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糕餅。
1.出自《周禮·天官·籩人》羞籩之實,糗餌、粉糍。
2.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僧瀹茗炙面為餌以啖客,久之乃別。
3.出自《乞巧文》餰餌馨香,蔬果交羅。
2.
比喻白而微黃的顏色。
1.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鼠膠黑,魚膠餌。
3.
泛指食物。
1.出自《老子》樂與餌,過客止。
2.出自《浮生六記·閨房記樂》是夜送親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饑索餌,婢嫗以棗脯進。
3.出自《朝花夕拾·〈狗·貓·鼠〉》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
4.
釣魚或誘捕其他禽獸的食物。
1.出自《莊子·胠篋》鉤餌罔罟罾笱之知多,則魚亂于水矣。
2.出自《荀子·法行》鷹鳶猶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餌。
3.出自《獨釣》詩鳥下見人寂,魚來聞餌馨。
4.出自《珍珠船》有漁者得魚甚易,云取燕肉和面為餌。
5.出自《畫夢錄·樓》我忙亂地舉起竿來,一個空鉤,上面的餌已不見了。
5.
泛指引誘之物。
1.出自《淮南子·俶真訓》是故以道為竿,以德為綸,禮樂為鉤,仁義為餌。投之于江,浮之于海,萬物紛紛,孰非其有!
6.
釣魚。
1.出自《學梁王〈兔園賦〉》乃射宿餌魴,前繳鹔鷞。
2.出自《一切經音義》服虔云:“鉤魚曰餌也。”
7.
指藥物。
1.出自《求仙曲》鏟惑有靈藥,餌真成本源。
2.出自《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
3.出自《水滸傳》外使敷貼之餌,內用長托之劑。
8.
服食;吃。
1.出自《后漢書·馬援傳》初,援在交趾,常餌薏苡實。
2.出自《清白堂記》當大暑時,飲之若餌白雪,咀輕冰,凜如也。
3.出自《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承處士脫某等大難,無以為報,餌此花英,可延年卻老。
9.
謂給人吃。
1.出自《戰國策·中山策》臣有父,嘗餓且死,君下壺飡餌之。
2.出自《傳奇·裴航》餌以絳雪瓊英之丹。
3.出自《聊齋志異·張誠》移時,懷餅來餌兄。
10.
吞食;侵吞。
1.出自《漢書·賈誼傳》而淮陽之比大諸侯,廑如黑子之著面,適足以餌大國耳,不足以有所禁御。
2.出自《邑錢侯直指疏薦序》持籌者盈縮其額,餌其半,公家之籍,不如令甲。
11.
引誘;誘惑。參見“餌敵”。
1.出自《孑遺錄》請謬謂以金寶給賊,而先以真者餌之。
12.
招致。
1.出自《智囊補·閨智·新婦處盜》賊觸木倒,破頭死。燭之,乃所識鄰人,倉皇間,懼反餌禍。
13.
指牲畜的筋腱。
1.出自《禮記·內則》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
1.猶節食。
2.方言。時機﹐機會。
1.猶節哀。
1.謂有所節制﹐不過分勞累。
1.節制享樂。
1.草枯萎時莖節斷落。
1.守節的寡婦。
過節時贈送的禮物。
1.謂嚴正不貪。
1.謂賦斂有度。
1.節操堅貞。
1.節制度量﹐限量。
1.見"節料錢"。
1.宋代逢時逢節分送的供娛樂用的錢。也稱"作劇錢"﹑"則劇錢"。宮廷中也有此俗。宋岳珂《愧郯錄》有《國初宮禁節料錢》。
封建禮教上指婦女守節或殉節。
1.猶節嗇。
1.《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今以"節流"指節約開支。
1.唐宋節度使植纛之樓。
1.從整篇文字里摘取重要的部分。
1.猶節離。
1.良馬。
1.人體的關節和脈絡。喻學說的源流。
1.猶節旄。
1.旌節上所綴的牦牛尾飾物。
2.指旌節。
1.猶節旄。
1.情節本末。
1.猶節婦。
1.鴛鴦的別稱。
1.文藝演出的項目表。
1.積年;歷年。
1.猶節日。
1.整理﹐累積。
1.孔穴。
1.節日喜慶。
1.進止。
2.心意的節制與趣向。
1.《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君取節焉可也。"杜預注"葑菲之菜﹐上善下惡﹐食之者不以其惡而棄其善﹐言可取其善節。"后因以"節取"指取其善節。
2.有節制地收取。
3.節錄。
1.猶偶然。湊巧;恰好如此。
2.聳立貌。
1.謂約束人的行為﹐使遵禮而行。
2.有節操的人。
1.竹榻的別稱。
1.謂喪事從簡。
1.節省;節儉。
1.將文字中的某些部分予以刪除。
1.刪節。
1.舊時過節時主人賞給傭人的錢物。
1.節日;節期。
1.見"節外生枝"。
1.猶志節。
1.宋時節度使祭祀的神靈。
1.謂按照一定的時間來伺候。時﹐通"伺"。
1.節度使的省稱。
2.持符節的使者。
1.有節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