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泛”,浮游;飄浮。
2.
名詞
Fàn姓。
1.
亦作“氾”。亦作“泛”。
2.
謂乘船浮行。
1.出自《為袁紹檄豫州》大軍汎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后。
2.出自《李仲舉墓志銘》繇永嘉汎枝港,盡汐而至楠溪。
3.出自《小滄浪筆談·小滄浪雜詩》獨汎滄浪平底船,荷花面面葉田田。
4.出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汎,我是重來了。
3.
漫溢。
1.出自《荀子·儒效》﹝武王﹞至汜而汎。
2.出自《漢書·武帝紀》河水決濮陽,汎郡十六。
3.出自《水經注·河水五》河水盛溢,汎浸瓠子,金堤決壞。
4.出自《吹網錄·三河縣遼碑》閑至夏,河路暴漲,西汎東溯。
4.
浮現;露出。
1.出自《送友人及第歸江東》詩五陵春色汎花枝,心醉花前遠別離。
2.出自《環碧齋》詩月涵虛白浮秋去,水汎空青入座來。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嚇得香樓魂不附體,登時臉色汎青。
4.出自《野草·頹敗線的顫動》青白的兩頰汎出輕紅,如鉛上涂了胭脂水。
5.
向上冒出。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小娥口中汎出無數清水。
2.出自《兒女英雄傳》鄧九公此時是把一肚子的話都倒出來了,也沒有什么可為難的了,覺得有點子汎上餓來了。
3.出自《三千里江山》坑里汎出半人深的水,油汪汪的,漂著汽油。
6.
廣泛;普遍。參見“汎愛”。
1.出自《禮記·王制》疑獄,汎與眾共之。眾疑,赦之。
2.出自《漢書·谷永傳》永于經書,汎為疏達。
3.出自《續資治通鑒·元武宗至大元年》賜賞諸王,恤軍力,賑百姓及殊恩汎賜,帑藏空竭。
7.
灑。參見“汎拚”“汎除”“汎埽”。
1.出自《管子·弟子職》汎拚正席,先生乃坐。
2.出自《文學膴原氏墓志銘》膴原依依園側,躬耕授徒以侍,麾之遠而愈不忍離。篝火具沐,牏廁汎除之勞,髯發半白矣。
3.出自《禮記·郊特牲》汎埽反道。
4.出自《周禮·夏官·隸仆》掌五寢之埽除糞灑之事
5.出自《孔子家語·郊問》郊之日,喪者不敢哭,兇服者不敢入國門,汎埽清路,行者必止。
6.出自《聊齋志異·竇氏》客既坐,主人始操篲,殷勤汎掃。
7.出自《與吳秀才書》今分一半,非以為往復之禮,但欲昆仲知仆汎掃身心,澡瀹神氣,兀然灰槁之大略也。
8.
指不切實;籠統。
1.出自《太平廣記》凡死於虎溺于水之鬼,號為倀,須得一人代之。雖聞汎言,往往而有。
2.出自《諸史辨惑一》《史記·文帝紀》云:張武受賂金錢事覺,上發御府金錢賜之,以愧其心。彼受金錢而復以金錢賜之,可以為愧。《漢書》但云更加賞賜,則汎而不明矣。
9.
隨意;漫不經心。
1.出自《莊子·德充符》國無宰,寡人傳國焉。悶然而后應,汎而若辭。
2.出自《論衡·自紀》好杰友雅徒,不汎結俗材。
3.出自《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顏淵篇八》瞥然視,汎然聽,率爾一言,偶爾一動,此豈先有不正之心以必為此哉?
10.
污穢;不潔之物。
1.出自《漢書·王褒傳》水斷蛟龍,陸剸犀革,忽若彗汎畫涂。
11.
低洼。參見“汎下”。
1.出自《管子·山國軌》有氾下漸澤之壤,有水潦魚鱉之壤。
2.出自《山至數》有山處之國,有汎下多水之國。
12.
機紐。
1.出自《西廂記》待去呵,小姐性兒撮鹽入火,消息兒踏著汎。
13.
犯;發作。
1.出自《郁輪袍》左右與我拿這廝,法官問罪。[推]阿呀!我事汎了也!
14.
釣魚浮子。
1.出自《淮南子·說林》設鼠者機動,釣魚者汎杭。
15.
指飲酒。
1.出自《飲酒》詩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2.出自《九日隨家游東山遂游東園》詩采采黃金花,持杯為君汎。
3.出自《西田招隱》詩把卷倚新桐,持杯汎南菊。
16.
指酒面上的浮渣。參見“汎齊”。
1.出自《齊民要術·白醪酒》別炊好糯米一斗作飯,熱著酒中為汎,以單布覆甕,經一宿,汎米消散,酒味備矣。
17.
指彈奏琴瑟。
1.出自《閑情賦》褰朱幃而正坐,汎清瑟以自欣。
2.出自《文選·江淹〈雜體詩·效王微養疾〉》煉藥矚虛幌,汎瑟臥遙帷。
3.出自《湘靈鼓瑟》詩神女汎瑤瑟,古祠嚴野亭。
4.出自《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伯牙開囊,調弦轉軫,才汎音律,商弦中有哀怨之聲。
5.出自《文賦》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汎。
6.出自《老殘游記》初起不過輕挑漫剔,聲響悠柔;一段以后,散汎相錯,其聲清脆。
18.
指定期考績制度規定以外的普授官職。參見“汎階”。
1.出自《北史·郭祚傳》詔曰:“考在上中者,得汎以前,有六年以上遷一階,三年以上遷半階。”
2.出自《通典·選舉三》今以汎六年升一階,檢無僭犯,倍年成級,以此推之,明以汎代考也。
19.
同“洀”。“盤”的古文。盤回。
1.出自《管子·乘馬》汎山,其木可以為棺,可以為車。
20.
漂浮;浮游。
1.出自《詩·鄘風·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
2.出自《莊子·列御寇》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汎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
3.出自《南亭偶題》詩鳥驚山果落,龜泛綠萍開。
4.出自《黎明的河邊·烽火山上的故事》她拿出了一罐熱氣騰騰的面湯,里面泛著黃色的蛋花。
21.
指氣體、煙霧飄浮彌漫。
1.出自《楚辭·招魂》光風轉蕙,汎崇蘭些。
2.出自《藝文類聚》凝煙泛城闕,凄風入軒房。
3.出自《浣溪沙》詞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
22.
指船運。
1.出自《天下郡國利病書·江南八》練兵批頭者既至吳松,犒師之事,又令置買汎米以給將士出洋之餉。
23.
一般。
1.出自《漢書·游俠傳·原涉》﹝漕中叔﹞素善強弩將軍孫建,莽疑建藏匿,汎以問建。
24.
謂污染。
1.出自《隸釋·漢博陵太守孔彪碑》浮斿塵埃之外,皭焉汎而不俗。
1.見"推食解衣"。
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從,故吾得以至于此。”意為漢王劉邦對韓信恩信有加,甚至將自己的衣服脫給他穿,將自己的食物推給他吃◇因以推食解衣”形容恩惠之深或慷慨地給人以幫助和關心。
1.推舉賢才。
1.推尊侍奉。
2.推薦職務。
3.勘斷案件。亦為官名。宋代稱大理寺推丞﹑評事◇亦以泛稱法官﹑審判員。
1.舊時民間田宅典當買賣時,報請官府辦理產權和賦稅的過戶手續。
1.古代禮節作揖時的動作。
2.琵琶彈奏指法之一。
3.也叫太極對手。是太極拳運動中的一種雙人徒手練習。有單推手﹑雙推手等多種形式。推手時,雙方必須保持手臂黏連不脫,在相互黏隨的運轉中使用方法,致使對方動搖或失去重心。
1.推舉授官。
1.闡述,宣揚。
1.推恩寬恕。
1.推度情理。
2.推算運數。
1.推詳論述。
2.推許稱道。
3.推托說。
1.推贊頌揚。
1.推本溯源。
1.推演計算;計算。
2.所謂對命運的測算。
1.推求尋索。
2.審問追究。
1.漢代西南少數民族語。甘美酒食。
1.推托搪塞。
1.推究探討。
1.屈身。
1.形容亂推亂搡。
一種自行式鏟土運土機械。由履帶式或輪式拖拉機和安裝在它前面的推土板組成。使用時放下推土板,向前鏟掘并推送土壤至預定地點。推土板的位置和角度可調整,以適應鏟土、填土、平整場地和清除障礙物等作業。大型推土機用于礦山進行露天礦剝離和推運礦石等作業。
1.猶傾吐。
1.盛貌。
1.形容連續不斷地推。
1.推諉于衰敗。
1.見"推托"。
推卸;不肯承擔推脫責任。
1.見"推挽"。
一種功率放大器。由一對參數相近的晶體管,交替工作在信號的正、負兩個半周期成一推一挽形式的功率放大器。通常工作在乙類狀態,兩管集電極電流交替出現并合成在負載上,輸出功率和效率大于單管功率放大器。
1.推翻行亡道之國。
2.傳說中的弓弩神名。
1.推翻行亡道之國,鞏固行存道之邦。
①也作推諉”。推卸責任;把責任推給別人推委扯皮|互相推委。②推舉委任令兵部推委領軍官。
1.推卸責任;推辭。
1.審問。
2.訊問;追問。
1.推斷剖析。
1.推移;更易。
1.推讓;謙讓。
1.推尊。
1.推薦賢人。
1.推舉賢士,讓位與能人。
1.猶闡明。
1.排擠陷害。
1.推究審察;審問。
1.揣度;推測。
1.推廣銷路。
2.貶稱宣傳某種理論﹑觀念。
劇本。美國密勒作于1949年。在紐約一家公司當了三十多年推銷員的威利,因年老體衰被辭退了,精神上深受打擊。兩個兒子不成材,也使他十分苦惱。最后他為了使家庭獲得一筆人壽保險金而在深夜駕車外出,終致撞車身亡。
1.見"推較"。
推脫責任,不肯承擔推卸罪責|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1.推許揄揚。
2.推辭退讓;辭謝。
1.以誠相待。
2.推戴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