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饑之甚;不飽。
1.出自《左傳·宣公二年》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
2.出自《淮南子·說山》寧一月饑,無一旬餓。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你試尋思,秀才家,平生餓,無那,空倚著門兒咽唾。
4.出自《奔》冷總還熬得住,餓可不成。
2.
特指餓死。
1.出自《論語·季氏》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
3.
使受餓。
1.出自《孟子·告子下》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2.出自《送孟東野序》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
4.
指饑荒。
1.出自《東觀漢記·朱暉傳》堪(張堪)后物故,南陽餓,暉聞堪妻子貧窮,乃自往候視,見其困厄,分所有以賑給之。
1.后裔,后代。
1.兄弟和朋友。
1.亦作"昆岳"。
2.即昆侖山。
1.猶昆蟲。蛅,爬行。
1.即蜀岡,在江蘇省。語本南朝宋鮑照《蕪城賦》"柂以漕渠,軸以昆崗。"
1.見"昆侖竹"。
1.第五世孫。
1.見"菎蕗"。
1.色衰貌。
1.明亮;輝煌。
1.輝耀。
1.火熱的蒸氣。
1.明艷貌。
1.熱氣蒸騰貌。
1.光明燦爛。
1.一同上升。焜,通"昆"。
1.方言。木柴經過燃燒后剩下的塊狀物,經閉熄后而成。
1.明照;照耀。
2.光輝;輝煌。
3.螢火蟲的別名。
1.光輝;輝煌。
1.顯著;昭著。
1.光輝燦爛。
1.照耀;顯耀。
1.宮庭的美稱。
1.本為山名(即昆吾山),因以名其山之美石。
1.皆美石。
2.比喻杰出的人材。
1.即昆夷。古代戎族。
1.美玉。
1.比喻堅貞勁烈的品質。
1.剃發并帶上腳鐐。古代的一種刑罰。
1.亦作"髠笞"。
2.古代刑罰。剃去須發﹐鞭打身體。
1.傳說中的牛妖名。
1.亦作"髠發"。
2.剃發。
1.亦作"髠放"。
2.猶髡流。
1.指僧人。
1.指僧人。
1.修剪和嫁接枝條。
1.亦作"髠截"。
2.猶髡刖。
3.砍去。
1.亦作"髠流"。
2.古代一種刑罰。剃去罪徒須發并流放邊地。
1.亦作"髠顱"。
2.剃去頭發,光頭。
1.亦作"髠裸"。亦作"髠躶"。
2.謂脫去衣帽,剃去頭發,露頂光身。
1.亦作"髠躶"。
2.見"髡裸"。
1.亦作"髠毛"。
2.謂拔去羽毛。
1.幼年。
1.亦作"髠奴"。
2.禿頭奴才。對僧人的蔑稱。
1.對尼姑的蔑稱。
1.亦作"髠藄"。
2.見"髡剔"。
1.亦作"髠鉗"。
2.古代刑罰。謂剃去頭發﹐用鐵圈束頸。
1.禿頭囚徒。對僧人的蔑稱。
1.指僧人。
1.亦作"髠僧"。
2.指僧人。因僧人不蓄發﹐故稱。