出自《紅樓夢》晴雯忙啟硯拿了出來,卻是一張字帖兒,遞與寶玉看時,原來是一張粉箋子,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
7.
谷類或豆類粉末制成的食品。多指粉條。
1.出自《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其余小酒店,亦賣下酒,如煎魚、鴨子……血羹、粉羹之類。每分不過十五錢。
2.出自《沸騰的墟日》他們賣了自己的鮮貨,心滿意足地吃起魚蛋粥和牛肉炒粉。
8.
泛指細末狀物質。如藥粉、皂粉、珍珠粉等。
9.
引申為獎飾,稱譽。
1.出自《韓詩外傳》仁者好偉,和者好粉,智者好彈,有殷勤之意者好麗,是以知文王之操也。
1.謂時光難得,宜加珍惜。
1.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載"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后以"買山"喻賢士的歸隱。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1.謂退隱。
1.謂退隱。
1.為隱居而購買山林所需的錢。
1.謂退隱。
1.賄賂上司,央告下人。
1.見"買上告下"。
1.被買去當奴仆的人。
1.博取聲譽。
1.古時官府或豪富設立臨時集市,招徠小經紀人,并給與賞賜,而使市場繁榮興旺。以之作為一種德政或善舉。
2.購物。
1.猶收買。
1.方言。采購員。
1.添壽。
1.出售。
1.買取。
1.古代粵地到河邊汲水浴尸的喪俗。
1.購買私鹽。封建社會,鹽歸官營,買賣私鹽屬違法行為。
1.謂從死罪中贖出。
1.出錢雇人頂替。
1.宋蘇軾《菩薩蠻》詞"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后因以"買田陽羨"指辭官歸隱。
1.喻不切實際的貪心妄想。
1.用財物收買別人使受利用。
1.以賄賂求得逃脫。
1.謂想買王獻之字,卻得到了羊欣的字。意為差強人意。
2.指摹仿名人的字畫雖然逼真而終差一等。
1.出錢找個安身之處。
1.職官名。"雜買務"的簡稱。負責采購物品。
1.即帳本。
1.見"買閑"。
1.指平日的買笑錢。
1.謂狎妓游冶。
2.薔薇花的別名。
1.狎妓所費的錢。
1.見"買笑金"。
1.見"買笑追歡"。
1.嫖娼狎妓,尋歡作樂。
1.謂花錢使人休妻。
2.指花錢為妓女脫籍。
1.用錢財交易,使中斷婚姻關系。買休,化錢使人休妻;賣休,受錢后休妻。
1.猶言弄虛作假。
1.宋代一種變相的收稅制度。指鹽商先上交現金,換取官府的鹽引(運鹽執照)。
1.封建時代臣下獻錢財以參與國君所設的宴會。
1.用錢買取夜間的歡娛。多指嫖妓宿娼。
1.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樂府二》"京師上元,國初放燈止三夕。時錢氏納土,進錢買兩夜。其后十七﹑十八兩夜燈,因錢氏而添,故詞云五夜。"后因以為典。
1.買賣交易。
1.見"買庸"。
1.亦作"買傭"。
2.雇用工人。
1.博取名譽。
1.買進賣出。
1.買到月亮。極言其富。
1.見"買帳"。
1.亦作"買棹"。
2.雇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